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對新冠病毒恐慌?西班牙心理學家這樣說

埃菲社3月12日刊發題為《完美公式:病毒+不信任=病毒化的恐懼》的文章稱,在西班牙,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恐慌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並引發了信任危機。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病毒+不信任=病毒化的恐懼。心理學教授何塞·拉蒙·烏維託用這個公式描述了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大規模恐慌。他說:“恐慌會以相同的速度產生和消失。”

烏維託是加泰羅尼亞開放大學的心理學和教育學教授,也是一位行為分析專家。在接受埃菲社採訪時,他分析了激發集體情感的方式和原因,以及產生某些反應是否有正當理由。

衛生當局不建議使用口罩,但口罩是在藥店已經銷售一空的產品之一。當局不建議囤積物品並努力保證供應和銷售,但公民已經開始大規模搶購,特別是在受病毒影響最嚴重的地區。

烏維託稱,這種恐懼感表現為一種集體恐慌,並引發了大規模的信任危機。在他看來,民眾對最具權威的組織和機構持懷疑態度,也不太相信政客和媒體。

他認為,所有危機都很難處理,而流行病危機更是如此。他說,“必須提高警惕,但也要避免散佈恐慌”。

這位心理學教授說:“問題的根本在於每個社會對不確定性的處理方式。”他觀察到,過去,不確定性的問題由“天意”來解決,但現在,社會已經將其所有的信任和不確定性問題交由科學和技術來解決。

烏維託指出,有許多因素正在共同作用並激發出集體恐懼感。這些因素包括科學應對的“暫時”缺位、信息的浪費(大量數據被丟棄而沒有得到應有處理和分析)和“畫面效果”(空蕩的街道、人人戴著口罩、超市被搶購一空)等。

這位行為分析專家還特別提到了不確定性這個因素。他說:“一開始它似乎是普通流感的簡單變種,但後來發現情況比這嚴重。起初孩子們似乎不會被感染,但後來發現他們也會感染。”

烏維託說,不斷增加的病例數“不會給傳遞的信息帶來任何加分,只會引起恐慌”。他強調了透明度的重要性,以及對準確和客觀信息的需求,但他認為“簡單粗暴”地提供所有信息和數據是一個“錯誤”。(編譯/田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