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Slowtime | 慢時光


今天,是周總理122週年誕辰。


年少時,他寫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豪言;


臨終時,他留下來的,卻是“六無”:


死不留灰、生而無後、官而不顯、黨而不私、勞而無怨、去不留言;


50多年革命生涯,26載總理重任,他的名字,是中國人民心中永遠的懷念。


斯人已逝,海棠依舊。


又一年海棠盛開之際,在他誕辰122週年之際,讓我們一同分享周總理背後的感人故事,瞭解這位歷史偉人。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為中華崛起而讀書”


1898年3月5日,周恩來出生在江蘇淮安的一戶普通人家。


望子成龍的父母給他取名“大鸞”,字翔宇,寓意是可以像大鳥一樣翱翔天空。


“周恩來”這個名字,是後來讀私塾的時候才改的。


因為出生不久便被過繼給了叔父,所以,幼時的周恩來是在兩家人的呵護下長大。


雖然家裡貧寒,但兩位母親默默無聞的愛與教育,是周恩來童年最寶貴的財富。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生母萬氏(左)養母陳氏(右)


然而,1907年,他9歲時,生母萬氏去世。


第二年7月,養母(叔母)也被肺結核奪去了生命……


日子便開始艱苦起來,周總理曾回憶說:“我10歲、11歲即開始當家,照管家裡柴米油鹽,外出應酬。”


生活的重擔壓的他喘不過氣來,但家人還是灌輸給了他很好的信念:


不讀書,就沒有出路。


於是在1910年,12歲的周恩來離開老家淮安,去東北伯父處讀書。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12年,14歲的少年恩來在奉天(瀋陽)讀書時照片


在瀋陽讀書時,他目睹了各國租界內中國同胞受欺辱的情景,心情非常沉重。


在一次修身課上,老師向同學們提問:“你們為什麼讀書?”


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


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


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


當問到周恩來的時候,他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老師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


1913年8月,15歲的周恩來考上了天津南開學校,在這裡度過了4年學習生活。


學生時代的周恩來,正是風華正茂,意氣風發。


他不僅學習成績十分優秀,多門課程都是第一,還處處與人為善,溫和誠實,無論對同學、友人,總是肝膽相照,真誠相待。


他經常幫助同學解答疑題、輔導功課,還利用業餘時間研究革命理論,與同學們共同商討國家大事,組織同學進行革命活動。


連當時的南開校長張伯苓也稱讚說:“周恩來是南開最好的學生。”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16年,南開學校時期的周恩來。


為了接受更先進的科學和思想,1917年,19歲的周恩來東渡日本留學。


臨行前,他給同學寫下了臨別贈言:


“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


在日本,周恩來開始接觸了馬克思主義,成為了一名馬克思主義者。


1919年3月,19歲的周恩來為了中國的反帝反封建大業,毅然決定放棄在日本求學的機會,歸國加入革命。


回國前夕,他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大江歌罷掉頭東,

邃密群科濟世窮,

面壁十年圖破壁,

難酬蹈海亦英雄。”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17年9月,周恩來赴日本求學(後排右一)


回國後不久,五四運動隨即爆發,周恩來積極投身其中。


在五四運動中,周恩來還結識了當時在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的鄧穎超,那一年,鄧穎超只有15歲。


1920年11月,懷著對真理的渴望,周恩來又踏上了去法國勤工儉學的旅途。


那幾年間,周恩來先後旅居英、法、德。


在接觸到西方先進思想後,他更加堅定了自己內心的信念:為中華崛起而奮鬥。


也正是在歐洲,他開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美國總統尼克松曾說:


“中國如果沒有毛澤東就可能不會燃起革命之火;如果沒有周恩來,就會燒成灰燼。”


1924年,周恩來從法國回到國內。


當時正處於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周恩來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


在黃埔軍校,直接聽過周恩來講課的學生,就有徐向前、陳賡、左權等人,這些人後來見到周恩來都以師禮相待。


要知道當時的周恩來才26歲啊,相當於在最頂尖大學當教授,絕對的年少有為。


那張驚豔了一個世紀的軍裝照,也是在這時期拍下的。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24年的周恩來


1925年8月8日,21歲的鄧穎超隻身南下廣州,去見周恩來。


當時兩人五年未見,只用書信聯繫。


但就在當天,兩人便結了婚。


周恩來後來曾對侄女周秉德說過:“你要找一個終身伴侶,你要找朋友,要有一條,別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全心全意的為咱們的國家奮鬥,有共同的志向,才應該是你找的終身伴侶。”


從前車馬很慢,書信很遠,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周恩來鄧穎超結婚照


因為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殘害共產黨員及革命群眾,1927年8月1日,周恩來和葉挺、朱德等共產黨人領導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


從此,周恩來和紅軍一起,開始了長達22年的革命抗爭道路。


在此期間,他從事過長達4年的地下工作,經歷了多次“圍剿”和“反圍剿”,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堅決支持擁護了毛澤東的正確路線,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最後直到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38年,抗戰初期的周恩來


對內,他是堅定不移的革命戰士,始終保存著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為中華民族的解放鬥爭不懈奮鬥著。


對外,他是國內外各界人士瞭解共產黨的人格化象徵,是中國共產黨連接外部世界的橋樑。


美國作家海明威曾在重慶與周恩來交談後表示:


“如果他是中國共產黨人典範的話,那麼中國的未來將是他們的。就我來說,我被這位魅力十足的人強烈地吸引住了。”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45年,周恩來在延安


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天安門城樓上所有人都穿著莊重筆挺的禮服。


唯注重儀表的周恩來穿著一件舊卡其布中山裝。


忙於政治協商會議工作的他,已經四天四夜沒閤眼。


是他和一眾革命先輩,點燃了星星之火,迎接一個新的黎明。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開國大典上的周恩來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在成為總理後,周恩來也一直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


有人稱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平民宰相,是世界上最平民化的總理。


他的辦公室椅背上經常掛著一件灰色的布上衣,一到辦公室,他就換上這件上衣,有時還戴上兩隻套袖辦公。


他的襯衣、睡衣、襪子都是補了又補。


當總理26年間,他只穿了三雙皮鞋。


他有一塊上海產的手錶,一直戴著直到臨終。


吃飯也很普通,早餐通常是一杯豆漿和一個雞蛋,午飯、晚飯兩菜一湯。


大米、小米、白麵、玉米、雜糧、白薯、芋頭等有什麼就吃什麼,要是有吃紅燒肉、獅子頭就是他的最高享受了。


警衛給他端飯菜的木盤上,經年累月下來都有了兩個缺口。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視察大慶時,為了節省時間而狼吞虎嚥


“不要忘了延安”,這是周總理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這句極普通的話,飽含著周總理深深的情感和不變的操守。


《人民日報》記者金鳳回憶曾回憶過一件小事。


因為一條重要新聞需要請示毛主席,於是周總理要金鳳先到他辦公室裡等候。


這時天忽然下起了大雨,只見總理秘書趕緊找來了一隻舊臉盆,放在有裂縫的磚地上,盛接雨水。


原來堂堂一國總理的辦公室,竟然是漏雨的。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周總理在辦公室伏案疾書


新中國成立後,周總理與鄧穎超便一直住在中南海的一座老式舊平房院裡。


柱子上的油漆都已經脫落了,地磚也只是大塊方磚,又溼又暗。


工作人員多次請示他,他都不準維修。


終於有一次,工作人員趁周恩來外出時將房子小修了一下,換上了新傢俱。


但等總理回到北京,發現房子變了個樣,當晚便去釣魚臺暫住,並要求把舊傢俱全部換回來,否則就不回去住。


周總理還對工作人員說:“這個居住條件比延安的窯洞強多了。”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50年8月8日,結婚25週年銀婚紀念


1974年,周總理病情持續加重,但他每天仍堅持工作超長時間。


這是周總理1974年3月26日那天的行程:


下午3時起床

下午4時與尼雷爾會談(五樓)

晚7時陪餐

晚10時政治局會議

晨2時半約民航局同志開會

晨7時辦公

中午12時去東郊迎接西哈努克親王和王后

下午2時休息


從26日下午3點到27日下午2點,整整23個小時不得閤眼,但這樣子緊湊的行程對於他來說已經習以為常。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75年1月,周總理在會議上抱病作報告


就算是臨終前,他第一想到的也是能為醫學做貢獻:


“我死後,要徹底解剖檢查,好好研究研究,若能為醫學發展作出一點貢獻,我是很高興的。”


1976年1月8日,周總理在京逝世,享年78歲。


那一天,人群悲慟,十里長街送總理。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1976年1月11日,周恩來的靈車行駛在長安街上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最好的告慰,就是一個更好的中國


今日中國,早已如前輩所願,國泰民安,繁花似錦。


一如你當年所言:“一盤散沙團結起來了,睡獅覺醒了。”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開國大典前,當得知這次慶典飛機只有17架時,周總理留下了一句辛酸話:


“飛機不夠,我們就飛兩遍。”


於是,飛機在飛過城樓之後,又掉頭回到東邊再飛了一次。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新中國70週年閱兵時,空中梯隊戰鷹列列,北京城的上空在朋友圈刷了屏。


周總理,您看到了嗎?


我們的飛機,再也不用飛第二遍了。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當年,你與同學相約“願相會於中華騰飛世界時”


而今的中華,“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


蛟龍號,是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17年5月23日,“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發射成功,搭載航天員景海鵬、陳冬,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總飛行時間長達33天。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2017年4月20日,中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發射成功,與天宮二號成功交會對接。


空間實驗室任務的順利實施,標誌著中國正穩步邁向“空間站時代”。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我們的高鐵總里程,穩居世界第一。


已突破3.5萬公里,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我們的大橋早已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樑界的“珠穆朗瑪峰”,創下了8個“世界之最”。


除了中國,現在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國家有能力建成。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我們的5G通信技術,獨佔鰲頭。


5G專利族排名前十的公司,華為3147件,位列第一;中興通訊2561件,位列第三。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我們的國民,所在之地即使戰火滔天,也能毫無畏懼。


因為他們知道祖國會接他們回家。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就算我們面對前所未有的疫情,也堅信春天必將到來。


因為我們能做到:


一聲令下,一個千萬人口的城市直接按暫停鍵;


一聲令下,十四億國民全部居家隔離;


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工人團隊奔赴前線,10天建成一座千張床位的醫院;


一聲令下,我們龐大的工業機器開動起來,十來天時間,口罩產能就從日產2000萬隻飆升到日產近億隻……


更因為我們能做到:


沒有一聲令下,成千上萬的醫護人員奔赴前線;


沒有一聲令下,全國人民也都自發支援疫區,無數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近百年來,‍‍我們的共和國,從滿目瘡痍到興旺發達,走的太難太難了。


但有了每一位革命先輩的熱血付出,和每一位後輩的鼎力奮鬥,我們親眼見證著祖國的復興之路。


時光荏苒,當年送你的十里長街,如今已是十里繁華。


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敬愛的周總理,這盛世,如你所願。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作者:時光君--雙木,90後,慢時光專欄作者,喜歡烹飪,熱愛旅行。用理性認真思考,用態度安靜生活。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個人微信號:shiguangjun33。本文授權自公眾號:慢時光(id:manshiguang3),轉載請聯繫授權。


周總理誕辰122週年:一個更好的中國,就是最好的告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