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半貧困人口吃上“陽光飯”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省一半貧困人口吃上“陽光飯”!截至2月底,全省4類光伏扶貧電站累計發電14.5億千瓦時,總收益11.6億元,帶動7.7萬戶28.3萬貧困人口脫貧增收,佔全省貧困人口的52.5%。

近年來,我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整體部署,充分利用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大力發展光伏扶貧產業,幫助貧困群眾持續穩定增收、鞏固脫貧成果,促進貧困地區長遠發展。目前,全省建成四類光伏扶貧電站裝機規模73.16萬千瓦,佔全省光伏容量的8%,預期年發電產值8.8億元,扶貧收益5.7億元。

其中,爭取國家光伏扶貧試點項目容量指標15萬千瓦,採取“企業全額投資、貧困縣落實用地、貧困戶直接收益”模式,選擇條件相對較好的8個貧困縣,建設分佈式光伏電站,預期年收益1500萬元。

爭取國家“十三五”第一批村級光伏扶貧項目容量指標47.16萬千瓦,按照貧困人口數量等因素,分配到全省1622個貧困村,採取“政府投資、聯村建站、量化到縣、確權到村”模式,通過市州內聯建、縣域內聯建的方式,建設31個村級光伏扶貧電站,預期年收益5.3億元,村均收益32萬元。

落實全省“十三五”光伏建設規劃指標10萬千瓦,採取“政企投資、共建共享”模式,由省扶貧開發局和央企,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建設集中式光伏扶貧電站,年收益分紅2500萬元,重點用於東部乾旱山區深度困難鄉鎮脫貧攻堅和鞏固成果。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投入幫扶資金0.93億元,採取“跨縣建設、幫扶地區收益”模式,在格爾木市援建1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年收益530萬元,全部用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瑪多縣脫貧攻堅。

四類光伏扶貧電站收益資金的60%將作為村集體經濟,主要用於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維修維護、農牧民教育培訓、臨時救助等;40%作為扶持資金,通過設立公益性崗位、以工代賑、以獎代補等形式,幫助貧困人口、邊緣人口增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