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與劉備有什麼聯繫?為什麼曹操要殺呂布之前,徵求劉備的意見?

大馬哈魚12


呂布被擒後,曾有人建議讓曹操重用呂布,憑呂布之勇,可以迅速平定天下;但曹操畢竟老謀深算,不聽一家之言,在呂布的生死存亡關頭,他為什麼要問劉備呢?

首先這是因為劉備認識呂布早,自然就瞭解他,從虎牢關三英戰呂布開始,劉備就和呂布有了交集,可謂是熟人了。

劉備自認識呂布以來,所謂英雄惺惺相惜,對呂布多加照顧,但他慢慢發現此人常常背信棄義,如呂布被曹操打敗後如喪家之犬,身無容身之地,是劉備讓他暫居小沛,沒想到呂布卻串聯袁術妄圖攻擊劉備,兩人關係從此水火不容。

張飛曾對呂布的評價有一句名言,那就是“三姓家奴”,意思是呂布投奔的三個主人都被他殺了 ,是忘恩負義之人;劉備將呂布的為人說與曹操,曹操心有餘悸,自然不敢再用呂布,所以將他斬殺。

其實曹操就呂布的去留問題徵求劉備的意見 ,是問對人了 ,關鍵時刻劉備一句話提醒了曹操,呂布一死,大家都少了許多麻煩,去了一個勁敵。


歷史鑑春秋


當年劉備輾轉了半生,好不容易找到了徐州這塊落腳的地方,算是有了自己的根據地了,在陶謙的一再堅持下,劉備只好接受了徐州牧的稱號。這個時候他卻遭遇到了一件尷尬的事情,那就是呂布前投靠。有人前來投靠其實並不是一件壞事,可是這個人是比自己還要強大的呂布,這就有些尷尬了。當時論資排輩的話,呂布算得上是比較靠前的諸侯了,他之所以投靠劉備,主要還是為了找到一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而當時劉備剛剛接手徐州,對一切都不太熟悉,同時手下的人馬也只有幾千人,這個時候投靠劉備,擺明了就是要奪取徐州的。這件事劉備當然也知道,而且他更加了解呂布的為人,那是一個到處叛變的傢伙。他的名聲已經非常臭了,所以只能到仁義的劉備這邊來找地方住。這個時候的呂布已經算是無家可歸了,所以他急切地想要找到一塊地盤,而徐州簡直就是上天賜給他的一樣。所以趁著劉備出去打仗的機會,呂布果斷奪取了劉備的徐州。這件事讓劉備比較生氣,不過他還是忍住了,畢竟當時他的妻兒都在呂布手裡,在一番交涉之後,劉備選擇呆在徐州旁邊的小縣城裡,而呂布的人馬則擁有了整個徐州。這件事很快傳入了曹操的耳朵裡,曹操當時正要攻打呂布,便要跟劉備聯合在一起。兩人裡應外合之下,總算是擊敗了呂布,而這個時候的呂布依舊頑強抵抗,好在他手下的人將他給綁了獻給了曹操。當時曹操在斬殺呂布之前,就跟劉備說,他認為這個人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將才,自己想要留他在身邊為自己打仗,你看怎樣?這是在問劉備這件事該如何處理,劉備也沒有說該不該收留他,只是跟曹操舉了兩個例子,這兩個例子就是當年收留呂布,回頭又被率黁殺掉的那兩個義父。曹操聽到這樣的回答以後,立刻下定了誅殺呂布的決心。那麼曹操在斬殺他之前,為什麼要詢問劉備的意見呢?難道說此刻的曹操是真的欣賞劉備,所以十分尊重劉備的意見嗎?其實我們是以上帝的角度來看待歷史問題的,因為多年以後劉備成為了皇帝,所以很多人都說曹操現在眼睛瞎。其實不能這麼看待問題,當時的劉備是天下非常尊敬的英雄人物,當年還是一個白身的時候,就開始了報效國家的舉動,為平定叛亂做出了貢獻。後來兄弟三個人就敢前往十八路諸侯那邊會盟,可見他的雄心壯志。曹操是十分欣賞英雄的,所以劉備如果能夠投靠他的話,那對他招攬其他人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世人都會認為,連劉備這樣的英雄都願意去曹老闆那裡,那其他人為什麼不能去呢?這其中有很多廣告的成分在裡面,不過也可以從側面看得出,曹操求賢若渴的心思。他尊重劉備,所以在處決呂布的時候,會詢問劉備的意見。而劉備也給出了十分準確的意見,其實不管劉備給出什麼意見,曹操都是殺定了呂布的,畢竟他也是十分討厭這種反覆無常的傢伙。在這之後,曹操便將劉備一起帶去了許都,劉備終於在這個時候見到了他的皇帝。而漢獻帝查了查族譜,發現劉備居然是自己的皇叔,立刻就認下了這個皇叔,這下子曹操就蒙了。本來地位比自己低很多的劉備,一下子成為了天子的叔叔,這地位立刻就漲上來了。這還得了,不過事情已經變成這樣了,他只是恨自己發現的太晚,以至於現在沒有任何挽回的機會,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一層身份,劉備今後行走江湖又方便的多了。




小馬哥的工地生活


曹操當時處斬呂布之前,身邊站著郭嘉等謀士,但是曹操沒有問別人,單問劉備:依玄德看來,當如何處置呂布。劉備當時說:你難道忘了丁原和董卓二人的下場嗎?曹操便作了決定,殺了吧。

表面上看呂布的生殺這麼重要的事情,按說曹操應該首先去問自己的鐵桿謀士郭嘉吧,畢竟郭嘉是得力智囊,忠誠度高。為什麼要去問一個客人劉備。

但是這剛好就是是曹操高明之處。這一招借刀殺人我們看看具體怎麼回事。

1.借生殺之事來試探劉備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當年這句話就是說在我孟德心中,你玄德的分量很重。能看得出來,劉備以後肯定是要與曹操戰場上面見的,曹操一直想拉攏劉備,但劉備胸有大志;想殺掉劉備又找不到一個合適的藉口,正好用生殺大事來測試劉備的忠心。

當時劉備要是建議留呂布的性命,明顯就是是在坑他。可以此為由誅殺劉備。

2.轉移呂布手下仇恨,通時毀劉備威信

呂布在死之前前破口大罵說:大耳賊,忘恩負義,果然不可信。這段話就是說劉備的,呂布手下陳宮,張遼,高順等人都是能人,知道這個事情,仇恨的方向會轉移到劉備的忘恩負義,畢竟是自己主子親口說出來的話,這對於曹操勸降其他呂布手下的將領是非常有幫助的。

讓劉備給建議,首先有毀劉備的仁義的一層意思,世人知道劉備假仁假義,讓他自己的長處變為別人手中的說辭。最後把呂布手下士兵和將領的仇恨引向劉備。

3.表面重用劉備,用以拉攏劉備

曹操手下能人異士非常多,別人我都沒有問,你作為一個客人我卻第一個問你應該如何處理,這個體現了我孟德對你的重視,言下之意,就是我孟德想重用你玄德,希望你做一個識時務的人,不要與我為敵,否則呂布這種萬人莫敵之人我都可以殺掉,更何況別人,你日後與我作對,下場是一樣的。

當然曹操的這點小心思,劉備肯定看明白了不然劉備也不會這麼做,要說的是。劉備本人也是城府特別深的,所以他為了自己的仁義,也沒有直接正面回答,高手之間的對話都是耐人尋味的,劉備說:

“明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能看的出來劉備並沒有直接說讓殺也沒說不殺。意思就是這件事還需要你孟德來拿主意。話語中看似沒有半點自己的見解,只說了世人都知道的事情,看起來沒有自己的立場,但是實際上就是把這個包袱直接丟給呂布,呂布自己做三姓家奴自己活該,我劉備只是闡述了事實,而後又將呂布的生殺大權拋給了曹操。

這就像打太極一樣,打的讓人佩服。


有李行天下


呂布和劉備無非是一個恩將仇報的聯繫,誰恩將仇報?當然是這種殺了丁原,又為了貂蟬殺董卓,兩次殺自己義父的呂布了。

呂布與劉備的聯繫

當初呂布在兗州被曹操打的潰敗而逃的時候,猶如喪家之犬跑來徐州投劉備,劉備呢因為是個仁義之人,沒有因為他的名聲惡劣而拒之門外,反而好好招待呂布,還讓出一座小城讓呂布駐守,一般人在危難時刻得到幫助,肯定是對恩人感恩戴德,可呂布這種人卻沒有,他趁劉備外出討伐袁術,又抓住張飛醉酒時機,發兵將徐州城給佔領。劉備歸來後,只能反主為客乞求呂布給他一座小城暫居,你說這呂布無恥到什麼程度。。。

劉備好不容易把徐州給佔領,結果被呂布給搶走了,你說劉備內心不恨呂布那肯定是假的!之後呂布雖然轅門射戟相助劉備,可他那時收了袁紹的糧草又不想得罪袁紹,反而讓劉備駐守呂布之前駐守的地方,於是呂布弄了個宴會,不但沒跟劉備道歉還在他面前炫耀他在轅門出手相助的行為。從此劉備已經心記這個仇恨了。

為什麼曹操殺呂布之前為什麼要徵求劉備的意見?

劉備敗走後,與曹操共同討伐呂布,生擒呂布回營。曹操這種聰明人,知道呂布是什麼樣的人,不能留,但是呢,他當時是主張“愛才”的人,直接殺了,恐怕會讓外面的張遼等呂布舊部留下壞印象,他當然不能直接殺了呂布,正需要一個殺人的理由,身邊不是站了個劉備麼。於是就徵求劉備的意見,劉備自然也是看懂曹操的心思。於是說,曹公難道不記得呂布和丁原的下場?曹操聽後大笑,將呂布斬殺。如此一來可表現出,並非曹孟德無容人之量,而是天下人容不下你呂布了,即便是當初施恩於你的劉皇叔,都不能接受了。

劉備於公於私,其實都沒有理由為呂布求情,劉備是胸懷天下的人,要知道曹操和呂布一起,劉備考慮以後肯定不同意,而這樣劉備與曹操就是相互利用,把呂布給處死了。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和我一起討論歷史!


史舍記憶


曹操和劉備有過什麼相同的經歷?都被呂布坑過,而且還被坑的挺慘烈。在和呂布幹架搶回地盤的時候,又趕上天災,莊家顆粒無收,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

曹操幾乎被逼入絕境,這個時候袁紹又趁火打劫,誘使曹操把老婆孩子送給來當人質,最後陳昱力勸,曹操才改變主意!

曹操緩過神之後,把呂布打的屁滾尿流,如喪家之犬的呂布只得投奔已佔有徐州的劉備,沒想到呂布這傢伙又故技重施,趁著劉備和袁術在前方幹架之際,奪了劉備的徐州,逼著劉備投奔曹操。劉備的事業剛剛見著點小火苗,就被呂布無情的撲滅了。

呂布在下邳被擒之後,五花大綁的來到曹操面前,嬉皮笑臉地對曹操說了一番話,“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呂布說了這番話之後,曹操“有疑色”。

這時候,被曹操奉為座上賓,喜怒不形於色的劉備坐不住了,面無表情的來了一句“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意思就是“哥們,忘了丁原和董卓是怎麼死的了嗎?”

劉備這句話一出口,曹操也不再“疑”了,立馬命人勒死了呂布

呂布是什麼人?曹操最清楚,在與陳登的對話中,他對呂布的評價可謂一針見血,“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不僅是無情無義的狼子,而且還是個有野心的狼子。

曹操想殺呂布,但這話不能從他嘴裡說出來,這又是為何?曹操的理念是“聚天下智力,以道御之”,呂布有“飛將”之稱,也算是一塊材料,如果曹操直接把呂布咔嚓了,定會戴上一頂“殺害人才”的帽子,這不是顯得曹操沒有容人之量了嗎?那還怎麼“聚天下智力”?既然這樣,那就順便給同為天下英雄的劉備挖一個坑,這個帽子還是由你劉皇叔戴吧


樂優影剪


有人說曹操殺呂布是上了劉備的當,其實我覺得是劉備上了曹操的當,曹操讓劉備當惡人,自己當好人,體現了高深的領導藝術。

為何是劉備上當了呢?這是因為劉備沒有決定權,是殺是留要看曹操的決定:當呂布求饒表示願意投降時,曹操就開始徵求身邊人的意見,問了幾個人都是說行,就讓呂布投降活命吧,如果曹操真想接納呂布,那就不用徵求別人意見或別人說好的時候自己點頭同意,那他為何還要繼續去問呢?那當然是已經決定要殺呂布了,如果下一個人繼續說讓呂布活命,那麼曹操會繼續問,直到有人說要殺呂布為止。果然劉備說要殺,曹操立刻同意了,呂布死前不是恨殺自己的曹操,而是恨說真話的劉備,這就是好人讓曹操做了,惡人讓劉備做了。

如果你沒有決定權,那麼好話自己說,讓別人說壞話,因為你說的話並不起什麼作用,但是別人或許會記住你說的好話。


天空下60596886


這種事很難講,他既是距今1700年的歷史,又是被高度演繹的故事。

你說找到一個客觀真實的答案,這不可能。

只能去找一個邏輯上合理的答案。

呂布搶佔過劉備的老巢徐州,呂布這個人武力超群,頭腦簡單,喜歡蠻幹,而且反覆無常,這就形成了一個不可控因素。

曹操劉備這種人第一標籤是政治家,他們要把各種因素掌控在自己可控的範圍內,而呂布恰恰是個混不吝反覆無常的不可控因素,曹操劉備都不喜歡這種人。

曹操有殺掉呂布的想法,但他不自己說,怕呂布的粉絲恨他,他讓劉備說,把鍋甩給劉備,所以問劉備。這是政治家的謀略。


專業啃蘋果


呂布多行不義,野心昭然,不可用;殘部尚存,軍心猶在,不可放;豺狼猛虎,多生事端,不可囚。

呂布死,曹操可去大患,壯軍威,斷其殘部後路以收己用,兼予劉備順水人情。而劉備可報仇雪恥,重振軍心,收回失地。此於二人,豈不美哉?故呂布唯有死矣。

曹劉何等英雄,此中利弊,自是心照不宣。

故此一問一答實意不在呂布,而在於彼此。

曹操此一問,乃明知故問,為引劉備一言矣。

一則為得人心。曹操欲收呂布殘部,又恐殺其主而失其心。劉備君子劍,仁義滿天下,又非曹營中人,借劉備之言殺呂布,便是順應公道,名正三分,且殺主之仇半分劉備。似告於世人:縱惡劣如呂布,曹某也欲以仁德待之,然劉玄德仁義,勸某殺之以正大道,無奈忍痛為之,實非本意。

二則為探劉備之心。曹操欲借劉備之言以正名,則必損劉備。此三分聲名,劉備讓為順,不讓則為逆。曹操勢大,劉備為順可留之,為逆則可滅之。

曹操探劉備之心,出於朝堂之上,冒死逆曹者多矣。

三則為施威於劉備,以鎮其心。呂布轅門射戟退紀靈,劉備言殺之犯義,言留之則犯曹。此一問兩難,為儆劉備,莫使作非分之舉。

四則為施禮於劉備,以收其心。似告於劉備:我曹營智士名將滿座,某皆不問,唯問使君,因奉使君為上賓爾,須識時務,好安身命。

劉備此時寄人籬下,勢單力薄,只能棄名保命,順曹意而行。

不過劉備可謂急智,“公不見丁建陽、董卓之事乎?”——話語中全無己見,只提世人皆知之事,似是“建議”,實為開脫。雖未盡蓋不義之實,卻也些許宛轉,死路之側另闢蹊徑,難得恰當。




阿明頻道1


我認為曹操徵詢劉備的意見,是因為劉備手下有關張二人,曹操是奸雄,一直想要收服劉備,而且他認為劉備是英雄,又是皇室中人,徵詢劉備的意見,一方面自詡英雄惜英雄,表示對劉備的重視,另一方面讓劉備知道他在曹操心中的地位,這是曹操的用人之道,從倒履相迎許攸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再一方面就是做給下面的人看的,讓下面的人知道他是尊重皇室的,以收天下歸心。一舉三得!


繡江南藝術牆布南陽店


劉備撿了徐州的便宜沒幾天,呂布就來搶地盤。劉備權衡實力之後沒有大動干戈直接把徐州讓給了呂布。

後來袁術呂布聯合起來打劉備,劉備實在沒辦法逃至曹操那裡避難。曹操發現有利可圖,於是打回徐州活捉了呂布。

當時曹操要殺呂布,呂布沒出息求饒。劉備應該也害怕曹呂聯手。所以劉備提醒曹操呂布曾經殺過兩個乾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