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拒做“有毒”父母,別讓孩子“中毒”

大家好,我是魚兒愛讀,近期拜讀了美國作家蘇珊·福沃德的著作《原生家庭》,並將持續為您更新家庭教育知識,喜歡請點擊關注。

一直以來,教育一直牽動著每家每戶的一喜一悲,曾幾何時我們談“教育“而色變。

近年來,大家越來越重視原生家庭對個人的影響,良好的家庭環境更利於家庭成員的性格形成和個人發展,而不健康的,“有毒”的家庭環境則是成長道路上的坎坷。《都挺好》裡的蘇明玉,《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安家》裡的房似錦,無一不向社會揭露著“有毒”家庭的危害。

原生家庭:拒做“有毒”父母,別讓孩子“中毒”

有毒的家庭體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連環追尾,其惡劣影響會代代相傳。但請記住,父母也有父母,這個體系並非你的父母所創造的,而是從祖祖輩輩那裡一代一代繼承、積累而來的感受、規則、交流、觀念。現在你需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為家庭“解毒”。

原生家庭:拒做“有毒”父母,別讓孩子“中毒”

“有毒”家庭和健康家庭的界限

健康家庭體系和有毒家庭體系最大的區別就是:作為家庭成員,擁有多少表達自己想法的自由度。

健康的家庭體系鼓勵每個家庭成員表達自己的想法,推崇孩子建立個人人格,,提高個人責任感,主張在作為家庭成員的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不健康的家庭不鼓勵個人想法的表達,每個家庭成員被要求必須和有毒父母的思想、行為保持一致。

原生家庭:拒做“有毒”父母,別讓孩子“中毒”

生活在這樣一個關係過度糾纏的家庭中,孩子容易混淆不清自己和別人的界限,你的感受、行為、決定不再代表你自己,你不是一個自主的人,你只是你的家庭體系的附屬品,一但你做出家人不允許的事情,其他家庭成員就會形成聯合陣線,共同對抗你。你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意願,犧牲自我利益,來換取家庭的“寬恕”。

“有毒”家庭體系是如何強大起來的?

1、觀念

如果認真審視一下有毒家庭體系的觀念,尤其是那些決定親子關係和子女行為方式的觀念,你就會清楚家庭內部之所以混亂不堪的根源。

觀念於家庭的作用不亞於骨骼於機體。觀念支撐起整個家庭體系。

明智的父母所持有的觀念會考慮到家庭中每位成員的感受和需求。他們會以孩子的個人發展為首位。而有毒父母的觀念是利己的,自私的,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有財產。例如“無論怎樣,孩子都要尊敬父母、聽父母話“,這種有毒觀念將會導致孩子愚孝,沒有主見,永遠不能獨立。

原生家庭:拒做“有毒”父母,別讓孩子“中毒”

當現實與有毒父母的觀念相悖時,他們會採取反抗政策,還不惜顛倒黑白來維護自己的觀念。

2、規矩

規矩來源於觀念,是觀念的具體表現,是束縛孩子的條條框框,簡單地說,就是“要做“與”不要做“。

規矩跟觀念一樣,是經過日積月累形成的。如果說觀念是一個機體的骨骼,那麼規矩就相當於血肉。

例如:一個持有“無論怎樣,孩子都要尊敬父母、聽父母話“觀念的家庭,可能會產生以下規矩:

  • 不許讓父母不開心;
  • 必須要把父母放在首位;
  • 父母永遠是對的。
原生家庭:拒做“有毒”父母,別讓孩子“中毒”

3、盲目地順從

盲目地順從是驅動家庭系統運行的肌肉。

要求孩子對父母的盲目順從,是對有毒家庭觀念的強化。

在有毒的家庭中,他們的規矩是基於有毒的觀念,盲目地遵從這些規矩,只能導致孩子毀壞性的、自暴自棄的行為。

如果一個孩子長大後盲目地遵從上述有毒觀念和規矩,把自己的人生奉獻給父母,他將永遠無法體會到生而為人的快樂和自由,即使之後意識到這種規矩在特定環境下是錯誤的,即使想反抗,他潛意識裡的有毒觀念也會阻止他。

最後的結局就是:他痛恨自己的盲目遵從,卻又無法解脫。

初為父母,都是在摸索中進步,願你早日剔除家庭體系中的糟粕,收穫和睦美好。


<code>喜歡我請點擊關注,後期將為大家更新如何為家庭“解毒”。/<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