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電極」是GeekCar針對電動車使用體驗設立的新欄目。我們並不想僅僅在這個欄目裡呈現新車評測,或者是產品推薦,也想把我們對一款車型所體驗到的「爽點」與「痛點」分享給你。

當然,如果你認為這款車的「爽點」可以蓋過「痛點」,那麼這款車型一定是你可以接受的。

它終於來了

面對疫情之下的復工,有輛車開著通勤當然是最好的了。復工之後,我們終於借來了等了近兩個月的廣汽新能源 Aion LX,並對它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日常通勤體驗。

在這幾天裡,我們把它開到了北京的六環,測試了它的高速續航能力,而在城市裡,我們在懂車帝平臺通過直播的形式呈現了它的基本使用體驗和市區能耗。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先簡單介紹一下車型

Aion LX 在去年正式上市,定位於一款中型 SUV,補貼後售價 24.96-34.96 萬元,共 5 個車型版本,分別是 60、70、80、80D 以及 80D Max。具體的車型參數我們可以看下面這張圖: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在考慮這個價格區間內的電動車的小夥伴們多少都會考慮過這輛車,而很多人關注這輛車的原因除了顏值之外,就是它官方 650km 的 NEDC 綜合工況續航和其 3.9 秒的零百公里加速性能了。

那麼,至於它真實的續航情況,在這裡先賣個關子,稍後會和大家。

我們這次拿到的車型版本是補貼後售價 27.96 萬元的 80 版本,是所有車型版本中 NEDC 續航最長的(650km),同時也算是 Aion LX 的主推車型。不過,因為是 150kW 單電機版本,所以這臺車的零百加速就是普通 2.0T 汽油車的水平。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開起來的那些事兒

這款車上市這麼久了,大家對它的設計方面也瞭解的比較多了,在這裡就不在重複的聊了。

下面重點來聊一聊使用體驗。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智能座艙

很多人喜歡 Aion LX 的內飾設計,這套內飾沿襲了自 Aion S ,已經成為廣汽新能源 Aion 系列的家族式設計風格。相比 Aion S,這臺車在一些細節上進行了「昇華」。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Aion LX 座艙內最大的「昇華」當然就是彎折角度 168 度的冷彎一體屏,全液晶儀表及中控兩塊屏幕都是 12.3 英寸。但在這裡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冷彎一體屏並非「曲面屏」,而這個彎折角度和冷彎屏技術主要應用在兩塊屏幕外側玻璃的轉角處。

整體的視覺效果還不錯,彎折的一體屏會使中控屏面向駕駛員,更利於駕駛員觀察中控屏幕的信息。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Aion LX 所搭載的是 ADIGO 3.0 系統,由廣汽新能源與騰訊車聯合作,支持 OTA 升級和手機控制。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車體驗感覺還是不錯的,流暢度方面,在剛通電啟動的時候車機反應略顯遲鈍,而稍等加載完畢之後,就可以流暢運行。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為了適配駕駛場景,中控屏上特意將所有的「層級控制按鍵」設計在偏向駕駛員的這一側。

操作邏輯與智能手機幾乎無異,從上向下滑動可以拉出快捷菜單欄以及消息提醒,在這裡還可以對一些車輛設置進行快速調節。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Aion LX 目前支持高德、騰訊雙地圖使用,並且兩個地圖的導航信息都可以映射在儀表盤上。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騰訊地圖)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高德地圖)

語音助手的識別能力還是很強的,可以實現導航、多媒體、空調、電話以及車窗、天窗、後尾門等機械元件的控制,支持語音喚醒和自然語義理解,還可以自定義喚醒詞。

但在疫情期間因為戴著口罩,所以需要稍微大點兒聲它才能精確識別。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總體來說,這套智能座艙的體驗對經常使用智能手機的我們來說非常容易上手、學習成本很低。用起來的整體感受還是很舒服的,在駕駛場景中的絕大部分常用功能都可以使用語音控制來解決,不需要再通過實體按鍵以及觸控進行操作。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駕乘感受

我們借到的這臺 80 版本的 Aion LX 的零百加速需要 7.8 秒,而就算你購買了 80D 以及 80D Max 兩個雙電機版本也只有 4.8 秒。

如果你問我 3.9 秒的加速去哪兒了?那我只能告訴你,在雙電機版本基礎上,再買個 15600 元的「極致加速包」選裝一下吧,這樣你就能擁有 3.9 秒的「激情快感」了。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其實我認為,即使你對速度有一定的追求,雙電機版本的 4.8 秒已然足夠,沒有太多必要去加裝到 3.9 秒。雖然雙電機版本的 NEDC 續航與 80 版本相差 50km,但其實在使用中續航的差異不算太過明顯,既然你追求了性能那必然要捨棄一部分續航,畢竟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我們這臺 80 版本的電機與燃油車的 2.0T 低功率發動機的性能相當,但由於電機的先天優勢,它在起步階段還是要比燃油車更靈敏一些,如果是家用的話,80 版本的 7.8 秒完全夠用。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懸掛方面,前麥弗遜懸架、後多連桿獨立懸架,調教沒有太明顯的風格偏向,有一定側傾控制,但也沒有特別驚喜的濾震效果,過減速帶及坑窪路面時的震感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這是一臺重 2 噸的 SUV。

要說「痛點」的話,就是一些「細微路感」的反饋過於明顯以及制動踏板調教有些硬。

大家在路上經常會遇到路面有一些瀝青突起或是路面標線比較多的路段,在通過這樣的路段時,輪胎的輕微震動會毫無保留的反饋到車裡。

總的來說,Aion LX的這套底盤在國產電動車裡還算調校得不錯的,但離豪華品牌的產品還有些差距。

復工之後的北京早晚高峰還是比較擁堵的,你經常會走走停停,行駛時你會很明顯的感覺到「電門」與制動踏板在腳感、軟硬度上的區別。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駕駛模式之間的性能差異還是挺明顯的。運動模式下有一定的加速感,尤其是起步階段。調節到標準模式和節能模式時,可以說是越調越「肉」,比較適合佛系養生的駕駛習慣。

運動模式下,動能回收力度微乎其微,而在動能回收最強的節能模式下,也不會有特別強烈的拖拽感,動能回收的介入調教地比較平順,駕駛起來很舒服。

乘坐舒適性還不錯,前後排空間都很是富裕,後排座椅靠背還可以調節角度,溜背造型也沒有影響到後排乘客的頭部空間。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但要吐槽的是選裝的後排腿託。受制於空間,腿託在支起狀態下你也很難把腿伸直,體驗上不如蔚來在前排設計的女王副駕。我個人建議可以省下這 8800 元的選裝費用。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我認為這是一臺比較合格的家用純電 SUV 車型,雖然沒有意外驚喜,但是在駕乘的細節上處理的還是比較到位的。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儀式感

Aion LX 還是一款很有儀式感的車,像換擋旋鈕、駕駛主題切換等等都會讓你感覺它有那麼一絲「生機」,會給你帶來一點想要駕駛它的「愉悅感」。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貫穿式前燈組和「翹臀」上的貫穿尾燈,會給你既運動又「感性」的感覺。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城市與高速續航表現

先聊高速續航。我們花了兩個多小時,把這臺 93 度電的 80 車型(單電機版本)從 12%充到 100%,滿電錶顯續航 650km,然後開始測試。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測試路線:從回龍觀特瓦特超充站走 G6 京藏高速,然後繞六環一圈。

內外部條件:傍晚到晚間,車外溫度 5-8 度左右,有大風。車上兩人,全程空調暖風 22 度,2 檔風量,開啟座椅加熱。駕駛模式設置成 ECO 節能模式並開啟「i-Padel 單踏板模式」,但其實單踏板模式在高速路段對能量回收的作用並不高。

我們全程頂著六環的限速開(100km/h,西六環有一部分 80km/h 限速),在行駛了 219km 之後(包括一段在京藏高速上的里程),表顯剩餘續航為 355km,掉電 295km,表顯平均電耗百公里 20.4kWh。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來看一下數據圖,這樣會更加明顯一些。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關於這款車的續航,大家詬病比較多的就是表顯剩餘續航下降很不線性,我們這臺車也是如此。

可以看到,出發前段的續航有些「匪夷所思」,實際掉電里程小於實際行駛里程,並且我們出發後就直接上了高速路段,此時並沒有動能回收介入。

行駛中段開始,實際掉電里程開始更接近正常的掉電場景,推算的實際行駛里程與實際掉電里程比例約為 1:1.35。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從表顯平均電耗的趨勢圖中也可以印證剛才的數據,中段往後的平均電耗有著明顯的回升,最終百公里平均電耗維持在 20~21kWh/100km 左右。

按照這個平均電耗的走勢,再加上動力電池在尾端一般會有較高的掉電量的特性,最終推算 Aion LX 的實際高速續航可以達到 410km 左右。

這個實際高速續航成績在自主品牌純電車型中也是相當不錯了,這一點還是要歸功於 Aion LX 所搭載的這一套93kWh的寧德時代 811 電池組,它是你現在能夠買到的自主品牌電動車裡容量最大的電池組。

再來說說城市綜合續航體驗。在市區內行駛的路段包括了快速路、環路以及市區內道路,總計 98km。車內三人,駕駛模式依然是 ECO 節能模式並開啟「i-Padel 單踏板模式」,最終的平均能耗在 16kWh/100km。在市區行駛走走停停,相對來說單踏板模式還是「很友好」的,可以推算,在我們的測試環境下, Aion LX 在市區內的綜合續航應該可以達到 550km 級別。

下面來對 Aion LX 的續航體驗來一個小總結:高速續航中段往後的掉電會明顯加快,但最終的能耗數據還算是令人滿意的;市區綜合續航能力還是很「爽」的,但還是要看不同路況、駕駛習慣以及駕駛模式、外部溫度的影響。

Aion LX 給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即使在疫情期間很多充電站臨時關閉(包括離我家最近的一個國家電網充電站),在市區通勤的時候我也不用頻繁往充電站跑。

開著這臺車通勤的幾天裡,如果沒有測試項目,我絕大部分時間裡都使用運動模式(個人駕駛習慣),上下班單程約 18km,一半高速一半環路。如果不是做續航測試,這一週的體驗甚至不用進行充電,當然如果自己家裡有充電樁的話那是更好的了。

其他的爽與痛

從外觀上看,Aion LX 的前懸看起來比較短,看似比較符合純電架構的車身結構設計?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但其實 Aion LX 的前艙防火牆位置還是比較靠後的,前懸的視覺效果有些「故意設計」的意思。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這一點從車裡就可以發現,中控臺前蓋板縱深比較長、A 柱有明顯的前移設計,這也就是為什麼從外面看起來前機艙比較短的原因。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但也正是這一個設計,使得 A 柱會更加遮擋車頭左右兩側的視野,即使 Aion LX 在 A 柱做了一個角窗來提供更多可視範圍,但這個鍍了一層膜的角窗在夜間的時候卻是「一片黑」。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這就讓我想起了合眾哪吒 U 的「透明 A 柱設計」很是適合 Aion LX 使用。

還有就是,Aion LX 的 80 版本連基礎的自動駕駛輔助功能(L2 級)也沒有搭載,而是需要花 18600 元去進行選裝,目前只有 80D 和 80D Max 兩個版本自帶 L2 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而 80 版本標配只有定速巡航。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仔細想想,如果結合這款車型的價格和其他方面的能力,這一點倒還是勉強可以接受的。只不過鍾愛駕駛輔助的小夥伴們就需要再「多掏腰包」了。

至於之前宣傳的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還得多等些日子。

你會愛上它嗎?

在直播結束後去充電站充電時,我們遇到了一位蔚來 ES6 性能版的車主,他在停車場簡單體驗了一下 Aion LX,也和我們聊了聊兩輛車的各項能力。

這位車主家用為主又比較追求性價比,他的一句話可以證明 Aion LX 的產品力——「感覺 ES6 買早了」。

當然,如果理性來看,互為競品的這兩臺車,其實各自的優劣勢也比較明顯。

首先,Aion LX 相比目前的蔚來 ES6 要有更持久的續航能力。

為什麼要說「目前的」?這也就是蔚來 ES6 的一個優勢「電池升級」,蔚來的換電模式,理論上可以讓 ES6 隨著更大容量電池包的上市而拓展續航能力,而這也是 Aion LX 所做不到的。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而 ES6 在價格更貴的基礎上,也提供了相對更好的體驗,比如服務體系、免費換電等等,而從車本身的角度來說,在行駛質感、性能等層面,ES6 的主銷車型還是要比 Aion LX 的主銷車型更強一些。

不過,以 2020 年的標準來看 Aion LX,它仍然是一款很有競爭力的產品。續航是它的長板,而在整車的其他層面,也進步明顯。

我們其實願意看到廣汽新能源在產品層面的這種進步。


點擊菜單欄「文章專欄」

閱讀你更喜歡的分類文章

實測:廣汽新能源 Aion LX 的“爽”與“痛”| 電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