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表一直活著,劉備還能順利奪取荊州嗎?

劉黃叔


歷史上劉備奪取荊州,實際上和他本身能力並無多大關係,他就純屬撿漏的。劉表如果活著的話,那麼荊州根本就沒有劉備的份兒。

歷史上劉表死後,劉表次子劉琮在其母蔡夫人和蔡夫人弟弟蔡瑁以及蔡瑁外甥張允的協助下登上了荊州之主的大位。與此同時曹操大軍來犯荊州,劉琮想要對抗曹操。但荊州上下毫無戰心,都想要趕緊降曹了事,由此曹操兵不血刃的奪取了荊州,此時劉備得知劉琮降曹,所以便逃到了江陵,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所以率軍追擊劉備,一戰擊敗劉備,佔領江陵。

此時曹操想要一股作氣吞了江東孫權。而面對曹操大軍,孫劉兩家可是攜手對抗曹操。由此也爆發了赤壁之戰,但赤壁之戰的主角是曹操和東吳,劉備就是一個敲邊鼓打醬油的角色。赤壁之戰中周瑜擊敗曹操後,一路追擊曹軍。曹操擔心赤壁失利而使後方政權不穩,立即自還北方,留下留曹仁、徐晃等繼續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後委任樂進守襄陽、滿寵代理奮威將軍,屯於當陽。而周瑜又開始了和曹仁等大戰,與此同時劉備趁機奪取勝利果實,拿下了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而孫權之拿下了南郡、江夏以及桂陽。公安則被周瑜分給了劉備。這才是劉備“奪取”荊州的經過。

赤壁之戰後,魏蜀吳共分荊州,但其中劉備地盤最大。戰爭結束後,劉備屯兵公安,以土地稀少不利於發展為由,向孫權請求都督荊州,此議只有魯肅極力主張借地,理由是一是曹操雖經赤壁之敗,實力仍然強勁,東吳無法單獨對抗,二是東吳新得荊州,恩信未洽,在荊州的人望和號召力上不及劉備,三是利用劉備在荊州的聲望,借地於劉備有利於多樹操敵,減輕東吳的抗曹壓力。東吳魯肅勸說孫權同意此提議,於是劉備便有了完整的南郡,此時的劉備才算佔領了荊州。

劉備奪取荊州就兩招,一招就是渾水摸魚,趁著東吳和曹操大戰,在後方爭搶勝利果實。另一招就是騙。騙了孫權大半個南郡,不歸還。喪失了信義。

如果劉表還活著,荊州就不會那麼輕易的丟失,竟是丟失了被曹操所侵佔,曹操也會損失慘重。損失慘重的曹操也不會再有心南下東吳,也就不會有後來的慘敗,沒有曹操的慘敗,那荊州還是曹操的,劉備只能算是一個苟延殘喘之輩。即使荊州沒被曹操所得,還在劉表之手。那就更沒劉備什麼事了。歷史上劉表在劉備到荊州後,在他肆意拉攏士族的時候,劉表就已經開始警惕劉備了。而且荊州掌權的士族,如蔡瑁,蒯越、韓嵩等人根本就看不起劉備,他們不與劉備合作,累死劉備他也搶不走荊州。歷史上劉備的崛起就是依靠坑了無數人才養肥了他自己的。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評論支持一下。


方圓論壇


個人看法是,劉表活著,曹操若南下,也只能以歸降為結局,因為劉表的性格不夠果決,否則官渡之戰曹操疲敝,江東孫策又遇刺身亡,劉表若有雄心當可有作為。

但劉表卻固守荊州,後期更是連荊南四郡都難以直接掌控,依託蔡氏家族權力盡失,立幼子劉琮是否是其本意已不再重要。



劉表若歸降曹操,屆時江南四郡,更會迎降曹操,藉助曹操的勢力鞏固權勢,劉備渡江也沒有立錐之地,更無法進行攻略荊南四郡和益州!

劉備攻略荊南四郡的理由,是得到荊州劉表長子劉琦的支持,因此很多人也在質疑劉琦之氣,同時也對劉備向孫吳借荊州所不齒,但那都是劉備無可奈何的選擇,如果不與東吳合作,連與曹操一拼之力都沒有。

因此,劉表只要活著,其影響力是完全壓制草根出身劉備的,因為漢末是講究強權與實力的時代,得不到世家門閥的支持,得不到朝廷封疆大吏的支持,一切都只是空想。


多臻貴


劉表和劉備雖說同是漢室宗親,但血緣上的聯繫真得非常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劉表這個人生性多疑,與劉備之間更多的應該是利益關係。因此我覺得劉備並不是因為這份血緣才沒有奪取荊州的。

其實當初劉表在世的時候,劉備就對荊州虎視眈眈的了,只不過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孫權也都盯著這塊肥肉。後來劉表去世,荊州城內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劉表寵愛妻子蔡氏,導致外戚專政,而且兩個兒子還一直明爭暗鬥個不停。再加上有諸葛亮的離間計,這兩個兄弟爭得就更兇了。

本來劉備是想著左手漁翁之利的,但沒想到曹操卻不請自來,突然闖了過來。而荊州城內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條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還有孫權這股勢力在後方盯著,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有把握能順利得到荊州,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這種利益的誘惑下,血緣關係根本就不會成為考慮的因素,只有實力的懸殊罷了。我想當初要是劉備的實力夠強,他肯定會將荊州搶到自己的手中,後來等他能力足夠了,很快就將其奪了過來。



中書門下平章事摳密使


我想是會的。

因為劉表對於劉備,那還是很看重的。畢竟曾經劉表有意讓劉備來統領荊州。

如果劉表一直活著,在曹操南下攻荊州的時候,劉表的妻室和兒子暗中決定歸降曹操。

劉表一定會讓劉備奪權,控制荊州。

雖然劉備礙於情面,不忍心奪取荊州。但是危機關頭,劉備還是分得清主次的,再加上諸葛亮等一再的勸說,劉備肯定會入主荊州。

當然,以劉備的性格肯定會說,先替劉表管理著荊州,等到戰勝曹操後再歸還。

但是,戰勝曹操哪能那麼容易,以劉備管理城池的習慣和原則,不出一年,百姓一定前呼後擁的感謝劉皇叔,劉備在荊州的聲望和地位很可能會超過劉表。

再有諸葛亮神鬼莫測的計謀,加上關張趙的高超武藝,戰勝曹操只是時間問題。

如果最後成功了,劉備依照諾言退還荊州,這時候的劉表估計也已經接不住了。膝下二子,大兒子劉琦肯定佩服劉備佩服的五體投地,是絕不會接手荊州的。

二兒子劉琮在有投降曹操的念頭之後,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好果子吃。估計會被軟禁,永遠不可能有機會掌權。

再加上荊州屬地的百姓對劉備的信服和景仰,劉備入主荊州是必然的。

所以,如果劉表一直活著,那就不是劉備能不能順利奪取荊州的問題了,而是別人能不能奪取荊州了?!


古今中外多少事


公元208年6月,在平定北方,廢了三公,受封漢丞相後,曹操一應事務安排妥當,騰出手準備南下討伐荊州劉表,

8月份,劉表就病死了,而死後,劉表的妻子蔡夫人和劉表的小舅子蔡瑁為了把持荊州大權,

先後排擠走了同為漢室宗親,暫時寄人籬下的劉備和劉表的長子劉琦,同是天涯淪落人,劉備和劉琦這對患難叔侄走到了一起,而正是因為劉備在劉表生命的倒計時期間,不斷受到蔡瑁等人的加害,才機緣巧合下得知南陽諸葛臥龍的消息,三顧茅廬,最終三國時期最優秀的謀略家之一的諸葛亮被收歸麾下,

9月份,在蔡瑁慫恿下,劉表的二兒子劉琮代表荊州投靠了曹操,但長子劉琦因為避禍所在的江夏成了劉備還能再次名正言順迴歸荊州的跳板,

11月份,赤壁大戰之後,曹操敗北,返回了北方,南方勢力重新劃分,劉備以協助劉琦的名義,佔領了荊襄九郡。

209年,劉琦死後,順理成章的接收了荊州地界,自領荊州牧。從此,漂泊半生的劉備終於有了一塊穩妥的根據地。

如果假設劉表一直活著,當然這個假設不可能成立,劉表去世的時候是66歲,而當時劉備才47歲,就像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評論天下英雄說的一樣,

玄德曰:“有一人名稱八俊,威鎮九州:劉景升可為英雄?”

操曰:“劉表虛名無實,非英雄也。”

可見,劉表在梟雄嚴重並不是有威脅的角色,而且荊州內政其實很混亂,尤其是蔡氏集團的存在,基本實際控制權已經不在劉表手中,這才會有了,劉表還活著,長子劉琦就被排擠出了核心地位到江夏避禍。所以說,大勢所趨,劉表在與不在,對荊州未來的前途影響真的不大。

對此,您怎麼看?


歷史逗你玩


首先要澄清一下,荊州並不是劉備奪取的,是從劉琦那裡順來的。如果劉表一直活著,劉備真是不能順利成為荊州之主。讓我分析一下原因。

1,劉表並不是任人宰割的人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荊州本是劉表的地盤。劉表和劉備一樣是漢室宗親,只是和劉備不同的是家族並沒有沒落到白丁的地步。“少知名”、“以大將軍掾為北軍中侯”

剛如世的時候就是北軍中侯,起步是很高的。漢靈帝駕崩時,代王劉叡為荊州刺史,劉表集結的軍隊後就與劉叡合兵到襄陽了。袁術和孫堅曾經圍攻劉表,不但沒有得到好處,孫堅也兵敗身死。董卓死後,他的舊部李傕、郭汜在眾多諸侯的聲討中挾著漢獻帝,為了得到同盟軍假天子之名,封劉表位荊州牧成武侯。之後劉表又先後長沙、零陵、桂陵、漢川等地方,“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

劉表集團也是很有戰鬥力的,魏延、文聘、伊籍、張允和蔡世家族等,有很多人才的。

2,劉表對劉備是有防備的 劉備從袁紹陣營出來後,沒有立足之地的他只有投靠劉表了。但是有句話說的好“一山不能容二虎”,《三國志·魏書劉表傳》中記載“劉備奔表,朝厚待之,然不能用。”劉表並沒有重用劉備是怕它的能力太強,只是把他放到了新野。

荊州勢利本就盤根錯節,連劉表都要與荊州的名門蔡氏聯姻來穩定自己的地主,沒有實力和根基的劉備更是不可能翻盤的。雖然劉表不重用劉備,劉備卻不忍心奪取劉表的地盤。劉備被曹操追到襄陽時,手下人都勸劉備趁機奪取襄陽作為根據地,這時劉表已死,劉備仍然說“吾不忍也。”期望劉琮能夠打開城門,讓他進去,劉琮害怕沒有開。劉琮的手下的很多人甚至百姓都被劉備感動並追隨,到了當陽已經有十萬人了,以至於拖累了劉備大軍的興軍進程。

劉備後來之所以取得荊州,其實也是有賴於幾個貴人的。

第一,劉琦。劉表死之前,軍政大權都掌握在蔡氏集團手裡,處境尷尬的劉琦識趣的放棄了繼承權,聽從諸葛亮的計策自願駐守江夏,這也為劉備保存了一直政治同盟和軍事資本。火燒新野後劉備攜民渡江,關鍵時候關羽到夏口調動了劉琦的水軍,才渡過了險關。如果沒有劉琦的軍事力量恐怕就要被曹操全部剿滅了。

赤壁之戰曹操失敗後,孫劉聯軍取得了勝利,曹操被迫回軍。劉琮投降曹操後被封為荊州刺史,作為劉表長子的劉琦順理成章的也就成為了荊州之主。

“先主表琦為荊州刺史”,劉備也就做了個順水人情,也可以堵住東吳的口舌。“琦病死,群下推先主為荊州牧,治公安。”軟弱的劉琦病死後,劉備也就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荊州之主。

第二,諸葛亮,在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時,作的戰略部署第一步就是聯合東吳先奪取荊州作為暫時的立足之地。正是有了這樣的計劃和部署才能夠讓劉備取得荊州之地。

第三,魯肅,在孫權的臣屬中,魯肅是極力主張孫劉聯合的人。並自告奮勇親自到劉備初促成了孫劉聯合。

第四,孫權,在東吳有很謀臣是贊同投降曹操的,而孫權卻力排眾議,選擇了與尚借住在夏口的劉備聯合,與曹操對抗。

如果劉表不死一直活著,劉備的計劃可能就要再往後退上幾年。


葉子寫實


即使劉表一直活著,劉備也會取得荊州,原因如下

1,可以看以下當時荊州的情況,根據記載,荊州是東漢十三州中最大的一個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荊州向北就是中原地區,向東是江淮地區,向西是巴蜀地區,向南則是交州,可謂兵家必爭之地,被稱為“天下嚥喉”。而且當時的荊州未經戰火,人口眾多資源豐富,是用武之地。劉備一心想匡扶漢室,既然想匡扶,就要有資本,而當時的荊州的劉備想統一天下必須佔領的地方,

2,再看下劉備當時的處境,後人稱,屢敗屢戰,屢戰屢敗,當時的劉備沒有自己的地盤,前面在徐州的時候,在沒有擔任徐州牧的時候,屯兵小沛,在陶謙去世後,當上了徐州牧,又因呂布偷襲,丟失徐州,又在小沛吞兵,沒有一點立腳之地,在那時弱肉強食的時代,劉備如果一直屈於小沛,註定發展不起來,而當時劉備所在的荊州,所謂近水樓臺先得月,取得荊州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3,劉備在依附劉表的後,已經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而諸葛亮的隆中三對,第一計策,便是取得荊州,益州,劉備在當時很尊敬,也很聽取諸葛亮的意見,所以,荊州之地,劉備必取,即使當時劉備礙於和劉表同為皇族後裔的面子,諸葛亮也會幫助劉表取得荊州。

綜上可看,即使劉表當時不死,劉備也必然取得荊州。


邸家姑娘


歷史評價劉表勤勉好學,善於獨立思考。十七歲時,劉表就曾向自己的同鄉兼老師——當時的南陽太守王暢提出:“奢不僭上,儉不逼下,蓋中庸之道,是故蘧伯玉恥獨為君子。府君若不師孔聖之明訓,而慕夷齊之末操,無乃皎然自遺於世!”這段話是針對王暢過於簡樸的生活作風而提出的疑問,並且充分表明了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見解。青年時期的劉表沒有仿效當時流行的隱居山林的清流作風,而是積極地投身仕途,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屬,很受何進的賞識,後來被升為北軍中候,掌管禁軍。初平元年(190年),原荊州刺史王睿被孫堅殺死,何進向朝廷推薦了劉表擔任荊州刺史,這也顯示出何進對劉表的偏愛及對劉表的能力和才華的肯定。

  當時的荊州形勢相當複雜。“江南宗賊盛,袁術屯魯陽,盡有南陽之眾。吳人蘇代領長沙太守,貝羽為華容長,各阻兵作亂”(見《三國志·劉表傳》裴注引司馬彪《戰略》),而劉表卻是“單騎入宜城”。面對荊州混亂的局面,劉表顯得從容鎮定,沉著冷靜,並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迅速穩定了局勢。首先,他爭取了當地具有很大影響力的蔡、蒯兩大家族的信任和支持,並徵求他們的建議。

  當時蒯良、蒯越兩兄弟都頗有才識名望,蒯良對局勢提出的見解是“眾不附者,仁不足也,附而不治者,義不足也”,認為“苟仁義之道行,百姓歸之如水之趣下,何患所至之不從而問興兵與策乎?”(見《三國志·劉表傳》裴注)而蒯越卻有不同的意見,他說“治平者先仁義,治亂者先權謀”,又認為“宗賊帥多貪暴,為下所患。越有所素養者,使示之以利,必以眾來。君誅其無道,撫而用之。一州之人,有樂存之心,聞君盛德,必襁負而至矣。”還建議劉表“兵集眾附,南據江陵,北守襄陽”。

  應該說蒯良說得比較虛一些,而蒯越的建議則是極富實幹精神的,劉表也用很高明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意見,他說“子柔之言,雍季之論也。異度之計,臼犯之謀也”,先把兩個人都誇了一番,然後採納蒯越的謀略,“使(蒯)越遣人誘宗賊,至者五十五人,皆斬之,襲取眾多,或既授部曲”,一舉殲滅了宗賊勢力,後來他又平定了零陵、長沙等郡,扭轉了荊州的混亂局面,劉表自己也晉升為荊州牧、鎮南將軍。

經過幾年努力,劉表成為一個僅次於兩袁兄弟的一股強大勢力,“南收零、桂,北據汗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餘萬。”(見《三國志·劉表傳》)說到這裡,誰還能說劉表是“虛有其表”呢?完完全全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實幹家!

  劉表控制荊州以後,對於屬地的管理也是勵精圖治,有條不紊,貢獻良多,體現出一代能臣的本色,把荊州治理得有聲有色,之前“人情好擾,加以四方震駭,寇賊相扇,處處糜沸”的荊州,變成了“萬里肅清”的東漢後期最後一片樂土。在對外問題上,劉表採取了擁兵自重的正確政策,儘量避免發生大的衝突,以免造成老百姓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在經濟上,劉表有效利用了當地各大家族的勢力,推行了各種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得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恢復和發展,荊州地區的百姓“大小鹹悅而服之”。對劉表的這種評價,莫說是在後漢軍閥混戰時期,就是在局面相對平靜的三國鼎立時期,也是獨一無二,是別人所無法得到的。劉表“起立學校,博求儒術”,對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由於政局穩定,各方人才紛紛從各地遷往荊州,人數數以千記,其中既有像水鏡先生司馬徽這樣的名流,也有像徐庶、石廣元等青年才俊,甚至還有後來大名鼎鼎的諸葛亮等。試問,一個虛有其表之人能有如此輝煌的政績嗎?如此的“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難道是一個虛名無實者所能做到的嗎?可以這樣說,劉表的確是一代能臣,他的有效管理讓各路諸侯羨慕不已,對於其治理下的荊州都是垂涎欲滴。魯肅就曾經對孫權這樣評價荊州:“沃野千里、士民殷富”,這也算是對劉表恰如其分的評價了。史學家評語陳壽(233—297)評曰:「袁紹、劉表,鹹有威容、器觀,知名當世。表跨蹈漢南,紹鷹揚河朔,然皆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廢嫡立庶,舍禮崇愛,至於後嗣顛蹙,社稷傾覆,非不幸也。昔項籍背范增之謀,以喪其王業;紹之殺田豐,乃甚於羽遠矣!」(《三國志魏書六董二袁劉傳》)

所以如果劉表一直活著的話,劉備沒有那麼順利奪取荊州,可以從劉表的才能上看出他的能力


戰鬥大黃蜂


劉表如果活著,劉備不可能順利的奪取荊州。

劉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陽郡高平縣(今山東微山)人。西漢魯恭王劉餘之後,是東漢末年宗室、名士、鎮南將軍、荊州牧,漢末群雄之一。

劉表活著,劉備不能順利奪荊州主要有以下原因:

1、劉表的個人能力。劉表身長八尺餘,姿貌溫厚偉壯,少時知名於世,名列“八俊”之一。早年因參與太學生運動而受黨錮之禍牽連,被迫逃亡,光和七年(184年),黨禁解除,被大將軍何進闢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單騎入荊州,任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快速掌控了荊州的大部分地盤。漢獻帝初平元年,劉表被拜為荊州刺史。劉表首先剿除宗賊,收其部曲,又招降佔領襄陽的強盜首先控制了南郡,其他各郡望風歸附。初平二年,孫堅進攻劉表,被劉表打敗,孫堅戰死。劉表威名大震。建安二年,又擊敗入寇南陽的驃騎將軍張濟,招撫張濟餘部,讓其屯駐南陽。建安三年,長沙太守張羨率零陵、桂陽三郡反叛,被劉表擊敗,至此,劉表已經完全掌握了整個荊州。從劉表單騎入主荊州到擁有自己的勢力來看,劉表的能力不弱於當時割據一方的群雄。

2、劉表在荊州的威望。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使得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在當時天下戰亂頻繁的時候,荊州可以算得上亂世中的一方淨土。從關西、兗州、豫州來投靠荊州的學者又有上千人之多,劉表對他們都能加以安撫賑贍,學者們受到資助,亦能得到保護。由於荊州境內界群寇已被肅清,劉表於是開立學官,博求儒士,又命綦毋闓、宋忠等學者撰寫《五經章句》。劉表在荊州牧任內開經立學,愛民養士的做法,使劉表在荊襄世家、名士清流之間的威望很高,他派兵剿匪,清除亂源,保荊州一地平安,在百姓之間的威望也很高。

3、荊襄世家的態度。三國時期,能不能割據一方,成就一番事業,只憑個人的武力是不行的,還需要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比如,呂布就是典型的例子,呂布勇武過人,本身有自己的武裝勢力,但是未得到世家大族的支持,最後兵敗身死。當時荊州的世家大族主要是蒯氏、蔡家、黃家等,這些世家大族都和劉表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都是支持劉表的。劉備要想奪取荊州,這些世家不支持的話,根本就不會成功。及時奪取了荊州,沒有世家大族的支持,也無法長期佔據荊州。

4、劉備當時所處的環境。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漢室宗親,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建安六年(201年),曹操親自討伐劉備,劉備前往荊州投奔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劉備,待以上賓之禮,遂屯於新野。此時的劉備已經奮鬥了二十多年,連個立足之地都沒有。劉表雖然收留了他,但讓他鎮守新野的目的並不單純,估計是想用劉備來阻擋曹操的進攻。還有此時有荊州豪傑前往歸附劉備,引起劉表的猜疑,劉表暗裡提防劉備。所以,劉備在新野是沒兵、沒謀主、也沒世家大族支持,還被荊州大老闆提防,劉備身處環境複雜,想要奪取荊州不是件容易的事。

5、劉備不敢奪取荊州。劉備在劉表活著的時候不敢奪取荊州的主要原因是:一是人心。劉表主政荊州期間,籠絡人心方面很有水平,在荊州開設文教,治理得井井有條。劉表唯一的缺點是,晚年失去了進取心。劉備雖然籠絡二是人心。但時間過短,在人心和威望上,劉備比不上劉表。兵力。劉備在劉表帳下並沒有受到重用,關羽、張飛等帶的兵很有限,參加赤壁之戰的士兵,不足萬人,而加上劉琦的江夏兵才湊出了兩萬人。當時的荊州有水陸大軍有十多萬人。三是名聲。劉備早年四處征戰,四處漂泊,但名聲非常好,可以說禮賢下士,部下擁護,百姓愛戴,是他賴以生存的根本,是他成就一番霸業的根基,如果奪荊州會損壞他的名聲。所以,劉備為了名聲也不能奪取荊州。


南冥之鵬


劉表和劉備雖說同是漢室宗親,但血緣上的聯繫真得非常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而且劉表這個人生性多疑,與劉備之間更多的應該是利益關係。因此我覺得劉備並不是因為這份血緣才沒有奪取荊州的。

其實當初劉表在世的時候,劉備就對荊州虎視眈眈的了,只不過他的能力不足,而且曹操和孫權也都盯著這塊肥肉。後來劉表去世,荊州城內也是一片混亂。因為劉表寵愛妻子蔡氏,導致外戚專政,而且兩個兒子還一直明爭暗鬥個不停。再加上有諸葛亮的離間計,這兩個兄弟爭得就更兇了。

本來劉備是想著左手漁翁之利的,但沒想到曹操卻不請自來,突然闖了過來。而荊州城內的人也不是跟他一條心的,都是支持自家子弟,還有孫權這股勢力在後方盯著,所以劉備根本就沒有把握能順利得到荊州,無可奈何之下只能先退一步。

在這種利益的誘惑下,血緣關係根本就不會成為考慮的因素,只有實力的懸殊罷了。我想當初要是劉備的實力夠強,他肯定會將荊州搶到自己的手中,後來等他能力足夠了,很快就將其奪了過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