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育的本質是什麼?現代教育資源有多少是無用的或是被浪費的?

弘道積德老子文化獎


教育的本質是使受教育者成為施教育者理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


目前我國學校都是國家主導下的辦學,所以辦學校目的就是為國家培養大批有用的人才,成我國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社會是複雜的綜合體,對人才的需求多種多樣,因而,隨著社會的變革和分工,我們對人才的需求也多種多樣。但一個人的發展是在不同時間段都有變化的。因而,我們初等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到大學以後就根據自己發展方向和社會需求培養人才

所以初等教育的本質是全面發展學生個性。高等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社會專業人才。

對於教育資源的浪費,從國家的角度出發,對任何教育的投資都不算是浪費,但對於具體工作單位來說,配置的資源沒有達到就用的效果就是浪費。如初等教育,在某地根據實際投入了可容納500人的學校,但由於人口流動,現在只有5個學生,這就是最大的資源浪費。目前我們農村學校可能是教育資源浪費最大的地方了,好多學校,都由於人口的流動,關門上鎖了。


陽光與雪的邂逅


教育的本質是什麼?教育是依據生活、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養有行動能力、思考能力和創造力的人。這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個說法。而我從事學前教育多年,我認為這便是教育的本質。一個人哇哇墜地的那一聲起,他是純潔無瑕的來到這個世界。可是我們所謂的社會生活,把一個人弄得遍體鱗傷,而我們的教育,最本質就該教會如何成為具有生存能力並有獨立思考能力,行為能力的人。

物質資源(其中包括校舍資源、圖書資源、設備資源和教育資金)、人力資源(包括教師資源、學生資源和師生關係資源)以及教育教學資源(包括課程資源、教材資源、教育教學行為資源等)。每個不同教育階段浪費的資源自然各不相同,舉個例子,學前教育中的教師資源,近幾年的學前教育改革,從最早小學化教學到區間活動到現在的戶外活動為主,學前教育的教師,大量的時間又在了填寫報表,登記表格上,我真正陪孩子的時間已經被大大的縮短。從一個一個的口號到另一個一個的口號。這就是與其中的一種浪費。課程資源的浪費,現在已經開始做園本課程,和原有的教材出現了大量的浪費。

總之說到教育,本人認為因材施教才是真,在這個包羅萬象的社會里,守住本質才是真。



肖亞043


詳細釋義

學校教育是與社會教育相對的概念。專指受教育者在各類學校內所接受的各種教育活動。是教育制度重要組成部分。一般說來,學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學校教育

初等教育

小學低年級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和有關祖國的知識,保護環境,愛惜資源,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為習慣,形成自信向上、誠實勇敢、有責任心等良好品質。

小學中高年級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瞭解家鄉發展變化和國家歷史常識,瞭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黨的光榮革命傳統,理解日常生活的道德規範和文明禮貌,初步形成規則意識和民主法治觀念,養成良好生活和行為習慣,具備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形成誠實守信、友愛寬容、自尊自律、樂觀向上等良好品質。

中等教育

是在初等教育基礎上繼續實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專業教育,這種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體系中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實施中等教育的學校為各類中等學校,普通中學為其中主要部分,擔負著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各類合格新生以及為國家建設培養勞動後備力量的雙重任務。中等專業學校,包括中等技術學校,中等師範學校,擔負著為國民經濟部門培養中等專業技術人員的任務。各類中等學校的辦學情況直接影響著一國教育建設和勞動力的培養質量,影響著國家各方面的發展和鞏固,因此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我國中等教育普通中學學制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對學生實行全面的普通文化科學知識技能教育。中等專業學校招收初中畢業生,按國家需要實施農、工、交通、技術、衛生、財貿等專業技術教育;技工學校培養技術工人。

學校教育

初中學段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認同中華文化,繼承革命傳統,弘揚民族精神,理解基本的社會規範和道德規範,樹立規則意識、法治觀念,培養公民意識,掌握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的途徑和方法,養成熱愛勞動、自主自立、意志堅強的生活態度,形成尊重他人、樂於助人、善於合作、勇於創新等良好品質。

高中學段

教育和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公民意識、社會責任感和民主法治觀念,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正確選擇人生髮展道路的相關知識,具備自主、自立、自強的態度和能力,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高等教育

是建立在中等教育之上的各種專業教育。(詳細內容見“高等教育”)高

等教育一般指大學、考研、讀博等。


十字路口的地圖


教育,不能僅僅只限於學校教育,其本質都不在於僅僅傳授知識。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現代教育更是提出:教書,育人。兩方面均衡發展,更重視後者的作用。

但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在當今功利社會,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被現實利益裹挾著前進。社會,家長還有上級領導,評判一個學校發展的好壞,不是看它培養了多少全面發展的人,而是看它每年能考上多少九八五,211。高中如此。中小學也逃脫不了。升學率,優秀比率…等等。成了老師們集中突擊的任務。試問還有多少老師判斷一個孩子優秀與否還是看他/她的身心是否健康,三觀是否端正?

從應試教育方面看,學校教育資源浪費是非常嚴重的。很多孩子兩耳不聞窗外事,只關心刷題,考分,排名。從而變得極為冷漠,不關心他人,自私自利。這樣的孩子進入社會後,能算得上一個有用的人嗎?

當然,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推給老師和學校。整個社會制度就是這樣挑選人才的標準。學校也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吧。


以夢為馬騎行天下


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教育就是為了讓孩子成人成才。問題在於,什麼叫成人,如何成人?不成人又如何成才?

成人,既然是要成人,首先當然要搞清楚什麼才是人。

教育的本質就是呼喚人性,既啟發孩子的理性思維,更注重孩子的人文關懷。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更應該如此。

到了大學階段,則應該是基於已經具備的邏輯思維能力和人文知識展開研究性學習。


新知者


個人認為教育的本質還是教書育人,怎麼樣才能更好的教書育人,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去做個體分析,根據每個人的優勢從事著重發展方向,而不是所有人愛不愛學都得學一樣的,要不會造成個人優勢的流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