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提起權臣,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秦朝的趙高,西漢的霍光、董卓,唐朝的李林甫、楊國忠等等,控制國家軍政大權、威脅統治者的大臣。這樣的大臣在全世界都有,不是某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專利,在法國曆史上有這樣一權臣,

廢掉墨洛溫王朝,建立了加洛林王朝,疆域達到今天的法國、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大部,荷蘭,丹麥等,幾乎統一了西歐。他就是——矮子丕平,又稱丕平三世。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一、丕平繼承權位,逼走兄長

在《歐洲中世紀史》一書裡寫道“741年,查理·馬特去世,他的國土和統治權分給了兩個兒子——卡洛曼和矮子丕平。卡洛曼只統治了6年,就於747年(自願,至少看起來是這樣)歸隱卡西諾山修道院,把自己所得的土地交給兄弟丕平。”在這段話裡,看起來兩兄弟的在土地和統治權的爭奪中,頗有點孔融讓梨的感覺。事實真的是這樣嗎?那卡洛曼為什麼不一開始就把土地和統治權直接讓給丕平,而是統治了6年才給,才歸隱修道院?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皮埃爾·米蓋爾的《法國史》有這樣一段描述“查理·馬特死時,他的兒子卡洛曼和矮子丕平又進行戰爭來鎮壓貴族的大暴動。他們做的很妙。為了消除領主的反抗,他們找同一個被大家遺忘了的隱士,墨洛溫家族的後裔希爾德里克三世,把它立為國王。”皮埃爾·米蓋爾的這段表述,用春秋時期齊桓公和管仲的對話就很好理解,管仲說:“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即尊王室,必攘夷狄。不尊周禮者,率諸侯共討之,遵從王室者,雖小微扶植之。如此,天下諸侯知我無私心,必相率朝齊,不動兵旅,霸業可成。當年,鄭莊與齊、魯盟會,雖未主盟,也有小霸之名。如今宋國大亂,宋君未定。主公可遣使朝周,請天子之旨,大會諸侯,立定宋君。”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卡洛曼和矮子丕平共同控制法國的6年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鞏固統治地位,鎮壓反抗的貴族。雖然他的父親查理·馬特在732年率領最早的十字軍,擊敗了企圖越過比利牛斯山進入歐洲腹地的阿拉伯軍隊,為登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時的墨洛溫王朝就像周王室一樣,沒有了對諸侯貴族的實際統治力,但還是天下的共主,還是有一些諸侯貴族追隨的。卡洛曼和矮子丕平的統治不得不考慮,安撫或鎮壓墨洛溫王朝的追隨者。卡洛曼和矮子丕平共同統治的6年裡,有共同的利益,鎮壓貴族的反抗,鞏固兩人的統治地位。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統治6年後,卡洛曼歸隱修道院。在《歐洲中世紀史》中寫的相當溫和,看似孔融讓梨般主動歸隱,以成全矮子丕平。在皮埃爾·米蓋爾的《法國史》中有“但是,丕平自己想要掌權。”的描述。可見,丕平的權利慾是相當重的,擠走卡洛曼是遲早的事作為能鎮壓貴族反抗,擁有抗衡丕平的卡洛曼,拱手讓出自己手中的權利。這樣的事少之又少,在魏晉時期,曹丕擔心弟弟曹植威脅自己地位,逼曹植七步寫出詩文的故事。由於歷史資料的缺失,及文人的粉飾,當時具體的情況已經無法還原。現在看到的就是丕平繼承了查理·馬特的全部土地和權利,卡洛曼歸隱修道院。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二、“司馬昭之心”,廢舊主建新王朝

查理·馬特在732年的普瓦提埃戰役中將阿拉伯人打回西亞地區,保護了受伊斯蘭教威脅的西方基督教。除此還在其他許多戰爭中戰勝了穆斯林和基督教軍隊,擴張了法蘭克王國的領土,還將征服來的土地和搜刮來的大量財產獎賞給有功的軍事部下。從而在法蘭克人中間建立起了足夠的威信,掌握了墨洛溫王朝的軍事大權。儘管法蘭克國王對對此大聲的抱怨,但他們對在普瓦提埃戰役中奠定英雄地位的查理·馬特毫無辦法,只能看加洛林家族牢牢的掌控軍事大權。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741年,查理·馬特去世,他的國土和統治權分給了兩個兒子——卡洛曼和矮子丕平,而丕平繼承墨洛溫王朝宮相(相當於宰相)。卡洛曼只統治了6年,於747年歸隱卡西諾山修道院,把自己所得的土地交給兄弟丕平。實際上,矮子丕平已經控制了墨洛溫王朝的軍政大權,名義上的國王還是墨洛溫家族的後裔希爾德里克三世。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現在擁有法蘭克全部土地和統治權的丕平,只缺一個成為國王的名義。法蘭克人的國王認為自己是起源於神話中的王族墨洛溫家族,丕平想要成為國王就需要一個高貴的血統,有神的護佑,才能名正言順的廢掉現在的國王,自己登上王座。找一個高貴血統往上靠,在中座歷史上也屢見不鮮,最有出名的莫過於起於微末的劉備,通過族譜記錄是中山靖王之後,靠上漢朝皇族的大腿,白手起家成功。《歐洲中世紀史》中有這樣描述“墨洛溫王朝的國王們不過是傀儡而已,可是貿然地把他們那聲望頗高的王朝換成新的王朝,又太過冒險。丕平最終找到了解決辦法,與教會結盟。”丕平派信使聯繫教皇扎加利一世,詢問一個沒有權力的領袖是否還能被稱為“國王”。得到教皇“丕平應該成為法蘭克人的國王,並且應該先有一位教會代表施塗油禮再行登基”的答覆後,丕平完成了隨後一步,登基成為國王獲得神靈的認可。塗油禮在751年的蘇瓦松舉行,標誌一個新王朝的建立,並且獲得神靈的認可。墨洛溫王朝的末代子孫被送到了修道院。丕平完成了從權臣到國王的轉變。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三、獻土教皇,開啟君權神授

歐洲中世紀時期,宗教的言論置於個人經驗和理性生活之上,禁錮了人民的思想,無知和迷行充斥著歐洲,人民生活在毫無希望的痛苦當中。當時歐洲還有許多其他的宗教,例如,墨洛溫王朝的國王自認為起源於多神教,信奉多神教。其中基督教在歐洲人民當中信徒佔據主流,擁有歐洲大量的信徒。在

751年之前,基督教只一個從屬於拜占庭帝國的宗教,為帝國對人民進行思想控制,帝國向教皇提供保護。這樣依附是很脆弱的,只要有新形勢的變化,這樣的依附關係就會破裂。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扎加利一世和斯德望二世當教皇期間。拜占庭皇帝和教皇就基督教聖像的功能宣揚上出現了分歧,拜占庭皇帝認為膜拜聖像是不合理的,並禁止使用聖像,而教皇認為聖像是激起沉思的好工具。其次,

教皇需要獲得軍事上的支持,抵抗倫巴底人的軍事侵略。拜占庭帝國當時正面臨著阿拉伯人和阿瓦爾人的侵略,對教皇受到倫巴底人的侵略也是沒有更多的軍事支持。面對思想上的分歧和軍事上的威脅,教皇不得不尋找新的盟友,這個盟友需要在思想上認同基督教,軍事上還能提供支持。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歷史總是充滿著種種偶然和必然,一方出現絕望時,總會有一方帶著光環出現,然後做出一件影響力非凡的事件。750年,倫巴底人再次發起軍事侵略,這次侵略威脅了教皇的領土。到751年,倫巴底人攻佔拉文納,直接威脅教皇統治的羅馬公國,教皇的地位岌岌可危。

教皇需要一個新的有強大軍事實力的盟友;此時的丕平,從父兄手中接過了法蘭克領土和統治權,擁有墨洛溫王朝實質上軍政大權。但丕平只是以宮相和法蘭克公爵的身份統治,想成為國王,遇到的難題就是墨洛溫王朝的繼任者是根據傳統的神權天賜的,丕平也同樣需要獲得神的恩賜。能從彼此身上各取所需的時候,兩者總能走到一起,法蘭克和意大利歷史就是鄰國,達成同盟就是必然的。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751年,羅馬教皇派大主教來到巴黎為丕平加冕,這開啟世俗政權需要來自神的認可。此後,許多歐洲國家想推翻前朝,獲得本國貴族階層、民眾認可,有了可尋的先例,像後世的拿破崙也是通過教皇的加冕成為法國的皇帝。754年,斯特凡二世親自到聖德尼修道院為丕平舉行加冕儀式,並且宣佈“禁止任何人從非加洛林家族中選立國王,違者剝奪神職,並逐出教門”。這兩次的加冕,使加洛林家族在法蘭克的統治獲得更多民眾的認同,同樣也標誌著世俗政權需要來自神的授予。作為回報,丕平出兵意大利,幫助教皇擊退倫巴底人的侵略,並將佔領的拉文納到羅馬之間的城市贈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從此形成一個正教合一的教皇國,存在了1100多年。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丕平獻土

四、沒有建立長久一統的制度

《歐洲中世紀史》中寫道“加洛林家族也在自己的男性子嗣中瓜分國土。”《法國史》中“這位(丕平)絕對的君主、神權的國王在臨死前,也按法蘭克人的方式,把他的產業平分給他的兒子。”丕平建立的加洛林王朝,在他死後把國王平分給他的兒子卡洛曼和查理(被後世稱為查理大帝),意味著曾經統一的西歐,會一分為二,不在是一個統一國家。另外,把領土和統治權平分給子嗣是法蘭克的傳統,換另一種表述,就是法蘭克實行的是分封制的政治制度。作為雄心勃勃,逼走兄長卡洛曼,廢掉墨洛溫王朝,擴張法蘭克領土的丕平,和秦始皇有些相似。細看又不一樣,同樣是雄心勃勃的雄主,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也奠定中國能夠統一的基礎,被明代思想家李贄譽為“千古一帝”。

加洛林王朝的創建者——“矮子丕平”一生的成就與影響

前文講過,分封制並不利於統一,只會使原本能統一的土地,出現星羅密佈的國家。從這來講,丕平的並沒有完成統一國家所必需的政治條件,也為之後加洛林王朝走向分裂,埋下了伏筆。從史料上看到,統一的加洛林王朝只完整的傳了兩代,便在孫子這輩就分裂成三個國家。丕平能建立統一西歐的加洛林王朝,有他父親奠定的軍事基礎,墨洛溫王朝衰落,宗教尋求軍事支持,自己有廢掉國王自立的野心,這些偶然條件,促成一件必然事件的發生。但丕平雖然建立了加洛林王朝,卻沒有為歐洲建立一個統一的政治基礎。丕平最大的影響,就是讓從屬世俗政權的宗教,轉變成了世俗政權的國王需要獲得宗教的加冕,才能獲得民眾的認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