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網上流傳一個段子:三千塊僱不來農民工,三千塊你只能僱一個大學生,你怎麼看這個段子?

宵緣


這是事實,也是必然。

先不說值不值三千,請不請得到,就說能不能幹這三千的活。

同是掙三千,農民要怎麼幹才能得到,讀書人又是怎麼幹得到。辛苦程度肯定不一樣,時間不一樣。持續性不一樣。


潯州府O鑫森淼焱壵


作為一個農民工我給說兩句

農民工分好多工種,鋼筋工,木工,水電工……網上說農民工工資多高,是挺高的,但是也分工種,和大工小工

拿19年我在蘇州吳江區一個建築工地來說,我們做的是鋪裝,一個工頭帶幾十個工人,大工一般工資在280-300一天,小工180-200之間,這是不管吃的工錢,就是按天算得,並且工頭一人抽成10元,這還是比較少的,各種保險都沒有,大學生有人去嗎,沒有假期,沒有升值空間

農民工基本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如果3000一個月,根本不夠家裡的開銷,大學生一個月的生活費多少???


想飛的豬肉


三千塊錢請不到農民工,三千塊只能請個大學生,這是去年招工的行情。在長沙一個月嫂月薪六七千。裝修建築工二三百元一天。酒店服務員醜女一個月包吃住至少四千。現在不是講文憑的時代,(當然去機關事業單位文憑越高越吃香)到企業大學生眼高手低,並不受待見。


老來得易


大學生剛出來,能糊弄一個是一個,不幹走人,我再招人就是!主要的是,現在大學生出來,啥都不會~,學校學的那些不實用,出來還得重新改造!農民工乾的也是辛苦活,現在工人工資也漲了,老工人一天五六百也大有人在,人家靠的手藝活,也都是幹出來的。


清風拂月01


這個段子不一定是調侃,有它的現實依據。

第一,現在的農民工大多都是體能與技能的複合式人力資源。

與以往過去的那種搬搬磚,剷剷土,看看大門等簡單技能性勞動相比,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具有更高的技能性和體能要求。如,我們常見的家裝中的鋪地磚,日工資大都在1000元左右,即使是除去正常的休息日,月工資也已經達到了2萬多元。還有很多與此工種相類似的工作,工資都超過了1萬元。如此高的工資,一個應屆畢業生是不可能與之相比的。

第二,大多數應屆畢業生所具備的知識、技能、經驗,還談不上較好的價值創造,而農民工所從事的工作崗位,所創造的價值都遠高於應屆的大學畢業生。

第三,農民工的稀缺性,決定了其薪酬會遠遠高於應屆生。雖然科技的發達,使很多體力勞動崗位被機械和智能機器所取代,但從目前企業的用工情況看,吃苦耐勞性的崗位仍然佔據了超過30%以上的用工量。然而現在我們超過80%的用工供應是應屆大學生。這就註定了農民工的高薪酬。

另外農民工的勤勞,善良,誠實品德,也吸引著企業使用更多的農民工。所有這些都表明,農民工的薪酬高於應屆畢業生的薪酬,將會持續很長的時間。


孟廣橋說人力資源


樓主,這個段子有很大的負能量。這句話有一定的社會和現實基礎,但是他也飽含了“讀書無用論”,充滿了對知識和學歷的蔑視,這是不對的。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這個段子有一定的社會和現實基礎

現在的社會,技術工種是非常吃香的,即便是工地上的普工,一天的工資那就是三百多。如果是裝修,水電之類技術含量比較高的工種,那麼日工資達到五百塊也不是難事。這樣一個月算下來,農民工的工資月入一萬到一萬五也不是什麼難事。

而對於迎接本科大學畢業生來說,除了北大清華之類的頂級名校,一般的剛畢業大學生,能夠找到月工資四五千的工作已經很不錯了。

這樣子比較,似乎這句話很有道理,三千塊顧不來農民工,只能僱大學生。但是現實情況真的這樣嗎?

農民工的工作有侷限性

農民工的工資看著高,可也有不少侷限性。

第一,基本以重體力勞動為主。農民工的工作,體力要求特別高,只有年輕力壯的人才能做,年紀大了,就做不了了。而且基本一年到頭無休。

第二,缺乏基本保障。大部分農民工沒有五險一金,連最基本的保障都沒有,一旦出現事故,一輩子就毀了,哪怕是休息幾個月,生活也會出現困難。

第三,工作條件惡劣。別看農民工工資高,實際上他們的工作既危險又辛苦,夏日酷暑和冬日嚴寒都要工作。

大學生的工作有提升的空間

大學生的工作,一開始看似工資低,但是未來的發展性還是有的。

第一,大學生的工資是不斷增長的。大學生的工資,隨著工作年限和職位的變化,收入是不斷增高的。

第二,大學生的工作保障比較好。現在的公司,基本上都有最基本的社會保障,辦公條件也比較好。而且體力勞動較少,即便年紀大了也可以做。

第三,大學生工作的選擇要多很多。大學生普遍文化水平比較高,隨著工作幾年,只要肯學習,肯鑽研,知識會越來越豐富,選擇會越來越多,路越走越寬。

這個段子本身充滿負能量,不值得提倡

這個段子裡面隱含的意思,其實就是指大學生畢業後還沒有不讀書的農民工工資來的高,通過這種無厘頭的比較,來貶低大學生,實際上就是讀書無用論。

這個理論是不對的,消極的,有危害的,實際上,社會上大部分大學生,只要讀了書,其實還是發展的比較好的。


曾陽清


看似調侃的網絡段子,其實蘊含許多社會問題,細細品來,不禁讓人陷入深思。作為一個走出大學校園五年的大學生,我深有體會。

1、現實是一記重拳,打痛了大學生,也冰凍了浮躁的心。眼高手低,剛畢業就想得到一份體面高薪的工作,是絕大多數走出象牙塔大學生的幻想,然而這隻有極少數能實現。在這個講求實效的時代,現實是殘酷的,浮躁的心思無論做什麼工作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現實教會了第一課,靜下心來,選好方向,努力前行,才能有所收穫。

2、反映了大學生就業難的社會現象。每年幾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何去何從?學有所用的人數有幾?崗位缺口和信息不對等導致伯樂與寶馬失之交臂的例子又有多少?就業難,難就業,招人難,難招人一直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如何讓信息對等,讓學子學有所用,企業慧眼識馬,這是一個值得全社會探究的問題。

3、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也許五千塊才能僱來一個農民工,但是農民工如果不思進取那麼永遠將只值五千薪酬的農民工。而大學生經歷了學校的培養,思維更敏銳,學習能力更強,三年五年的沉澱,價值肯定不止三千或是五千。只有靜下心來,專精一項領域並做到極致,必然會有所收穫。

作為剛畢業的大學生,也許我們並不優秀,在這個滿大街都是大學生的社會,也許我們並不起眼。但是我一直相信,努力永遠不會背叛,不斷學習就是不竭動力,創新嘗試就是舉起的利器,年輕的身體和頭腦就是我們的寶藏,等待著挖掘!


胡呀糊糊


農民工與大學生不是一個層次,基本沒有可比性。農民工處於工作第一線,什麼活都幹,帶有危險性質的,髒活,累活農民工都幹,並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及技術含量,工資高點正常,而且他們工作地點,性質,季節也不同,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各種保障缺失,工資水平也不穩定,處於有活就幹,無活閒著再找活幹的狀態。而大學生就不一樣了,農民工能幹的工作大學生不一定幹得了,而大學生所幹的事業農民工也未必懂,並且,大學生的工作性質,工作環境,以及各項保障待遇會正規完善,這點農民工就辦不到。另外,大學生大都幹些技術含量高的工作,比如製作工作規劃,檢查驗收工程質量,看圖紙,技術指導以及人事管理等,是管理者,而農民工大都是生產第一線,雖然其中也有懂技術會管理的農民工,但決對是少數,所以,廣大的農民工是被管理者,孟子說過;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農民工工資高於大學生是正常現象,也是表面現象。實際上,綜合考量,大學生的總體收入是遠高於普通農民工的。


草沾


明擺著,知識無用論,挖苦讀書人。為什麼呢?寒門難出貴子。知識分子本來是每個家庭的希望,但現實社會中,很多大專專畢業生一畢業即失業,學無所用,在專業不對口的行業奮鬥10年20年連房子都買不起一套,日子過得不如沒上大學早出社會的人,甚至不如培養他們的農民工人,並引發社會人的輕視甚至挖苦。這是當代的悲哀。

造成最主要原因一是人口基數大、就業機會相對少,尤其是機關事業單位的入職機會小,要知道中國人的官本位傳統很看重體制內體質外的,體制外再成功也是不務正業,除非達到了企業家的級別,而企業家對大多數人來說是望塵莫及的。所以說社會人看不起讀書人,最主要因為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不高。市場經濟規則下的知識分子是人力資源,需要出賣專業知識和技能換取報酬,不再是老思想眼中的未來希望了。

其次教育產業化導致大量擴招,實際上是打著普及高等教育的旗號收學費促消費,大學生整體素質有所下降。這導致用工單位對讀書人尤其剛進入社會的畢業生的期望值與實際能力產生落差 。

這種落差的產生與跟教育制度的設計與就業脫節有很大關係,一些專業不熱門的大學生迫於生活壓力只能暫時接受低薪,接受低薪他們才能得到鍛鍊的機會。

還有個原因是企業方面的,中小企業為增加利潤降低人工成本。很多加工業、勞動力密集型的企業從來無需花時間和財力培養儲備人才,認為不值,不如用農民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


海量蚍蜉


一定時期內,農民工的工資是固定的,保持在三千元左右的底線水平。大部分掙三千元的農民工,今年明年甚至後年的收入較穩定,也就三千左右。

而大學生的工資則不同,雖然開始較底,但隨著工令、技能、及企業公司的發展,較當初同掙三千元的農民工比較,大多有所提升,而越往後差距越大。

樓主的命題是個偽命題。有太多的不同性和不可比性。誤導人,有把人往坑裡帶的嫌疑。

同時社會上確實存在大學畢業生薪酬過低的問題。尤其是從孃胎裡在起跑線上就給大學預備生進行海量投資的現實比,更覺鉅虧,彰顯投資性價比畸底的囧況。

不可否認,不論昨天今天還是明天,多讀書多掌握知識多適應社會發展的大學生的薪資都不是無文化無學歷者所能比擬的。

這也是社會發展所決定的必然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