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在歷史的進程中隱退

沉澱成的那些東西叫記憶

地名見證東臺城的鉅變!

今天的東臺

到處是林立的高樓

幸福觸手可及!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東臺撤縣建市,地名見證了東臺城的鉅變。回眸東臺城的區劃調整和地名更名,我由衷感嘆:小城長高、長大、長胖、長壯了,地名這張城市獨特的名片更美、更靚了。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點我試試☝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即東臺撤縣建市前夕,我曾參加編撰《東臺縣地名錄》。40多萬字的地名錄錄入的路、街、巷名稱很有限。主要路、街有人民路、鼓樓路、丁字路、東壩路、陸家灘路、寧樹街、北關路、公園路、工農街、民主街、西虹街、寺街、縣府街等。十幾條路、街大都集中在老城區,其中鼓樓路等5、6條路名還都是10里長街的分段路名。新區的主骨幹路道其實就是兩條,即以新東廣場(今海陵路和望海路交會處)為軸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延伸的路道。除此而外,能夠稱得上路、街的寥寥無幾。因為市區的建成區面積也就3平方公里多點,《東臺縣地名錄》當時沒有收錄一條居民小區名稱,直至《東臺縣地名錄》出版發行後,市區範圍內才有了東園、東關、海新、北關等居民住宅樓群,俗稱“新村”。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點我試試☝

彈指30年,東臺建設突飛猛進,面貌日新月異。臺城早已脫胎換骨,初具沿海現代化中等城市雛形。主城區展現出魁梧身軀,市經濟開發區、城東新區、西溪景區相擁陪襯。在我20多年的區劃地名工作記憶庫中,小城的面積和地名數量在不斷刷新,建成區面積已擴大到近40平方公里,各類地名聚升到1500多條,條條地名成了東臺城市版圖上的璀璨珍珠。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點我試試☝

行政區劃調整,催化了東臺城的快速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原來東臺鎮的一些村組相繼撤併,如撤消新民、城北、金北、海新等,新建了陶園、憩園、二女橋、何垛橋等居委會。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點我試試☝

2001年後,周邊鄉鎮的部分村組相繼劃入市區版圖,新增了長青、八舍、丁徐、林舍、新華、李灶、四塘、通新、萬陸等行政村名稱。同年,臺東、範公、東臺鎮三鎮合併,後來把四灶、海新也合併進來,市區的行政區劃面積擴至160多平方公里。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點我試試☝

路、街、巷、小區名稱今非昔比。骨幹路道縱橫交錯,拉開了中等城市的大框架。經過歲月的洗禮,骨幹路道更有了它獨特的品位和魅力。站前路、範公、海陵、紅蘭、東亭、寧樹、鼓樓、望海、金海、北海、惠陽、振興、迎賓等路名基本反映了東臺城的古老文化底蘊和時代氣息。地名的內涵豐富了,路道更寬更長了。東臺城的巷道名稱也彰顯地域特色,反映了人民的美好願望。如寧靜、致遠、三暉、祥瑞、水仙、百合、丁香、銀杏、蘭溪等。隨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從小巷中搬進了高樓,一批居民小區拔地而起,如東壩、新橋、怡和、東亭、紅蘭、林城、南城、茶城、望海、新壩等,而最具現代氣息的要數房地產開發商投資新建的住宅小區,其名稱把臺城裝扮得婀娜多姿、分外妖嬈。如龍晶河濱、陽光華庭、西湖花園、金水灣、藍色港灣、天賜良緣、秀峰華庭、時代豪庭、海陵首府、書香名府、東城名苑、碧桂園、翡翠花苑、晨光滿園、中南、吾悅、蘇寧易購等;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點我試試☝

當然,西溪海春塔苑、泰山寺、西溪古城、西溪植物園等眾多的古蹟地名和七仙女傳說地名;海陵、惠陽、泰東、範公、謝家灣、二女、東亭、北關、何垛、海道橋等氣勢磅礴的彩虹大橋地名;引江河、向陽河、何垛河、串場河、泰東河、通榆河等如市區血脈的河流地名;具有現代氣息的東臺高鐵、“沿海高速”這些特殊專業地名都給臺城烙下了深深的印記。

從地名看東臺城的鉅變,一路走來還是東臺!


點我試試☝

1948年至1950年,東臺兩次設市均因故未能成立或在短期內撤消。1987年12月,國務院批准東臺撤縣建市。短短的三十年,剛好而立,展望未來,東臺是啥樣?我不敢妄說。我先後參與過《東臺縣地名錄》《東臺市行政區劃圖》和《江蘇省地名詞典》《江蘇省政區通典》的東臺詞目編繪編寫,一次次的感受,讓我難以忘懷。作為一名曾經的區劃地名工作者,我完全相信,新一輪城市發展戰略,必將給東臺城市建設插上騰飛的翅膀,而地名這張城市最厚重最鮮亮的名片,無疑會繼續向世人展示它特有的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