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斯手在樂隊為什麼沒存在感?那還要他幹嘛?

前兩天《我們的樂隊》播出的預告片中,一名貝斯手說了這樣一件事:

某支樂隊十週年巡演的慶功宴上,主唱突然指著酒桌一角的某個男人說:嘿,哥們你是誰呀?那男的回答,我是咱們樂隊的貝斯手!

當然,沒有貝斯,你依然能聽出是什麼歌,甚至不仔細聽,你還發現不了。比如說在嘈雜的演唱會現場,貝斯手有時忘了插電,或者他去了廁所,其他幾個表演了一首歌,觀眾卻沒人發覺,這也不算奇事。

貝斯手在樂隊為什麼沒存在感?那還要他幹嘛?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貝斯手,那最恰當的應該就是“低調”二字。

是的,他彈的是“低調”,所以人也出奇地低調;他彈的音,是用來給整個作品“墊底”的,他的人,在樂隊中的存在感,也是墊底的。

主唱是整個樂隊的門面,這是毫無疑問的,大部分人都是衝著主唱去的;吉他手也不容忽視,隨便撥拉幾下,能引起一陣陣尖叫,還常跟主唱搶風頭;甚至鼓手也能Solo一段,帥到飛起;唯有貝斯手,雖然背了個和吉他手差不多的東西,卻只能默默在一邊彈奏,也不知道他那把“四根弦的吉他”為什麼沒聲音,沒有哪個姑娘會去注意他。

貝斯手在樂隊為什麼沒存在感?那還要他幹嘛?

在樂隊裡彈貝斯的人,去了外面跟人介紹,只會說是玩樂隊的,不會說是彈貝斯的。上次看《我們的樂隊》對不同組樂手的採訪,主唱的話裡說的全是關於唱歌,鼓手說的全是打鼓,吉他手說的全是彈琴,而到了貝斯手這一組,大部分說的是“做音樂”,幾乎沒人直接說彈貝斯這件事。是不是很好笑?

貝斯手就是這麼悲摧,雖然這種悲摧源於大眾的不瞭解,但因為如此,就比較少有年輕人選擇貝斯作為自己學習的樂器,甚至導致很多樂隊往往吉他手扎堆,獨缺貝斯手(話說貝斯手就業率較高,這是吉他手比不了的優勢)。沒有貝斯手怎麼辦?通常的辦法是幾個吉他手抓鬮,誰倒黴誰去彈貝斯。據說貝斯比較容易上手,會彈吉他的,隨便練練就能玩得轉了。

貝斯手在樂隊為什麼沒存在感?那還要他幹嘛?

是的,貝斯上手較易,你只要會一些簡單的和絃分解,或者直接撥幾下根音也能上臺。但這也是欺負大眾的不懂,要真正成為一名優秀的貝斯手,其實並不容易,甚至比吉他手更難。貝斯手需要優秀的綜合能力,樂理要精,得會slap,能玩些即興,更能熟練跟鼓及主音保持溝通和協調……

去看看國內外那些頂尖的貝斯手,你就知道了,原來貝斯手絕非一個可以濫竽充數的位置,高手玩起花來,連吉他手都自愧弗如。

貝斯手在樂隊為什麼沒存在感?那還要他幹嘛?

總之來說,音樂基本是不能沒有低音的,沒有低音的音樂,是飄浮不穩的,是律動感缺失的。所以貝斯的意義不可或缺。當然也有個別樂隊沒有貝斯手,但會用鍵盤或鋼琴配合底鼓完成低音板塊。

打個比方,樂隊裡的貝斯,就像你身上的打底褲,看似不存在一般,實際上相當重要,能穩住你不被感冒;

或者說,貝斯手就像你爹,雖然平日裡都是你媽(吉他手)在家裡當家作主大呼小叫,但你有沒有想過哪一天沒有爹了怎麼辦?一直以來是誰在默默地撐起這個家?

貝斯手在樂隊為什麼沒存在感?那還要他幹嘛?

或許我這個比方有點不太友善,但希望能以此支持一下那些苦逼的貝斯手們,以後再被黑的時候,就能用這個比方,“友善”地告訴別人貝斯手的存在價值,哈哈~

貝斯手在樂隊為什麼沒存在感?那還要他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