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2003年左右,普洱茶在國內興起,黑茶的價值重新被國人發現,同屬黑茶類的六堡茶也因此進入更多人的視野,國內銷量出現增長。


但由於歷史上一直以外銷為主,六堡茶在國內市場的基礎十分薄弱,加上早期宣傳乏力,內銷市場拓展速度較為緩慢。


甚至一些常喝茶的人,說起六堡茶,還會一頭霧水。


六堡茶真的“小眾”嗎?


六堡茶,根植於嶺南茶文化和廣府文化,曾有過輝煌的歷史時期。


在清康熙版的《蒼梧縣誌》中就明確記載,蒼梧六堡產好茶,色香味俱佳。清嘉慶年間,六堡茶更是入選了全國二十四名茶。


自清朝起,大量來自兩廣的華人下南洋謀生,隨身帶著家鄉的六堡茶。因為六堡茶具有消暑祛溼的保健功效,很好的緩解了當地華人面對溼熱氣候及水土不服的問題,後來隨著大批華人的遷徙、海外飲用消費人群的增多,六堡茶的出口量出現陡增。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當時,又得益於梧州興旺的水路運輸,六堡茶靠著一條“茶船古道”成為了當時中國銷往海外出口量最大的黑茶。


據統計,1886年,六堡茶出口100多噸(全手工製作),屬中國所有茶類出口量中最多;到了1935年,其出口量更是達1000多噸。外銷市場的火熱,讓六堡茶的銷售重點放在了海外市場,最終成為了著名的“僑銷茶”。


六堡茶過去之所以能暢銷海外,主要是因為其獨特的品質特徵和良好的保健功效,這也是它在國內市場逐步走向“大眾”的重要基石。


近幾年,靠著當地政府和茶企十多年來的大力推廣,六堡茶產業終於迎來了快速增長期,國內消費市場迅速擴大,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銷售


重點回歸到了國內市場,“小眾”的六堡茶開始向“大眾”邁進。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好原料為茶葉的品質提供了保證,其次,在百年外銷的歷史進程中,六堡茶加工工藝得到了不斷的發展。


傳統工藝六堡茶產品豐富多樣,現代工藝的“渥堆”發酵技術更是當代黑茶冷水渥堆工藝的先驅。


優質的原料與獨特的工藝,共同造就了六堡茶與眾不同的品質特徵。


如今,隨著相關標準的逐步完善,六堡茶形成了“傳統工藝”和“現代工藝”並駕齊驅的態勢。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圖1 現代工藝六堡茶湯色


和普洱熟茶看起來差不多?


六堡茶就是“紅、濃、醇、陳”?


No,No,No!


傳統工藝六堡茶瞭解一下!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圖2 傳統工藝六堡明前茶湯色(和圖1截然不同)


傳統工藝六堡茶,老茶友們也習慣稱之為“古法六堡茶”,或者“六堡農家茶”。


延續了“冷水渥堆”工藝成熟前的六堡茶製法,傳統工藝六堡茶以“悶堆”為發酵方式,強調“古法、傳統工藝、原生態”。因為各家制法不一,陳放方法不一,且沒有標準化的規程,故形成了現在“一家一味,百家百味”的特點。


傳統工藝六堡茶講究“自然陳放”、“越陳越香”,因此發酵程度較輕,茶葉中有利於後期轉化的物質保留更多。


新茶時期的口感,會偏清爽、微澀、清甜,收斂刺激感強,清雅花香;湯色一般為淺綠黃或淺黃色。


隨著年份的增加,湯色會逐漸加深為橙黃、橙紅、紅亮,而滋味方面,則會逐漸陳化出愈發醇厚的湯感和沉穩的果香、陳香等,還有最為人稱道的“檳榔香”。


傳統工藝六堡茶的“四季”茶品:


◆ 社 前 茶 ◆


春社日前採製的茶。(春社,中國最古老的節日之一,通常立春後第五個戊日為社日,早於“清明”節氣。)


六堡鎮地處桂東,氣候比較溫暖也比較溼潤。在一般的年份,春社日前便已經有一到兩輪的採摘期,如果雨水和氣溫適宜,甚至可以達到三四輪。


這個時段所採製的便是春茶中最早的茶—社前茶。

不管外觀、湯色還是滋味口感,社前茶都足以顛覆大部分茶友對六堡茶的想象。


特點:以2019年六堡社前茶為例。


外形:條索幼嫩,細緊彎曲,彎如魚鉤,以一芽一葉為主,黑褐油潤,可見部分綠黃色芽頭,葉質柔軟。


湯色:用高溫水沖泡後,茶湯淺綠黃色,乾淨透亮,更接近綠茶的湯色。


香氣、滋味:入口之後,茶香幽幽,滋味清爽,略有回甘,入口收斂性強,生津回甘。


葉底:葉底褐中泛黃,細嫩、均勻,活性好。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2019年原種六堡社前茶


總結:由於採摘時間早,產量低,社前茶的價格相對較高,陳放價值也更高,存茶的朋友可選購,陳放3~5年以後會更好的香氣和口感。


◆ 明 前 茶 ◆


清明節氣之前採製的茶。


經過一個漫長的冬季,茶樹體內的養分得到充分積累,加上春季氣溫低,茶樹生長速度緩慢,因此,茶樹發芽數量多,芽密,芽壯,嫩度好,葉張厚。茶葉其內含物豐富,水浸出物含量高,葉綠素含量也高,尤其是葉綠素A含量較高。


明前茶的氨基酸含量相對較高,而具有苦澀味的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這使得茶葉入口香高而味醇,其營養也較高。


特點:以2019六堡古樹明前茶為例


外形:條索勾曲緊結,色澤烏潤。


湯色:淺黃中微微泛綠色,清亮。


香氣、滋味:幹茶是熟果的甜香(黃糖甜),掛杯香是沉穩的花蜜香,入口微澀,化而生津,回甘強。


略顯生猛的滋味,加上公杯裡沉穩的花蜜香,還真有一點在喝普洱生茶的錯覺。


前面的五六道茶湯,初飲時回甘並不明顯,總是要稍等一會兒之後,差不多在喝下一道水之前,口腔裡反而感覺甜甜的,但又和生普那種細膩、爽利的甜不同,它是有一點黏黏的、有附著感的甜。


後面三四道,茶湯刺激感減弱,轉而有了“柔”“稠”感,入口時就甜甜的,後味稍澀,但無“水味”。


葉底:梗葉相連,長而嫩。


熱嗅時,有一點青豆發酵的氣息,涼一點再聞,又變成了熱榨甘蔗汁的熟甜氣息。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2019六堡(古樹)明前茶


總結:明前茶是清明節前採製的茶葉,受蟲害侵擾少,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


同時,由於清明前氣溫普遍較低發芽數量有限,生長速度較慢,能達到採摘標準的鮮葉產量也較少,所以也有“明前茶,貴如金”之說。

◆ 霜 降 茶 ◆


霜降前後所採製的茶。


六堡地處北迴歸線附近,在秋末的霜降前後,六堡茶區的山區氣候秋的特徵體現得最為明顯,而且由於溫度降低及溫差增大,降雨漸少,此時的六堡茶會特別香,當地茶農稱之為“霜降香”。


霜降茶主要有茶谷、中茶(或二白茶),老茶婆等。其中,霜降老茶婆因其“粗老”的幹茶形狀、獨特的香氣和清涼甜的口感而最易被記住和推崇。


特點:以2012老茶婆(磚)為例。


外形:葉張粗大,葉脈隆起,紅棕、棕黃色夾雜,有潤度。


湯色:淡雅,偏鵝黃色,清澈明亮,毫無雜質。


香氣、滋味:蓋香是清涼的藥草香,入口以後明顯感覺十分甘甜,而且口感舒爽、有醇度,耐泡度高。


葉底:葉張舒展明亮,活性十足,嗅之是更濃的薄荷油的清涼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2012六堡老茶婆(磚)


總結:老茶婆雖“其貌不揚”,但一直以來,老六堡茶的祛溼、調理腸胃的功用,都為茶鄉人和老茶客們所稱道。


更為難得的是,存放得當,經歲月氤氳的老茶婆,其香氣滋味和健康功用是很多高等級茶也無法比擬的。


比如茶百科的90年代老茶婆,宜泡宜煮,湯色已經由新年份時的淡雅的“黃色系”,逐漸加深向“紅色系”靠攏,清澈明亮,引人入勝。


茶湯陳香純正,柔而不軟,是有骨感支撐的順滑,清清涼涼、爽爽甜甜的山泉水的味道。


從古到今,六堡農家收藏老茶婆的習俗代代相傳,是茶農們自留自飲的“私藏珍品”。存放時間越久,價值亦越高。


◆ 冬 茶 ◆


大約在10月下旬或十一月中旬開始採製的茶。


冬茶是在秋茶採完後,氣候逐漸轉冷後生長的。因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增增加,所以滋味醇厚,蜜香清爽,五泡後香味不減,醇和甜柔,餘韻綿長不絕。


六堡原種冬茶蘊含的內質豐富,在結尾處仍能轉折出另一番旖旎。有些上了年份的冬茶,會慢慢轉化出迷人的參香,茶味醇甜而霸氣。


和熟普放一起就“分不清”?說明你還不瞭解這款茶


春茶韻味足,夏茶口感濃,秋天香氣雅,冬季味清甜。


六堡茶,是四季皆宜的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