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兩江評:越是任務壓頂,越要走好戰“疫”戰貧“平衡木”

既戰“疫”,又戰“貧”,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同時,科學施策,投入力量,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向打贏脫貧攻堅戰發起衝刺,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也不能少”,是擺在各地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戰“疫”必將勝利,發展時不我待。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還有近30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需要脫貧,52個貧困縣要摘帽,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鉅。前不久,中央召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強調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脫貧攻堅“衝鋒號”已吹響,正需要我們爭朝夕、惜韶華、向前衝,做到疫情防控不含糊,生產發展不拖後。

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兩手抓,就得兩個肩膀協調用力,講究科學性,需要重輕有別、分類而治、一體推進,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也不可顧此失彼、使力不均、影響全局。特別對於那些無確診病例、累計病例少、基本沒有新增病例的低風險地區,在做好“外防輸入”的同時,更應把精力集中到脫貧攻堅重任上來,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疫情防控是脫貧攻堅的“磨刀石”。 在年初全國省級地方兩會上,都將脫貧攻堅擺在突出重要位置來安排,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對各地來說無疑是“雙重”挑戰。特別是當前剩下的“貧困堡壘”大多處於偏遠農村地區,這些地方普遍存在農業基礎落後、產業發展匱乏、就業質量不高、人居環境較差等現狀,如何更好地用好力,使好勁,集中富裕力量向“深貧”“極貧”地區挺進,一舉拔掉“窮根”,各地需要儘快出實招、真行動。當務之急,特別需要做到“三不忘”。

戰“疫”不忘春耕生產。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當前正值春耕備耕“黃金”季節,春耕作業對鼓起農民“錢袋子”,裝滿群眾“糧袋子”至關重要,同時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抓手。眼下,農村地區尤需備足種子、化肥、人力等,做好農機維修保養,投入必要的技術力量,做好農作物種植指導服務,切實以農業生產這一“壓艙石”穩人心、強信心、聚民心。

戰“疫”不忘產業發展。完整的產業鏈具有強勁的“造血”功能,發展產業,對農村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舉足輕重。特別是在疫情防控分散精力、影響市場的情況下,更應把產業鏈做長做細做精,輻射延伸至農村地區,以小投入換取大收益。譬如,相關部門和基層扶貧主體可根據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的市場供需判斷,對鄉村地區加大種養殖業宏觀指導,提供科學信息,指引農民抓好中藥材、果蔬、禽肉類等“供端”生產,為市場保供儲備“源頭活水”。既幫農民增收,又穩定生產產業鏈,也是降低疫情對市場影響的題中之義。

戰“疫”不忘就業幫扶。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面臨不少發展難題,不可避免會影響到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而穩就業位居“六穩”之首,打贏脫貧攻堅戰,就業扶貧尤其需要牢牢抓在手上。也正因此,脫貧攻堅要有“走短路、下大棋”的謀略,地方應當根據疫情防控形勢下的就業變化,動態調整政策,把“減負、穩崗、擴就業”要求落實落細,把貧困戶“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好經驗用在刀刃上,儘快鼓勵做好低風險地區農民工返崗就業,解決好個體工商戶恢復營業等事宜,將農村剩餘勞動力佈局到經濟社會活動的“大棋盤”中來,以過硬的措施、過硬的力量,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戰的“雙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