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隴鎮一線戰“疫”日記(0309)——“列隊”傳達,定時“自報家門”,“三步法”管園區

梅隴鎮一線戰“疫”日記(0309)——“列隊”傳達,定時“自報家門”,“三步法”管園區

梅隴鎮民建村的自治“土辦法”有效抗擊疫情

都說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梅隴鎮民建村,從村黨總支書記到村幹部,再到黨員、隊長、志願者、村民,人人都是防控“好手”,以自治為主線,在實踐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土辦法”,群防群治打好防疫攻堅戰。

上午村宅,下午園區企業,腳步丈量出的每天“十公里”路

“在疫情面前,沒有幹部和群眾之分,幹部更應該沉到一線去。要想掌握一手信息,不能只靠一線巡查員彙報,我們要靠雙腿去走、去看,把能解決的問題現場解決好。”村書記康秀紅表示。自小年夜接到疫情防控要求後,村兩委班子人員就全員到崗,不僅如此,康書記還帶領村常務副書記李蘭芳及班子成員,幾乎每天上午巡村宅、下午巡園區企業,硬生生地走出了一天“十公里”的防控路。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園區和企業防控值守人員把她們視作村裡的一線巡查員,有什麼問題當場向她們反映。“每到一個點位,我們不是點到為止,而是走進村宅、走到園區企業中去,一對一的現場指導防疫。”村常務副書記李蘭芳表示。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在民建村的疫情防控崗亭值守分組排班中,細心的村民發現,不僅有普通的黨員、隊長和村民群眾,還有熟悉的村兩位委班子和村幹部的名字,他們不是理所當然地待在辦公室裡,而是和大家奮戰在一線,嚴守執勤時間和要求。“有一次鎮領導來督查檢查,發現我們的村委委員在執勤,很是驚訝,但在民建村,這是村幹部一貫的工作作風。”剛好看到這一幕的村民說道。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會場搬到了室外,“列隊式”面對面部署防控出“金點子”

疫情期間,為避免人員聚集,但通過面對面傳達精神、部署工作比線上要更直接一些。民建村把會議室搬到了室外,每天或8點開早會、或17點開小結會,村幹部、隊長、志願者等大家都集中在村委場地上列隊聽從康書記的工作安排和最新的防疫要求部署。“有幾天,又下雨、又降溫,室外真的很冷,大家還是很認真地聽書記傳達鎮防控指揮部的最新任務要求,書記就像是教官一樣,但每一位都聽得仔仔細細,把最新的要求牢牢記住。”李蘭芳笑著說道。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一天一次“列隊式”部署工作成了常態,村老齡支部書記朱國弟對這種做法稱讚有加,“蠻好,我們有什麼問題還可以直接提出來,大家一起出出主意。”

隊長隨身攜帶登記表,家裡常備口罩、體溫計,就是大家群策群力想出來的“好主意”。鎮防控指揮部隨時會下發已入滬人員的名單需各單位核查,晚上也需“及時排查”。隊長就會第一時間上門核實信息,並讓返滬人員填寫登記表,同時發放口罩、體溫計等,要求做好自我防護及健康監測,並告知房東、周圍村民及租戶互相監督。“特別是晚上,隊長不可能先跑到村裡打印登記表,領好口罩和體溫計再去上門,這樣做可以不讓隊長折騰。”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門崗登記處實行AB冊管理,也是大家想出來的“金點子”。每天,村裡安排專人到各個門崗收取登記冊送回村裡統一錄入信息,這段時間成了門崗登記冊的“真空期”。為了便於管理,兩本一模一樣的AB冊“誕生”了。今天登在A冊上,A冊錄入時使用B冊登記,兩本冊子輪流登記,確保了門崗登記與信息錄入同時進行。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光靠書面通知和口頭傳達還不夠,最好能讓大家都能有意識地做好自我防護。”於是,村宅裡的小喇叭發揮作用了,定時播放著最新的防控要求,宣傳著科學防控知識。“各位村民、來滬人員:為有效防控疫情,遏制疫情擴散,進出村宅請主動出示出入證、配合測量體溫,無證者一律禁止出入!未登記信息者請務必主動登記信息。”“各位村民:為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回家洗手輕脫衣,及時懸掛通風處;晨起被褥莫急疊,經常晾曬可殺菌;室內消毒不可少,潔具清理要及時。”考慮到村裡租戶多,小喇叭以普通話的形式播報,由村幹部專人負責,根據防控任務單及時更新播報內容,村宅巡查人員手持小喇叭,把政策要求、宣傳要點帶到每家每戶。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居家觀察定時“自報家門”,巡查、自治把好隔離“結界”

民建村外省市租戶較多,目前已累計有105位居家觀察人員,除做好信息核查外,村裡制定了具體的隔離措施。每天上午9點及下午2點是隔離人員自測體溫、電話或微信報送健康狀況的時候,一旦沒有“自報家門”,村裡就會電話聯繫瞭解情況。此外,村裡還成立了一支由隊長、老齡副書記及村民志願者組成的隔離巡查隊,每天在各個村宅巡查,不定期敲隔離對象的門,瞭解是否外出,督促嚴格遵守居家觀察要求。“我們知道村裡有‘老大爺’天天巡查,還要敲門看看我們在不在,我們保證不會出去,想出去也出不去啊。”居家觀察對象有些無奈,“我們需要生活物資的時候,要麼求助老鄉、鄰居,要麼就是這些‘老大爺’,他們管著我們,又為我們著想,其實挺好的。”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外省市來滬人員的自覺,還有一層原因,房東管得緊。作為房東的村民,村裡自有一套管理細則,獎懲分明。2019年7月,《民建村“美麗鄉村”建設村民自治管理獎勵制度》(修訂版)經過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後生效,《制度》明確了村民的權利義務,實行“一票否決”制,暨扣除該戶全體享受獎勵人員當月起的全部獎勵,直至相關問題整改完畢後再恢復。該《制度》已成為村民遵守村規民約的共識,在這次疫情防控中,村民都能積極配合做好防控,簽訂《民建村民房出租管理承諾書》,按照“誰出租、誰負責”的工作原則,如不配合、不落實管控措施或者牴觸防控工作,將不享受當年度本戶的各項村民福利。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三步法”管園區,環環相扣措施細而又細

民建村採取村-園區/樓宇-企業“三步法”的管理方式,每一層級都有一套防控指南,確保工作實而又實、細而又細。村層面以分組聯絡的方式,手把手指導園區或樓宇開展防疫工作。一份份的防疫物資、一疊疊的宣傳通告、一句句的叮嚀囑咐,無一不溫暖著園區及樓宇。“疫情剛出現的時候,口罩、消毒水、防疫棚、耳溫槍等防護物資短缺,我們看到村裡把物資勻出來給我們,真的很感動。”華東理工大學梅隴科技園區相關負責人激動地說到。民建村還制定了三類出入證,黃卡和藍卡可進出村宅,其中村民黃卡,返滬人員藍卡及紅卡,返滬人員居家隔離14天后由紅卡轉為藍卡。園區、商務樓宇也同步實行了出入證制度。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園區及樓宇則採取嚴格的出入管理,要求各企業落實清單化管理,門崗人員需在出入證和人員清單一致的情況下方可放行。有的園區還專門安排了物資儲存倉庫,確保日常週轉及應急使用。

企業則加強內部管理,制定應急處置流程,有的企業還製作了專門的防控易拉寶,放在企業前臺等醒目位置,加大宣傳力度。

懷揣泡麵去執勤的老黨員,堅守門崗一個月的黨員志願者

工作措施之外,是溫暖的人情。

村老齡支部書記朱國弟每天都堅守在門崗執勤,他隨身都會攜帶一桶泡麵,原來,有時中午忙的時候,顧不上回家吃飯,他就讓其他志願者回家,他自己堅守崗位,泡泡麵墊墊肚子。村老齡支部和老黨員志願者共7人,自始至終始終堅守在抗疫第一線,遇到輪休也堅持在崗,老黨員們身上閃爍著的是作為黨員的堅定信仰和令人動容的奉獻精神。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陳愛明是一位普通在職黨員,他雖然平時在外工作,但當他看到支部群裡發出的志願者徵集號召後,他主動私信李蘭芳,簡單地表達了想做志願者的意願。沒想到,這一做,就做了一個月,直到有一天,李蘭芳主動詢問他是否要復工了,堅持讓他修整幾天的時候,他才停下了執勤工作。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像村老齡支部的老同志們,以及陳愛明這樣的在職黨員志願者,很讓我們感動,他們的舉動很平凡,但卻在關鍵時候給了我們莫大的精神鼓舞,特殊時期,我們缺少的不正是這樣的‘活雷鋒’嗎?”李蘭芳感慨地表示,“志願者們沒有一個人問起過有飯吃嗎,有補貼拿嗎,村裡一聲號令,他們以最快的速度集合,默默地用行動在抗擊疫情。”

剛開始的時候,口罩短缺,志願者們就一個口罩用三天,曬一曬繼續用,從沒有抱怨過。後來,本村的教職工也到村裡報到,也加入到志願隊伍中,壯大了門崗執勤力量。

梅陇镇一线战“疫”日记(0309)——“列队”传达,定时“自报家门”,“三步法”管园区

疫情阻斷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民建村,卻讓我們看到心與心的距離更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