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G範海洋:消費投資,要找到細分領域的那個“殺手”

從投行跳到PE行業,TPG亞洲公司董事範海洋已經在投資領域摸爬滾打了9年。

在他的職業生涯裡,他曾參與多個大消費領域的投資和退出,包括投資輕奢珠寶品牌APM Monaco、民族品牌李寧,並且參與了高端私人醫療機構和睦家的私有化等等。

在他所關注的消費領域,中國中產階級崛起是不容忽視的力量,伴隨著經濟週期的起伏,對消費的投資方法論也在不斷變化。範海洋說,做投資時,他會著重尋找每個品類裡的“殺手”,深挖其獨特DNA,在一個下行週期裡,能夠憑藉自己的亮點搶佔市場份額,就是好標的。

F40|TPG范海洋:消费投资,要找到细分领域的那个“杀手”

TPG亞洲公司董事範海洋

做投資,就一定要深刻紮根在這個市場

回想畢業至今的工作履歷,範海洋總結自己一直“按部就班”。

2008年,範海洋從北京大學畢業,金融專業的他曾在投行實習,畢業後依舊選擇了進入投行界,在巴克萊(Barclays)香港工作。工作三年後,範海洋同其他投行出身的人一樣,在這個時間節點考慮起了未來出路:要麼繼續做投行、要麼讀MBA、要麼從賣方跳到買方,他選擇了後者,在2011年加入了TPG。

從投行到全球另類資產管理機構,從香港回到內地,對範海洋的職業生涯來說是很重要的轉折點,但他回想:事情也就自然而然的發生了。

他覺得,想要投資於內地市場,就要深刻紮根在這裡。“有個很明顯的例子,我沒有微博賬號。因為我在香港那幾年剛好是微博在內地崛起的時間,我沒有用過,等我回到內地就直接跳到了微信時代,每天從微信、抖音等等接收大量信息。”如果沒有親身體驗,就無法真正瞭解,也就沒有話語權,做投資一定是這樣的邏輯。

投資人的身份已經伴隨了範海洋近1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他主導了TPG對輕奢珠寶品牌APM Monaco的投資,並在投資以後幫助其提升運營和效率;參與投資了民族品牌李寧,並深度參與其投後運營改革,為公司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基礎;參與了和睦家醫療的私有化投資……每一次出手都是醞釀良久的結果。

在他看來,投資急不來,特別是處在週期尾部時更要謹慎。

從剛入行時高強度的工作內容、高壓力的自我學習速度,到後來儘管不用在工作時長上過度壓迫自己,卻面臨了更大的精神層面壓力判斷分析項目、怎麼搶下來好的項目、如何在內部說服自己的投委會、如何才能讓整個交易更加合理化這些都讓範海洋持續緊繃,嚐到了投資的苦。

但他又對此極為堅持:“演員喜歡演戲,就是可以把自己放在不同的角色裡去體驗不同的人生,做投資也是一樣的,其他的工作很少能像我們這樣,對不同的行業都有深層次的理解,逼著自己快速學習,在更短的學習曲線達到一定高度。”他有些樂在其中。

投消費,要看這個品牌有沒有獨特DNA

多年曆練摸索,範海洋找準了自己主攻的投資方向大消費領域,在TPG內部,他主要負責中國區大消費行業的投資。

範海洋總結,在消費領域,國內的中產階級崛起是不容忽視的力量,基於團隊對行業的觀察和考量,TPG主要關注這樣幾個主題:

首先,尋找每個品類裡的“殺手”,深挖其獨特DNA。詳細來說,就是有獨特業務模式、具有足夠自身亮點、能夠快速搶佔市場份額的公司。在經濟增速相對放緩的時期,行業增長放慢,範海洋在尋找在細分領域有絕對亮點的品牌,他進一步解釋,這種亮點可能是業務模式、供應鏈模式等等。

今年4月,TPG宣佈與APM Monaco達成協議,從其創始人手中收購30%的股權。這個輕奢快時尚珠寶公司,是第一個把服飾快消模式規模化應用到珠寶行業的品牌,業務模式極具創新,很符合TPG在消費領域的關注方向;另一方面,儘管輕奢珠寶行業長期以來競爭都很激烈,但範海洋十分看好APM Monaco推陳出新的能力,這可以讓公司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在他看來APM Monaco可以實現較高的增速和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其次,迴歸中國本土品牌。“國內長期以來都在給海外品牌做代工,積累了很多設計、製造、生產方面的經驗,從自身能力來說早已升級。同時,從需求端來看,國內消費者目前有去品牌化的需求,也不再一味追求國際大品牌,而是更加註重性價比,注重這個產品能否解決自己的痛點。”範海洋說。

在他看來,如今很多國有品牌公司、甚至是沒有品牌但供應鏈能力足夠強的公司很值得關注。

第三,關注有口紅效應的資產或公司。範海洋介紹,在一個週期尾部,投資標的的估值都普遍偏高,此時需要投資具有一定韌性、抗週期能力的行業和公司。

所謂韌性,一種是剛需,如教育和餐飲等,另一種非剛需,但是由於經濟放緩,相對於其他品類是相對受益的一方。“比如化妝品,口紅其實用不用都行,但在一個下行週期中,消費者以相對容易承擔的價格就可以讓自己變得更精緻,何樂而不為。”

同時,TPG在美國投資了很多彩妝和護膚品公司,這些投資經驗也一直被應用在尋找中國合適的投資標的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