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英語定為中國官方第二語言,中國會不會更好的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

植言職遇


“把英語定為中國官方第二語言”並不是將中國文化推向世界,而是將西方文化強壓給中國人民。中國不是殖民地!不能像殖民地國家那樣在語言上也受西方的統治而將其作為第一或第二語言。倘若全中國十四億人都用英語,那麼就絕對地鞏固了英語乃至西方在世界的地位。還談什麼把中國傳統文化推向世界!?


南園逸士NKU


將英語定位第二官方語言的國家,多半遭受過英美等以母語和官方語言的國家殖民統治或者帝國主義霸權干涉有關。先來看一張地圖:

這張地圖,先是的是英語作為官方語言的國家。藍色的是作為主要官方語言或其中一種官方語言的國家。綠色的表示,這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主要語言。

通過這張圖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中國香港、馬來西亞、馬達加斯加、印度和非洲東南部(南非、埃塞俄比亞、坦桑尼亞、贊比亞等國)等國家或者地區將英語作為官方語言,都是因為它們曾遭受過英國殖民統治。

菲律賓情況稍微不同,它曾先後遭受西班牙和美國殖民統治,所以英語成了菲律賓的官方語言。此外,還有很多南太平小國,比如斐濟、帕勞、瑙魯、薩摩亞等,也因為受到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殖民統治或者霸權干預,將英文定為了其官方語言。

還有一些國家,比較特殊,比如泰國,雖然不是被殖民國家,也廣泛使用英語。這跟它作為國際著名的旅遊勝地有關。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力推行英語教育,為的是提升國民素質,方便國民更好地在對外交往中與國際友人溝通交流,進一步提升中國世界性大國的地位。

不過英語的影響力,如今依然非常強大,目前中文可能還無力撼動。前一陣子英國退出了歐盟,但英語卻沒有。因為英語是歐盟最重要的工作語言之一,平時大部分的工作文件都是英文的。雖然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語言,同為歐盟的工作語言,但英語才是真正承擔了大部分工作內容的利器。

現在回答問題:如果把英語定為中國官方第二語言,中國會不會更好的將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 答案是:有幫助,但不一定有很明顯的效果。

首先,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對外影響力,決定了其語言的傳播能力。歷史上的羅馬帝國興盛強大,讓拉丁文在隨後的上千年裡,成為歐洲的官方通行語言。隨後崛起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也曾在世界各地殖民,擴大了自己語言的影響力。法國從路易十四到拿破崙時代,實力雄厚,法語也因此成為了歐洲的貴族們引以為傲的貴族語言。很多讀過俄語小說的人會知道,很多俄國人都把能說法語當成有修養的體現,家裡都有法語家庭教師。大家可別忘了,拿破崙可是把莫斯科都一把火燒了,但絲毫沒有影響法語的地位。隨後英國的崛起和強盛,和它瘋狂的殖民擴張,造成了今天英語在全世界的廣泛使用和傳播。任何一種語言的影響力都會在不同的時代發生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中文作為中華文化圈的重要通行語言,也曾對日本、韓國、越南、琉球等國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目前,隨著中國實力的提升和影響力的擴大,中文作為世界性語言的重要性也會有所上升。

其次,語言學習習慣,除了跟國家實力有關,還跟個人的習慣有關。一個開放程度高的國家,接受外語的程度就比較高。以歐洲為例,很多國家的國民都可以說兩種以上的語言。瑞士這個國家以法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為官方方言。北歐的瑞典、挪威、芬蘭等國,國民普遍都可以講流利的英語。但是最不愛學習外語的,恐怕就是美國人了。中文也以其超高的難度,一直讓世界其他國家的外語學習者瑟瑟發抖,不敢輕易嘗試。

最後,任何語言的翻譯,都會減損其本身的特質。英文對於傳播中國文化確實有幫助,但幫助有限。你不能指望一個不懂漢字的人,來真正瞭解中文或者真正的中國文化。這是不太現實的。毫無疑問,一個熟練掌握英文的人,可以向國際友人更好地推介中國文化。但再怎麼推薦,也不如他們主動了解,深入其中得來的感受更深切。

想要了解更多英語作為官方語言使用國家的信息,可以查看網頁https://worldinfi.com/education/countries-english-official-language/


文化切片


能不能傳播我們的文化 跟會不會別國的語言沒有太大關係 只要你強大了 別人仰視你了 你就是個啞巴 別人都會去爭相學習啞語而為了讀懂你 為什麼我們那麼多人去學習英語 而且還自以為好像文明瞭些許 那是因為他沒文化 尤其沒有中國文化 不懂中國文化 她內心沒底 空虛 所以他怕 就像很多收入一般的人要傾其所有來買一件所謂的奢侈品來裝點自己 一樣 因為他除了那件所謂的奢侈品 他一無所有 他是可憐的


彥舟陳魚53861091


最後中華民族不復存在,這個人很危險。毀滅中華民族做法。該是美國反華部隊的陰謀言論。一個國家推行一種官方語言,其他民族的語言基本上慢慢就消失了。然後連民族文化也逐漸消失。殖民思想。你這個人應該向聯合國組織提出,在全世界範圍內漢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方便中國文化向世界傳播啦!


好焉最中


從題主提出的這個題問來看,我認為即使把英語定為中國官方語言,全民都會說英語,中國的傳統文化也很難在國外傳播。

因為一個國家的官方語言也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而我們自己都對自己傳統的官方語言不自信,都想著把國語改為英語,那還怎麼去傳播中國的傳統文化?一個連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都不自信的民族,外國人還會瞧得上你的傳統文化?

所以要想做到把中國傳統文化傳播到國外、傳播到世界,關鍵不在語言上,而是首先要增強國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把國家做強做大,把中國的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科技實力、文化實力搞上去,搞的比國外好、比國外強。如果我們把國家做的強大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都不用你去用英語到國外傳播,外國人自己都會努力學習中國話,爭著到中國來學習我們的傳統文化!!


大目


把英語定為第二外語的說法的人是美奸內奸,漢奸,英語這十幾年作為必考課目己經害了中國學生這麼多年丁,必須立即取消英語作為高考必考課目,不要再害中國年輕學生了,要想去國外留學定居工作的人可以自費學英語,不要睜眼學瞎話,用心險惡,自己是美粉,挷架全中國的年輕學生。


用戶6958145772173


英語不可或缺。但是理由不是傳統文化。而是;

1) 英語是事實上的科學語言,當然,假以時日,中文是可以趕上甚至替代的;

2)英文是事實上的技術語言,比如,編程語言是基於英語的,而我們現在的世界是要給自動化和相互連通的世界,如果使用中文編程,替代這一切,理論上是可能的,實際上,確實有人開發中文編程語言。編程語言多重要?高鐵、航空、水電、電視、廣播、政府信息、工商信息、高等院校、警察系統、軍隊系統 .... 我們社會的一切都是建立在某種程序上的。如果用中文改寫這些程序,即使可能,時間和非要的開支是不可承受的;

3)全球化的時代,語言的減少趨勢,長遠不可避免。人類是懶惰的。如果你會一種語言,多數人不會化時間學習第二種,第三種語言。例子:美國華人家庭的孩子懶得學中文,全國各地的小孩不願意學習他們父母想要他們學習的方言——因為“麻煩"。

4)沒有兩全其美的辦法,現代化和更高的生活水平,有一個代價——文化多樣性的減少。


高望北


我不知道英語給你的人生帶來了多大的幫助才能讓你鼓起勇氣問出這個非常有哲理性卻可以一面接受讚美一面接受咒罵的問題,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你想將它融合這是多麼浪漫的想法,不說了,讓我沒事偷著樂一會


江上波濤震九州


英語並不利於表達。也不利於提高人們的智商。

至於文化傳播問題,這個需要我們一直有東西讓別人來了解。就像高鐵、小吃和二維碼支付,很多外國網紅來中國拍視頻體驗發給他們的粉絲看。但如果沒有這些東西,他們肯定不會來的。

至於英文文獻,這個不是問題,只要有翻譯就行了,學術的東西不可能因為翻譯就導致成果不一樣的。

幾天前看了一個在國內的英語脫口秀,一個女孩說11月27日,說成ELEVEN TWENTY -SEVEN。11月應該是NOVEMBER。

在漢語裡星期一到星期天,1月到12月是個邏輯思維記憶。到英語裡就是19個不同的單詞了。我敢說絕對很多人一旦生活中不使用英語,這些單詞就不知道怎麼拼寫的了。拼音文字,需要記憶的東西太多了。我現在英語無法提高的很重要一點就是單詞量再也上不去了。沒有這麼大腦力記憶這麼多不常用的東西。

所以未來也沒有必要把英語定成第二官方語言。


蘇霍姆林斯基


你提這個問題不知道是愚蠢還是別有用心!不久的將來漢語一定是第一語言!你骨子裡那點崇洋媚外的小心思趁早收起來!動機不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