在與大自然相依相存中,人類要充當什麼樣的角色?

風中的玫瑰花1949


與大自然相依相存,首先要保護大自的一草一木,大自然為人類而生,人類要為大自然生存而給予呵護


情隨人緣


愛大自然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用戶4243767322740471


在人類的發展史中,人類在大自然的角色在不斷的變化著。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人類,只是大自然中芸芸眾生的一份子。人類與大自然中其他的生物一樣努力的繁衍生機,無論是狩獵,耕種,養殖還是開採,人類對大自然的影響都是非常有限的。大自然也在用它的偉大包容著人類。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人類的行為對大自然的影響越來越大。人類對大自然的索取不是取其所需,而是盡其所有!!有報道表明由於人類的活動有可能造成大自然中進100萬種生物的滅絕!人類活動對大自然造成了很多不可逆轉的破壞。現在最大的影響就是氣候的變暖。

南美洲亞馬遜雨林在消失


科學家警告,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已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南極冰蓋的消退,南極海冰的減少,北極夏季海冰的喪失,格林蘭島冰蓋的消融使海平面上升,已經跨越了安全線標準。二氧化碳是人類活動中,包括燒煤和燒油、製造水泥及砍伐樹木等,排放出來單一最主要的溫室氣體。數萬年以來,它一直留在大氣中鎖著從太陽輻射中吸取的熱能,影響氣候變化。最新的統計數字顯示,自1958年有紀錄以來,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0%,首次測量得的濃度為315ppm。科學家表示,全球從沒經歷過二氧化碳水平如此快速增長的情況。

人類文明發展到今天,應該懂得如何與大自然相依相存,不應該繼續扮演著一個破壞者的角色。不止是為了美麗的大自然,更是為了我們人類自己。應該開始成為大自然的守護者!


七七影視007


|| 人類消失6個月後-野生動物迴歸。城市將重新變為荒野,因人類驅逐而生活在邊緣的獵食動物們會首先回歸,重組食物鏈。


|| 人類消失1年後-植物瘋長。植物們對建築的破壞力也開始顯現。

|| 人類消失25年後-摩天大樓換了主人


|| 人類消失100年後-我們引以為傲的許多大型建築都將走向毀滅的結局,“大倒塌時代”來了。

|| 人類消失150年後-海洋在慶祝

|| 1000年後,地球上就已經很難找到人類活動的痕跡了;

|| 10000年後,人類存在過的證據幾乎全部消失…


兩山自然科學研究


人類處於地球的最頂部,責任就是保護地球,人類只要還需要食物,慾望,就不可能會脫離生物的範圍,食物和慾望從人類地位以下的生命裡獲取,但是相對應的人類必須保護人類地位以下的生物,地球生物圈裡隨便少了什麼,倒黴的一定是位於那個少了的上位生命體


勁爆影視影集


自從地球誕生人類以來,人類就佔據了食物鏈的頂端。從最初的原始社會,於大自然和諧共存。互不干擾,才使地球上的動植物產生了多樣性。豐富了人類的多彩生活。

人類經過了幾千年的生息繁衍,才創造了從古到今的人類文明,隨著人類數量的增長,科技的發展。人類生存的空間慢慢擴大,逐步蠶食壓縮了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空間。使它們賴以生存的地盤在逐年減少。人類並隨著生活的多樣性,卻濫殺無辜。嚴重造成了土地的荒漠,流失,沙化。每年都在減少各種動植物的品種,才造成了天災人禍溫疫肆虐。

所以人類必須閉門思過,深刻反醒,不在去傷害無辜生命,保持大自然生態平衡,我們才有出路,而不是損人利己。到時候掉到自己挖的坑裡面,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這就是人類在大自然相依相存中,所佔據的主要責任,要先負出,後索取。


張惠清6


根據達爾文的進化論,地球上的人類是從猿類進化而來。如果將地球上從生命出現至今的幾十億年時間作為參考,人類只是剛剛離開樹的智能猿。我們身處的銀河系極其龐大,哪怕是光,從銀河系的一側走到另一側也需要10萬年,而銀河系又屬於更為龐大的室女座星系團的一個微不足道成員。我們的母恆星太陽位於銀河系的螺旋臂上,我們居住在距離太陽從內而外的第三顆行星上,離太陽有約1.5億公里遠。如果當今的宇宙膨脹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整個我們可見的宇宙也許不過是一個宏大宇宙中的一個無窮小的“泡泡”。

  從科學技術上來說,人類剛剛掌握了擺脫地球引力的技術,剛學會了將原始的探測器送到附近的行星或者衛星上。即使花費了幾十年的光陰,人類的探測器也才抵達太陽系的邊緣,事實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人類基本上還是被囚禁在這顆叫地球的小小的巖質星球上。鑑於以上這些,我們應該能充分地認識到,人類在宇宙中充當的角色幾乎微不足道。對於人類來說,宇宙是我們的存身之所;對於宇宙來說,人類也許是可有可無的。

  既然人類在宇宙大自然中的地位是如此的微不足道,為什麼人類總想探索宇宙的奧秘呢?應該說,好奇心是人類的天性,人類的好奇心本身就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作為人類的我們,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仰望星空了,稍微懂事時就開始思索理解宇宙,或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與鳥兒天生會唱歌相似。17世紀偉大的天文學家開普勒曾說道:“我們不應該問鳥兒唱歌的目的,因為唱歌是它們的樂趣,它們是為唱歌而創造的。”

  與此類似的,我們也不應該問為什麼人類總想探索宇宙的奧秘,對於人類而言,雖然自身微不足道,但關鍵的問題是,人類與宇宙到底是怎樣的關係?人類雖然渺小,但並沒有被宇宙壓倒,人類認識到自己是恆星之子,我們身體內的每一個原子都誕生於太陽系形成之前,在其他爆炸的恆星內由核聚變錘鍊而成。現在的我們已經認識到,我們體內的原子比山脈更古老,我們是由星際塵埃所造就,由古老星際塵埃合併而成的智慧生命,必須去試圖理解宇宙中控制這些事件發生的普遍規律。

  人類用自己的頭腦和一些工具,已能夠破譯數十億光年之外的物質定律,在尚未離開太陽系的前提下,以相對於宇宙無窮小的資源量,已經能夠確定恆星核爐深處發生的奇異的演化過程。最激動人心的是,人類在地球上發現的物理定律,與宇宙中別處發現的定律相同。我們沒有強大的星際飛船,也沒有空間維度窗口,我們的雙腳最遠只到達了38萬公里處的月球,但人類中的一部分人已經接近於發現宇宙萬物理論。如果真的發現了萬物理論,它就應該能夠被每一個人廣泛地理解。

  在宇宙尺度上,人類還需要了解得更多,雖然人類的智力是有限的,但是充分理解宇宙深處的奧秘會使人類的生活被賦予更為重大的意義,這也許就是人類得以進化的最終目的。


匠人嶽林


人在大自然充當什麼角色?首先人對自然界的道德標準與態度、道德行為和道德責任。從歷史向度來看,人類在大自然界充當過順從者和征服者。當然,人不是順從自然界的奴隸,也不是征服自然界的主人,而是自然界的看護者。在看護自然界的過程中成就自己的存在和美德。自然看護者的角色內在地賦予了人守護大自然的責任,並改造大自然的道德合理性。





2020我們攜手一博


共同呵護地球人類生活家園,建設青山綠水,為後人留下乘涼、生活大樹











梁劍圖說中國


人類是大自然最有智慧的物種,大自然是我們相依相存的永續,我們也是大自然最大的主載者,人類的力量也是大自然最大的破壞者,所以守護大自然,守護地球家園,是人類不可推卸的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