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以後將是農資渠道內最大的“雞肋”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現在形容化肥最合適。


今年因為特殊的疫情,化肥再次火了,由於春耕的需要,國務院、發改委、農村農業部都為化肥提供了綠色通道,保證春耕的正常進行,由此來看化肥真的很重要。


但是,說實話,這幾年幹農資都知道,賣化肥的經銷商其實是最慘的!這幾年行業流行喊得口號:種肥一體化、藥肥一體化、水肥一體化等等,什麼都想跟肥料結合一下,都想利用自己的優勢+肥料,打敗別人。為什麼會這樣呢?


第一,化肥行業門檻低,好進入。


第二,因為化肥是標品,好推廣。


第三,我國是世界化肥第一生產大國,產能嚴重過剩,供大於求。


第四,農資經銷商賣化肥不賺錢,賣一噸才賺100—300,還得給農戶扛到地裡,還得賒銷,不如賣別的。今年2月份一些經濟作物春播的時候缺化肥就是農資經銷商根本沒有儲存化肥的習慣,沒事誰存那麼多化肥。


第五,化肥是必需品,不可能被取代的。有機肥,特肥,微生物菌肥都不可能取代化肥,因為化肥是肥料中最便宜的,用其他的肥料代替化肥,誰也用不起。


所以,現在化肥的地位很尷尬,單賣化肥是不行的,大娃採訪過一些專門賣化肥的經銷商,有的說想轉行,去做房地產;有的進軍農藥行業,開始做技術服務;還有的說現在賣化肥其實不賺錢,就是比資金實力,看誰先把誰熬死,比誰先堅持不住退出這個行業。現在很多經銷商賣化肥都需要靠別的產品驅動,比如賣特肥的,利用特肥做好客情關係順帶賣化肥;還有前幾天大娃採訪的一個以作物為主導的經銷商,她是擅長給作物治病,做作物解決方案,在做方案的時候把客戶鎖定,順便賣點底肥和追肥,她說單隻賣化肥,早餓掉大牙,關門大吉了。


當然也有一個大的化肥批發商,對大娃說:我們堅持品質,我們賣品質最好的肥料,我們現在賣的是含黃腐酸的尿素,效果比普通尿素好,所以我們不怕競爭。不過大娃在他的門店裡也看到了大蒜專用肥,就是某種作物的專用肥。


總之賣化肥,日子不好過,很多人也預測以後農資行業的渠道商會種子、農藥、肥料都賣!


所以大娃感慨,現在化肥真是農資渠道內最大的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食之無味,就是賣它不賺錢,而且賣它還累,還得扛化肥;但是棄之可惜,因為化肥是必須品,必須得賣,你如果不賣,別人就可能賣跟你同樣的產品+化肥,打敗你!大娃相信,以後賣農資,肯定是以技術驅動的產品組合,在這些產品組合裡,化肥肯定不賺錢,扮演炮灰和犧牲者的角色。


化肥,以後將是農資渠道內最大的“雞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