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是什麼意思啊?

海闊天豐3


這是劉禹錫任蘇州刺史時,在李紳招待他的宴會上寫的詩。全文是:“《贈李司空妓》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前兩句寫李司空妓的妝扮和表演。妝是宮中流行的“高髻雲鬟”,表演的節目是“杜韋娘”。髻是挽束在頭頂

的頭髮。鬟古代婦女的環形髮髻。 高髻雲鬟就是指高聳的髮髻,形容婦女妝飾入時。杜韋娘原是歌姬姓名,後作為唐教坊曲名。也借指名妓,王實甫 《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 杜韋娘 不似舊時,帶圍寬清減了瘦腰肢。”劉禹錫寫高髻雲鬟宮樣妝,還有一層含義,就是暗示李紳,宮樣妝不是一個官員的歌妓可以打扮的。有點像杜甫《贈花卿》“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警告花卿不能僭越。

後兩句這劉禹錫與李紳對歌妓的不同態度。李紳就是當年寫《憫農》的那個詩人,他其實吃喝嫖賭五毒俱全。他看中了劉禹錫的名氣,想要拉攏他,請他喝酒,讓歌妓陪舞。因為李紳做過司空類的官,所以劉禹錫說他司空見慣。

但劉禹錫不同,她看不慣李紳的派頭,說見到這樣的場面。自己是斷腸的感覺。這裡的斷腸是形容傷心悲痛 的樣子,不是羨慕銷魂的意思。

有人說劉禹錫向李紳表示對歌妓的豔羨之感,李紳就把歌妓送給劉禹錫了,劉禹錫笑納之。其實這是不懂劉禹錫,劉禹錫一輩子剛直不阿,且至死不改,他前後兩次寫玄都觀桃花就說明了這一點?怎麼會因為一個歌妓與李紳同流合汙呢?李紳當年就汙名天下了。有人說劉禹錫與白居易一起嫖娼,要李紳的歌妓也是這樣的。其實唐朝嫖娼不是罪過,是文人雅興,就看與誰玩了。白居易是當時詩歌大家,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後與劉禹錫同稱劉白。兩人互相唱和,其樂融融,兒李紳雖然也是詩人但劉禹錫與他唱和就很少了。

可見劉禹錫的這首詩不是找李紳討要歌妓,而是√李紳的諷刺五批評。


桃之夭夭老牛


你好,我是愛美食會畫畫喜讀書善皮雕的磊叔。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這兩句詩,

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杜韋娘》。


高髻雲鬟宮樣妝,
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
斷盡蘇州刺史腸。


咱們先了解一下,這首詩所寫時候的背景。

劉禹錫詩文出眾,但是性格放蕩不羈,生活上不拘小節,

最後遭小人的排斥,被貶到蘇州做刺史。

李紳此時途經蘇州,

就是寫下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的那位詩人。

慕劉禹錫之名,請他赴宴,

席間,李紳安排舞女助興,並讓幾個歌妓作陪,

兩人飲酒暢談。幾杯酒下肚後,劉禹錫有些微醉,

歌女美麗的面容,悽美的歌聲,

和李紳悠閒自在的神態,

讓詩人有感而發。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這兩句是說:李司空對於這樣的花天酒地,歌舞昇平的場景早已見慣不怪了。

我這個刺史卻是另外一種心情啊!


這首小詩詩意很簡單,

卻可以得出兩個信息:

曾經“憫農”的李紳已經不那麼在乎民生疾苦了

劉禹錫依然是那個耿直傲驕,得過“政最”的“劉郎”


以上,感謝。

歡迎點贊關注和評論,讓我們一起感受美好。


磊叔


這首詩的故事記載在唐代孟棨的《本事詩》中。說的是劉禹錫在免去和州刺史後被任免為主客郎中、集賢殿學士,由和州回到長安朝廷上任職。李紳此時正好免去淮南節度使也在京城(“劉尚書禹錫罷和州,為主客郎中、集賢學士。李司空罷鎮在京”)。李紳慕劉禹錫之名,邀請劉到府上做客,設下隆重的宴席招待。酒興正濃時,又命少年歌姬唱歌佐酒。這位歌姬妙曼的姿容和動聽的歌喉深深打動了劉禹錫,於是劉便當場吟詩:梳著高高的宮女一般的髮髻,一曲《杜韋娘》像春風般的拂過宴席。李司空對此是見慣了心底無波,可是我這個江南來的刺史真是柔腸百結。李紳見此狀況,便將這位歌伎贈給了劉禹錫。


爽爽的大跟班


要想知道“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是什麼意思?就要了解這首詩出自哪首詩?是誰寫的?寫了什麼?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

劉禹錫(網絡圖片)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這兩句詩,出自唐代文學家劉禹錫《杜韋娘》。這是首七言詩共四句:“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這首詩是在與其好友李紳在一起喝酒作樂時有感而發的。

劉禹錫在吟唱這首詩的時候,正是自己落魄的時候。劉禹錫被免去和州刺史後,又被任免為集賢殿學士,再由和州回到長安朝廷上任職。而此時劉禹錫好友李紳此時正好免去淮南節度使也在京城長安。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網絡圖片)

這天,李紳邀請劉禹錫到自己府上做客,隆重設宴招待。酒興正濃時,李紳又命少年歌姬唱歌佐酒。這位歌姬妙曼的姿容和動聽的歌喉深深打動了劉禹錫,於是便當場吟詩《杜韋娘》。用這首詩來表達了此時此刻自己司空見慣的心境。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這兩句詩中的“司空”是唐代官職,李紳當時任職主管水利、建築等,所以劉禹錫稱其為“司空”。而“刺史”是劉禹錫自稱。這樣結合這首詩的創作背景,我們對這兩句詩詞就好理解了。意思是:你李司空花天酒地,習以為常,可我劉禹錫這個江南來的刺史此刻真是柔腸百結啊!

古代鶯歌燕舞,花天酒地場面(網絡圖片)

這兩句詩是在告訴讀者,人家司空李紳鶯歌燕舞,花天酒地習以為常了,而我這個刺史卻沒有這個感覺啊!而是另一番感受。

也許這就是至今我們常使用“司空見慣”這個成語的由來吧。

總之,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表達了詩人此時此刻的感受,這種事見的多了,也就見怪不怪了,習以為常了,同時,抒發了作者肝腸寸斷,於心不忍的感慨。


言者青青


出 處 唐·劉禹錫《贈李司空妓》

典 故

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因為政治革新被貶職回京,司空李紳設宴款待他,席間命歌妓以歌舞勸酒。劉禹錫感慨萬分,當場寫詩一首:“高髻雲鬟宮樣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接到風鳴歧阜的話題說。劉禹錫曾寫下一首詩,留下”司空見慣“這個成語:高髻雲鬟宮樣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這個司空就是李紳,一邊痛哭農民造孽,一邊歌妓佐酒尋歡,要多強大的內心才能不精神分裂啊。意思是說這樣美麗的女子,你老先生見慣了等閒視之,我卻為她想斷肝腸。李紳一聽,就把這個歌女送給了正在失意中的劉禹錫,這段佳話便是“司空見慣”成語的來歷。


六叔愛寫字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出自唐朝著名詩人劉禹錫(772年—842年)的《贈李司空妓》一詩。司空是古代掌管水利、營建之事的官員;刺史是唐代一州行政長官,在本詩中,李司空代指曾任職工部的李紳,江南刺史是詩人劉禹錫的自稱。詩的大意是:在這奢華的盛宴上,梳著宮女一般髮髻的美麗歌姬唱著《杜韋娘》如沐春風,客人們推杯交盞,熱鬧非凡。身居高位的李司空見慣了習以為常,可曾為江南一州刺史的我卻肝腸寸斷啊!這首詩也是成語“司空見慣”的出處。原詩如下:

 高髻雲鬟宮樣裝,

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

斷盡江南刺史腸。 

 





獵風40


傾慕佳人聲色妙,雅言曲盡動春心。

這一句詩有兩種完全相反解讀方式。

第一種,成人之美。

詩的背後有一個浪漫故事,公元824年(長慶四年),劉禹錫被貶到了和州。當時擔任翰院學士的李紳因為仰慕劉禹錫的詩人或人品,便邀請他到自己的家裡飲酒作樂,宴會期間按照慣例讓一個美麗歌妓唱歌跳舞陪酒。或許是看到劉禹錫似乎很喜歡這個歌妓,便送給了他。劉禹錫心中感動或歡喜,當時就做了這首詩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詩意並不難理解,第一句是說這個歌妓長得美麗,而且打扮時尚。高髻雲鬟是指髮型美好之意,唐朝女子的標準髮型我們在不少電視劇中都可以看到,此處不做贅述。所謂宮樣就是從皇宮時流出來的款式,比如蘇東坡《菩薩蠻》裡也有“偷穿宮樣穩。並立雙趺困”,指的就是當時在宮廷中流行的讓足部更顯纖美的鞋子,在這產處詩裡這兩個字可以引伸為大唐最前沿的時尚潮流。

春風,指舒服,等同於“如沐春風”,這裡是用來形容歌妓演奏樂曲的悅耳。杜韋娘是樂府歌名,從名字和部分詩詞來看來看,應當以纏綿旖旎歡快風格為主,特別適合在宴會中演奏。

司空指主人李紳,渾閒事,就是習以為常。由此還演變出一個成語“司空見慣”。斷盡……腸指心動,刺史指劉禹錫。誇張地形容自己沒見過世面,驚為天人等等,其實就是客套話而已。

人家請你吃一頓飯,又送個大美人給你,不夸人家幾句怎麼好意思呢!

第二種:罵人!

而且是不吐髒字的罵人!當年杜甫那首《贈花卿》不就是表面上句句夸人,實際上字字罵人麼?其潛臺詞就是“這首曲子你不配唱,也不醒聽”。

這首詩也像!如果說髮型和鞋子是參照宮廷款式倒也無妨,但是妝容做成貴人似乎有些不妥。但小可沒有證據。明朝對服裝的顏色限制不能等同於唐朝也是如此。

此詩從第二句開始就有鄭衛之音的涵義,過於貪圖享樂。

只是這種說法有些牽強,畢竟李紳和元稹,白居易交情都不錯,而白居易和劉禹錫交情更是好到一塊嫖娼。

應當就是第一種解釋無疑。

贈妓或贈妾在唐宋時期極為尋常,並且引為雅事。

唐朝詩人韓翃為摯愛柳娘寫了許多好詩,比如《章臺柳》,而詩中的女主角原本是朋友的小妾,一次飲酒聚會,朋友見韓翃喜歡這女子,便直接贈送與他。

當然和楊素比起來都不如,紅拂女就是楊素的歌妓,和李靖跑了就跑了唄,他實際上也不在乎。還有破鏡重圓的女主人公樂昌公主,不也是落入了楊素手裡,聽聞如此舊事後,直接把徐德言叫來,當他的面把他的妻子還給他,並安排他們歸隱江南,成為佳話。

古代的倫理制度,有時讓人發暈!


亦有所思


唐代詩人劉禹錫中了進士後,便在京做監察御史。因為性格放蕩不羈,在京中受人排擠,被貶做蘇州刺史。就在蘇州刺史的任內,當地有一個曾任過司空官職的詩人,名叫李紳,邀請他飲酒,並招來了歌妓來在席上作舞助興。飲酒期間,劉禹錫對宴席上的奢華,感到不滿與痛惜,於是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對李司空的譴責與勸戒。

“司空見慣” 這句成語,就是取自這首詩。詩中的“司空”,是中國古代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與六卿相當,與司馬、司寇、司士、司徒並稱五官,掌水利、營建之事,金文皆作司工。春秋、戰國時沿置。漢朝本無此官,成帝時改御史大夫為大司空,但職掌與周代的司空不同。

司空見慣,原意是指當時官場上已經養成奢華的風氣,對當時宴會上的排場,已經見怪不怪了,卻不理會普通百姓的艱難生活,含貶意。(可以引申來形容今天的社會環境)今通指,對某些事見得多了,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小宇愛看視頻


意思是官位很大的李紳對這樣的場景已經見得多了,但作為小小的蘇州刺史對此情此景卻不得不大發感慨啊。原句出自於唐代劉禹錫的《贈李司空妓》。

高髻雲鬟宮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

高高發髻的宮女,歌一曲杜韋娘,一團和諧的氣氛。官位很大的李紳對這樣的場景已經見得多了,但作為小小的蘇州刺史對此情此景卻不得不大發感慨啊。



嚴哲哲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這兩句詩,出自唐朝有“詩豪”之稱的大詩人劉禹錫所作的《贈李司空妓》。劉禹錫在被貶為蘇州刺史的時候,去蘇州著名詩人、蘇州司空李紳家喝酒時候遇到一個歌女,劉禹錫對這個能歌善舞的歌女一見鍾情,希望和這個女子紅袖添香白頭偕老。劉禹錫不好意思明說,就在酒桌上即興寫了一首詩:高髻雲鬢宮祥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蘇州刺史腸。意思是說這樣美麗的女子,你老先生(李紳)見慣了等閒視之,我(劉禹錫)卻為她想斷肝腸。李紳一聽,就把這個歌女送給了還在失意(官場上)中的劉禹錫,這段佳話便是“司空見慣”成語的來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