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河南的“南大門”、武漢的“後花園”,河南省信陽防控阻擊疫情的任務異常艱鉅。疫情發生以來,信陽市雙擁辦始終按照“疫情就是戰情,雙擁就是支前”的原則,大力發揚革命老區雙擁優良傳統,把支持湖北武漢抗“疫”一線擁軍支前工作,作為檢驗創建“全國雙擁模範城”的重要標準,軍民一心共克時艱,為支援軍隊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堅強後盾。
扛起擁軍支前責任
雙擁工作不僅僅體現在日常和年節期間,更重要的還應體現在面對國家危急時的共克時艱上。疫情發生後,市雙擁辦認真貫徹全國雙擁辦通知精神,第一時間啟動“戰時雙擁”機制,與駐信部隊高效無縫對接,建立“軍地抗擊疫情聯合體”;第一時間向各縣(區)雙擁辦、市直成員單位、駐信各單位轉發通知併發出倡議,通過電話、微信、短信等號召全市退役軍人參與疫情防工作。
各地雙擁辦迅速行動起來,積極向當地黨委、政府彙報,爭取重視,對接駐軍部隊和抗疫一線部隊官兵,積極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由於疫情形勢嚴峻,防疫物資短缺成為困擾軍地雙方的共同難題。在得知信陽軍分區急需口罩、酒精情況後,市政府優先向駐信部隊傾斜保障,在政府定點採購處幫助解決口罩2000個、酒精540升、消毒液400升。息縣人武部、息縣雙擁辦主動與當地駐軍做好對接,為息縣武警中隊購買了200個口罩和200斤消毒液。
關愛抗疫一線官兵
按照“不落一戶、不漏一人”的要求,精確實施“五個一”活動,即組織一次走訪慰問,建立一個聯繫卡,發送一封慰問信,贈送一個擁軍包,解決一批現實問題。信陽市對17名支援武漢一線駐軍醫護人員家庭和信陽籍赴武漢抗“疫”現役軍人家庭進行了逐一走訪慰問,建立了問題需求清單,並安排專人“一對一”聯繫,搞好跟蹤服務,真情傳達黨和政府的關心與溫暖。
2月22日,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中義,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洪坤星等相關人員親切看望慰問支援湖北一線、駐信部隊第九九〇醫院醫護人員劉翠英、王月家屬,送上了米麵油等生活用品,在得知軍醫劉翠英的孩子今年要參加高考,護士王月的孩子還小後,叮囑家人培養好孩子、照顧好家庭,有困難有問題及時向組織反映,組織就是大家的堅強後盾。3月5日,潢川縣長蘭恩民、縣人武部政委任偉等看望了中部戰區陸軍總醫院馳援武漢醫療隊醫護人員劉貝妮,並通過手機視頻連線與她進行了通話,得知已遞交入黨申請書後,蘭恩民高興的勉勵劉貝妮以更高的標準、更優的業績,爭取早日加入黨組織。
走訪慰問中,軍地領導對家屬們表示,面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作為一名軍隊人員,積極響應號召,舍小家顧大家,逆流而上,他們用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新時代軍隊人員的英雄本色,是老區信陽人民的自豪。
隔山隔水隔不斷愛
信陽市充分發揮革命老區擁軍支前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積極動員社會力量和資源,支援湖北武漢抗“疫”一線。各級雙擁辦對照武漢抗疫一線需求清單,廣泛發動社會力量捐贈,緊急溝通協調屬地擁軍企業、社會組織擔起責任。
溮河軍糧供應站為過境部隊趕赴武漢參加疫情防控提供精準保障服務,按部隊所需,保障米麵油等生活用品,確保不斷供、不誤供、不漏供。農行信陽分行在全行員工中發起支援湖北的愛心捐款倡議,在不到兩天的時間裡,募集愛心善款19.3萬元,通過農總行工會渠道撥付至湖北。
1月25日,大年初一,新縣羚銳製藥公司把捐贈的首批10000只醫用一次性口罩發往武漢市蔡甸區人民醫院,1月30日,又先後分別向湖北武漢市協和醫院、蔡甸區人民醫院、麻城市慈善總會等抗疫一線捐贈口罩、消炎抗菌藥品等價值280萬元醫療物資和50萬元現金。2月19日,息縣城郊鄉尹灣村近300名村民從半夜開始蹲在田間,硬是用雙手從地裡拔出了10噸蘿蔔、黃心菜、大蔥,把裝載著價值140多萬元防控物資和蔬菜的數輛大貨車,星夜奔馳,分三批抵達華中師範大學和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經濟並不寬裕的平橋區蔬菜種植戶李俊、李志兄弟倆,儘自己的微薄之力,將滿載60噸愛心菜的大貨車,第一時間運往武漢。
息縣東嶽鎮退伍老兵魏永祥,大年初二的凌晨5點,趁著家人熟睡,給妻子寫下遺書含淚告別,帶上水和饅頭,和另外一位志願者一起冒雪驅車8個多小時抵達武漢。在40多天的時間裡,他為武漢青山體育館方艙醫院,武漢雷山醫院施工現場當過志願者,為河南、河北、浙江等援鄂機構提供嚮導服務,為捐贈單位裝卸物資,在慈善機構做義工,自費採購醫療隊急需物資。信陽市雞公山管理區退役老兵吳坤,組織起在武漢的“切族27區”車友會,發起捐贈20餘萬元,前往漢川、仙桃等地購買口罩、防護服、軍用壓縮餅乾等急需的物品,馳援武漢醫院一線。先後運輸30余車次,口罩十餘萬隻,防護服兩千套,壓縮餅乾88箱。
(孫明江 巴紅光)
閱讀更多 中國雙擁雜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