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一晃儿,在淮安的旅行已是最后一天了,晚上的飞机,还有大半天的时间,准备去淮扬菜文化博物馆去看看,谁还不是个吃货。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从淮安河下古镇坐有轨电车到水渡口站下车,转23路到淮安菜博物馆站下车。23路的车次不多,乘客也很少。远远看到23路车进站时,我一路狂奔,善良的美女司机特意等了下我。下车后,特意绕到车头,摆手致谢,这世界真美好。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淮安菜博物馆坐落于淮安市清河区,建成布展面积6500平方米。这里环境优美,就是稍显冷清。说起淮扬菜博物馆,扬州也有一家,与淮安扬州菜博物馆相似的是,都分设主馆和副馆,主馆为展示区,副馆为体验区,给参观游览者提供体验美食的机会。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入口处的雕塑展示的是伊尹向商汤进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场景,大家对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了,你知道它的小故事吗?伊尹见商汤是个贤德的君主,便向他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一次,伊尹见商汤询问饭菜的事,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作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把事情办好。”商汤听了,很受启发,便开始重用伊尹,最终建立了商朝。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博物馆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布展,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充分展示淮扬菜文化发展、创新、鼎盛过程,让参与者全面了解淮扬菜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来吧,一个人的参观走起。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走进博物馆,你会首先看到一组雕塑,这氛围有点神秘。这组雕塑是天厨星,也许不经意间,你会在淮安很多的饭店里看到他。据传说天厨星是老子李聃的家用厨师,后李聃曾在淮河边上的山里修行,被尊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于是将他提携为“天厨星”。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今天讲讲淮安菜的兴起,原因可是有点出乎意料。位于淮河下游、通江连海的淮安,因水而兴、南北枢纽,物产丰富。自春秋到唐宋,城市虽繁华,但饮食并不奢华。那么,饮食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奢华的呢?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淮安作为维系国家安危的漕运中枢,漕运总督一直在此驻节,每年南方各省漕船七、八千艘依次往返过淮。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叶,还一直以清江浦为界,实行“南船北马”交通管制。漕运、治河、盐务、榷税、交通五大支柱萃处一地,在全国堪称无两。关于淮安在明清时期的重要地位,可以在淮安府署景区和漕运博物馆里了解到更多。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淮安达官巨商、富绅名士云集聚居,盛馔侈靡之风开始盛行。正是这独特的区位优势,空前庞大的多层次饮食需求,极大地刺激和推动了餐饮业的发展兴盛,饮食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最多时达十万余人。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清康熙、乾隆帝各有六次南巡,皆以淮安为首要目的地。官员们争相献媚邀宠,铺张接驾之风愈演愈烈。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以河道总督为代表的显官肥吏们更大肆挥霍公帑,反正也不花自己的钱。一时间,大吃大喝惊天动地、空前绝后,直至丧心病狂。各种虐食奇珍、暴殄天物的恶行劣迹,耸人听闻,令人目瞪口呆。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乾隆第一次南巡后的百余年间,仅南河总督署及各道厅吃喝招待费就耗去国库三亿余两白银。据估算,清乾隆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1000元左右,那么,上述这些“公款吃喝”的招待费,就相当于现在的3000多亿元人民币,够狠了吧?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在这些火爆、畸形的社会需求拉动下,在丰厚的收入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吸引下,全国烹坛名厨高手,纷纷挟巧技绝活赴两淮献艺,精研出各种穷奇极妙的烹调技艺与名菜名点。所以,高岱明《淮安饮食文化》书中,称这一过程为“病蚌育珠”。

清代淮菜的兴起,竟因“公款吃喝”?淮扬菜博物馆的故事

​淮安在明清因河而盛,漕运、治河、盐务、榷税、交通五大支柱萃聚一地。河员漕吏取国帑如探囊,故挥金如土;盐商大贾,攫暴利同儿戏,几抛银似泥;烹天煮海,穷奇极妙。这就是淮扬菜兴起的“土壤”,是不是有点出人意料?


待续,下文接着讲述淮扬菜博物馆的有趣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