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江縣: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共享林下經濟實惠

8近年來,臺江縣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守住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樹牢綠色發展觀,紮實推進退耕還林,積極發展植樹造林、萬畝草場綠化,加大森林資源管控力度,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林業綜合產值逐步提高。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臺江縣因地制宜,積極推動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充分利用林地資源,挖掘發展潛力,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探尋林下發展新路徑,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林下經濟紅利。

臺江縣: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共享林下經濟實惠


施洞鎮貓鼻嶺張平略林下養蜂基地群蜂環繞

陽春三月,天氣回暖,山花爛漫,臺江縣施洞鎮貓鼻嶺村養殖大戶張平略林下養蜂基地,群峰環繞,嗡嗡地叫個不停,看了都讓人感覺開心。

據張平略介紹,基地於2019年底8月份進蜂,9月份出蜜,120箱蜂割了800多斤,通過“線上+線下”採購方式銷售蜂蜜500多斤,價格穩定在80至120元不等,實現收益近6萬元,去年底購置了小轎車。今年,嚐到“甜蜜”事業實惠的他繼續擴大林下養蜂規模,將現有120箱蜜蜂培育成200箱,同時通過項目申報方式追加林下養蜂100箱,產量可達2000餘斤,產值達20餘萬元。

臺江縣: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共享林下經濟實惠


方召鎮方召村林下食用菌一派繁忙

臺江縣南宮鎮千畝林下中藥材基地,展啊村第一書記吳長勇帶領著村民忙著黃精、白芨種植,積極打造展啊村“金山銀山”。

“去年,我們根據市場需求和村民意願,通過扶貧項目申報在展啊村發展黃精種植項目,流轉林地500畝,每畝50元/畝。同時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村委會’模式,在確保貧困戶在享受林地流轉費的基礎上,享受項目分紅,讓群眾看得見實惠,看得見收入!”

據吳長勇介紹,黃精喜陰耐旱,兼具食補和藥用,市場前景可觀,展啊村森林茂盛,植被豐富,極具種植優勢。同時,黃精3年上市,為了確保在此期間林地資源獲得充分利用,收益不空檔,積極拓展林下經濟發展渠道,通過發展林下養蜂、套種白芨等,確保所有貧困群眾共享林下紅利。

臺江縣方召鎮方召村林下仿野生食用菌基地,10餘名村民忙碌著擺放菌棒。

“我是上個星期來這裡的,每天能有120元的收入。不用到外面就有崗位送上門,太方便多了,而且這些菌子將來賣出去了,還給我們貧困戶分紅,感謝黨委政府!”貧困戶王通貴一邊忙著擺放菌棒一邊說道。

臺江縣: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共享林下經濟實惠


南宮鎮展啊村林下中藥材種植基地耕種繁忙

“去年我們在交汪村試種林下食用菌60畝,種的是大球蓋菇,畝產達4000餘斤,批發價3.5元/斤,銷售額達84萬元,扣除成本後淨收入達24餘萬元。方召豐富的林地資源為我們發展林下經濟提供了有利條件,特別是去年大球蓋菇種植成功探索的基礎上,今年擴大種植規模,計劃發展林下仿野生食用菌種植1000畝,利益聯結全鎮2098戶貧困戶10152人,預計戶均分紅達1200餘元。同時,項目創造就業崗位250餘個,就業人員年均創收達2.88萬元,全面提升脫貧人口脫貧質量,確保完成貧困人口清零任務。”方召鎮扶貧工作站楊軍介紹道。

這些只是臺江縣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縮影。當前,臺江縣正嚴格按照省委政府決策部署,深耕“產業八要素”,緊扣“五步工作法”,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著力於產業結構調整,新增林下中藥材種植3000畝,林下養蜂15000畝、林下食用菌1200畝、林下養雞300000羽,積極打造“百千萬”示範工程,探索“林下+”發展模式,讓臺江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林下經濟發展優勢,加快推進“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變,讓林下經濟的實惠群眾看得見、能享受,為全面打贏打好脫貧攻堅奠定堅實的基礎。來源:多彩貴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