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懷念王育儉先生


張立德

1947年12月26日王育儉先生出生於太原市清徐縣。其父王貴山是中國火柴生產技術的重要奠基人,他發明的無磷一次性刷面火柴對中國火柴工業的發展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為此,老人家被載入中國火柴史而名垂千古。其父的睿智創新精神,在言傳身教中融入了王老幼小的心靈,而“勤奮治學、儉樸持家”的良好家風,更滋養著王老茁壯成長。天資聰慧勤奮努力,使王老從小就成為家庭、老師和同學眼中非常出色的好學生。

1965年王老在平遙中學高中畢業後,如願成為一名“介休紡織廠”的工人。但在王老的心中始終澎湃著嚮往、追求藝術的洶湧激情。當聽說介休文化館有一位來自上海的美術老師,王老即刻前去拜師學藝。老師問:“想學什麼?”,王老指著掛在牆上的一幅油畫說:“就想學這。”“這是油畫,你真的喜歡?”“我特別喜歡”,“好,只要你喜歡就教你”。從此每個星期日王老都到老師那裡潛心學習油畫。無數個下班後的夜晚,王老都在畫畫中度過。真是天道酬勤,一年後王老精心創作的油畫《介紡工人永遠跟黨走》,在介休縣工人畫展中一舉獲獎,那年王老才19歲。不久王老上調廠工會,從事文體宣傳工作。從此廠裡無人不知工會有個能寫會畫才貌出眾的好青年—他叫王育儉。

改革大潮中的出彩人生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雷響徹中國大地,就在這年的3月,經組織嚴格考核遴選,王老上調回晉中地區經委宣傳科工作,成為了一名正式的國家幹部。工作環境變了,但勤奮工作、追求藝術的初心沒變,努力為黨工作、吃苦在先的精神沒變。用王老的話說:“我必須用一生一世的努力工作,來回報組織對我的期望與信任”。

改革開放勢在必行。晉中經委下屬500餘個企事業單位,哪些單位需關停並轉,哪些單位要率先發展,哪些改革的作法要推廣,哪些先進經驗要總結,宣傳科的工作關鍵而艱鉅。為推進晉中工業領域改革開放進程,經委多次組織了晉中地區大型工業產品展,新產品推廣展,改革開放成就展等一系列重大活動。王老作為布展活動的總設計者,從整體規模、展板規格,到版面內容審定、版面製作,都親歷親為、一絲不苟。少則半月,多則兩月,經常是一個饅頭、一塊鹹菜,一杯白開水就是一頓飯。長時間的飲食不規律,使王老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多年後的胃癌,與當時的廢寢忘食不無關係)。但他始終帶病工作夜以繼日。王老以他特有的聰明才智和專業素質,使每次大型活動都取得了圓滿成功,得到了上級的高度好評。為此,作為重點培養對象,王老被組織選送到晉中地委黨校學習深造;同時在業務職稱上,被晉中地區人事局命名為晉中首批高級工藝美術師。多次被授予“晉中地區先進工作者”稱號,受到表彰。真可謂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躍。改革開放為王老施展自身才華搭建提供了廣闊天地,嘔心瀝血為黨工作,為改革開放甘當鋪路石。在經委工作的二十年,王老把心血和才華全部融入了晉中工業領域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的大格局。王老的辛勤付出和出彩人生,歷史必將永遠銘記。

追求卓越背後的艱辛

追求卓越、求新求變始終是王老不變的人生信條。而回望王老在追求之路上所付出的艱辛和努力,真的讓人無不為之感動,更讓人肅然起敬。

退休後的王老於2009年回到故鄉—平遙,一直住在我的祖業老宅—城內北巷9號院內。王老常說:“回到平遙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因為這裡有我青少年的美好回憶,更有我藝術創作的源頭活水”。老宅沒有天然氣和集體供暖,在長達6年的時間裡,王老一直用簡易的蜂窩煤火爐,既取暖又做飯。王老從不上飯店,更捨不得添置一件新衣。把每月的退休工資全部用於藝術創作和產品研發。

王老堅信:“只要認準目標堅持到底,成功是遲早的事”。為把平遙傳統推光漆技術,提檔升級再續輝煌,王老決定把夜光技術運用到傳統推廣漆器製作中。經過了長達兩年的技術攻關,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運用推光漆夜光技術開發的新產品終於研製成功。從不足20釐米的小擺件到超過3.6平方米的大型作品,件件都是精品佳作。與此同時,王老還改進了傳統推光漆“堆鼓”工藝,使新產品的凹凸立體感更為自然流暢,更加生動美觀。王老所做的貢獻對平遙推光漆的創新發展意義非凡。讓我們再次走近王老的精典傳世之作《紫氣東來》,長為4.8米寬為1.2米,真可謂大氣恢弘。夜光新技術和“堆鼓”新工藝的運用,更使整件作品金碧輝煌。作品中呼之欲出的八仙,在海上持寶鬥法、各顯神通。特別是在夜色中,更是熠熠生輝、精美絕倫。而隨著大型推光漆器作品《五牛圖》的問世,更是引來海內外訂單雪片一樣飛來。一件大型推光漆器作品的製作完成,少則三月,多則半月或更長時間,王老是把全部的心血和才智傾注在了每一件作品中。長期的超負荷工作和節儉生活,使王老積勞成疾。2014年8月在山大三院進行了胃全切除大手術。初愈後的當年11月,王老隻身自費到北京書畫院,拜齊歐陽中石大師的弟子徐湛(中華文學院中國花鳥畫研修院院長、中國當代畫壇公認的花鳥畫大師和美術教育家、2009年被國家外交部評為“新中國國禮藝術大師”)為師,潛心研習齊派畫法。王老說:“我是懷著對齊派書畫藝術的敬畏之心和一顆渴盼了五十年的赤子之心來學習的。我能有徐湛這樣的恩師,今生沒白活,今世無遺憾”。先生的精心培養和悉心教誨,使王老如魚得水,盡得齊派真傳,畫技長足進步。徐湛先生如此評價:“王育儉是我收的年齡最大、研習最勤奮、悟性極高、作品俱佳的好弟子,我甚感欣慰!”。先生還為親筆題詞“誠樸謙遜”以示讚賞。王老在此期間王老先後創作的《大吉圖》、《富貴牡丹》等書畫作品,出口日本等國,被著名的收藏家收藏,作品廣受讚譽。

永遠的懷念

生命是有限的,但可以活出無限精彩。這正是王老一生的真實寫照。因癌細胞擴散,醫治無效,王老於2015年11月22日11時10分在家中安詳離世。彌留之際,對兒女們說:“好好照顧你們的母親,一輩子不容易。我去了,去找師祖(齊白石大師)學畫畫去了”。說完一顆淚珠從閉著的眼簾裡慢慢流了下來……

我是王老愛子王林先生的摯友,也是王老的忘年交。王老回到平遙那年的春節對我說:“王叔每年付你多少房租合適?”我說:“支持王叔搞事業,一分錢也不要”,王老認真地說:“那我以後送你一件大作品吧”。後來王老又再提此事,我說:“等您的三大願望——推光漆器新產品陳列室、少兒美術免費培訓班、書畫作品展實現了,再送我也不晚”。我雖然至今沒有一件王老的作品,但我真的無怨無悔,因為王老留給了我非常可貴的精神財富,必將鼓舞我一路高歌、勇往直前。

平遙美術家協會主席郝廣清,親自到榆次參加了王老的追悼會,他說:“王育儉先生晚年的作品,包括漆器和書畫,每一件都浸透了他的心血,他是把對生命的感悟融入作品之中,因此他的作品成為精品佳作絕非偶然。用“平遙人的驕傲”評價王育儉先生毫不為過。

愛子王林(榆次區政協委員、晉華街道辦事處政協工委主任)深情回憶道:我和妹妹從小就很自立。因為爸媽上班都很忙,我7歲就會洗衣、做飯、照顧妹妹。一次我踩著小板凳做“擦圪鬥”,被下班回來的爸爸看到,爸爸把我從凳子上抱起來說:“爸爸來做,你才7歲,小心擦著手”。我倔強地說:“爸,我能做,你上班掙錢養家最辛苦,我想讓爸媽一回家就能吃上飯”。爸爸什麼也沒說,但眼淚卻流滿了臉頰,父子情深,永生難忘。父親一生都在努力為黨工作,為藝術無私奉獻。父親身上勤奮上進、克勤克儉、與人為善的良好品質,是王家好家風的具體體現,我們要世代傳承,永續良好家風。

女兒王媛含淚回憶:“爸爸始終行進在追求卓越的藝術之路上,那種甘於清貧、執著堅守的精神,讓人每每想起就無比心酸。如果有來生,我還做爸爸的女兒,不僅要在爸爸患病時日夜侍奉床前盡孝,更要從小就跟著爸爸學習藝術,傳承文明,既做爸爸的孝順女兒,更要成為爸爸為之驕傲的好弟子。”

外甥師典傑動情地說:“舅父為傳承中華文明甘願奉獻一生的高尚情懷,給人以鼓勵和滿滿的正能量。我們勤勉工作,愛黨愛國,就是對舅父英靈的最好告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