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此生無怨無悔

一次機緣巧合,隨著親戚回老家,他帶著我參觀了黃旭華的祖宅。走進新寮村,在村口便能看到黃旭華的照片,上面寫著“中國核潛艇之父”。

沿著路標來到祖宅,這是一座古式傳統的院落。大廳正中央的電視上播放著黃旭華的事蹟,前面擺放了一個模型的核潛艇,兩邊的牆上展示著關於他事業和家庭的事蹟。

牆上的電視上,黃老在採訪中提到這一生時,他說:“此生屬於祖國,此生屬於核潛艇,此生無怨無悔。”

一瞬間,一種深深的敬佩感油然而生。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此生無怨無悔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建國後的中國科技水平落後,當時研製核潛艇是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為了突破資本主義國家的防線,早日掌握核潛艇研製技術,我國曾寄希望於蘇聯的技術援助。

1959年國慶十週年,赫魯曉夫來到中國,我國政府再一次向他提出研製核潛艇的技術問題。赫魯曉夫在他的回憶錄裡談到此,說:“中國要研製核潛艇,簡直是異想天開。”

他傲慢地拒絕了中國政府的請求,說核潛艇技術複雜,要求高,花錢多,你們中國沒有水平也沒有能力研製核潛艇。

毛主席聽完氣憤地說:“你們不援助算了,我們自己幹。”1959年10月,毛主席在一次研究發展尖端武器會議上,發誓說:“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毛主席的誓言也堅定了黃旭華和同事們選擇獻身核潛艇事業的人生導向。

從志向當醫生到造船

黃旭華出身於一個鄉醫之家,從小他就想繼承祖業,當一名醫生。

小學畢業的時候,抗日戰爭爆發了。為了求得一個安穩學習之處,他和同學們不惜辛苦,徒步走了四天的山路。

但日本鬼子的轟炸仍然不停斷,每次警報一響,他和同學們都得隨著逃難的人潮到城外的山洞裡跑。

屈辱的怒火在他身上燃燒了起來,他明白了日本的猖狂正是來源於中國的弱小,弱國就要受別人欺凌。

從那時開始,他就決定不學醫了,轉而學習航空或者造船。因為出生於海邊,對海洋有著深刻的情節,於是他毅然選擇了上海交通大學造船系。

突破層層阻礙

1958年,鑑於嚴峻的國際形勢,我國戰略性地開啟了核潛艇的計劃,而當時有多年艦船製造經驗的黃旭華,被調到北京海軍參加研製中國自己的核潛艇。

沒有蘇聯的技術援助,一切從零開始,他和同事們從成千上萬的國外報道中獲取關於核潛艇的知識。

經過整個團隊的細找和篩選甄別,一艘在黃旭華心中的核潛艇漸漸成型 ,但當時誰都沒見過核潛艇的真身,難免心裡有些忐忑。

就在這時,國家送來從美國買來的兩個核潛艇玩具模型。讓人喜出望外的是,這兩個模型拆開一看,果然和黃旭華心中構造的核潛艇大致相同。

他們拆了又裝,裝了又拆,一艘核潛艇的基本模樣就這樣出來了。當時美國得知中國的情況,還特地對這種模型玩具進行了查封,再也買不到了。

經過十幾年的研製建設,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4年,第一艘核潛艇交付海軍使用,並取名為“長征一號”。

為170個人的生命負責

1988年,核潛艇迎來最後的深潛試驗,而這也是最危險的一項試驗。核潛艇在深潛時發生事故,是幾乎不可能有人生還的。

1963年,美國的“長尾鯊”號核潛艇就是在深潛不到200米處就發生了事故。潛艇上的129名船員全部葬身於黑暗的海底 。

為了增加隊員們的信心,黃旭華毅然選擇了一同下海,參與深潛。

他對大家說:“揹著包袱下去,極容易造成操作失誤,後果不堪設想,這次我們下去是收集數據的,不是去犧牲的。我跟你們一同下去,我很有把握,你們不用怕!”

在《開講啦》裡,他說:“我是總師,我不僅要為這條艇負責,更重要的是為艇上170個乘試人員的生命安全負責。”

果然如黃旭華所說,這艘核潛艇成功下潛到300米處,並順利將巨浪-1型導彈發射出去。黃老激動得作了一首詩:“花甲痴翁,自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對國家的忠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研製核潛艇這項任務屬於國家的最高機密。當時領導只對他說有任務要他到北京出差。

他連行李都沒有準備,到北京後直接被扣留了。母親不斷寫信來問他的工作和單位,他都不能說,甚至連家都不能回。這一別,就是三十年。

三十年裡,親人對他的不歸家難免有不理解,以為他大學畢業後就忘了養育他的父母。

母親相信他的兒子,但這麼多年沒有回家,也仍有不開心和不理解。父親去世的時候,他也不能回去奔喪,見父親的最後一面。

直到1987年,《文匯月刊》發表報告文學《赫赫而無名的人生》,講述了他為中國核潛艇事業隱姓埋名30年的事蹟。文中雖然沒有提到他的名字,但寫了“他妻子李世英”。

黃旭華把這篇文章寄給了母親,老母親知道這是她的三兒媳。文章尚未讀完,老人已經淚流滿面。痛心之餘,母親更為他的三兒子感到自豪,她把子孫們叫到面前,只說了一句:“三哥做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諒解。”

黃旭華是虧欠他的家人的,曾經有人問他,“忠孝不能雙全,你是怎麼理解的?”他說:“對國家的忠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此生無怨無悔

黃旭華與家人

身在祖國繁榮富強的新時代,平凡的我們沒有了像黃老那一輩人為國家“做大事”的機會,我們更多的是每天奔跑於工作和家庭之中,但愛國之情仍然時刻在我們心中燃燒。

國慶70週年,看到閱兵時會激動得內心鼓舞,看到街上掉下的小國旗時會毅然撿起來,看到朋友圈裡一片紅色會默默點個贊,看到一個勞動者都對他們有著崇高的敬佩感……也許才是新時代我們的愛國報答國家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