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科幻大片一直以來都比較炫酷,電影裡面很多高科技成分,主題以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為主。《星際穿越》這部電影除了高科技,更注重引發觀眾思考,關注物質之外的情感,情感雖然不像其他物體可以量化,卻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在人們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豆瓣評分9.3分,算是高分了。因為比較燒腦,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不過這是導演諾蘭的一貫風格。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在2010年《盜夢空間》在國內上映後,開始被大家熟知,他的《記憶碎片》、《致命魔術》、《黑暗騎士》等都是他的代表作。

雷納·韋斯教授(生於1932年9月29日)是美國理論物理學家、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榮譽教授。在他的學術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是發展出激光干涉術來探測引力波,曾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雷納教授是這部電影的物理學顧問。“理論輔佐藝術表演,反之則不然”,一部成功的電影,要有一定理論支持,諾蘭深知這個道理。因為有大量專業物理學知識在裡面,電影情節經過了嚴格的推敲,所以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燒腦”。不過畢竟是電影,藝術成分較多,不能當做學術論文來研究。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星際穿越》整體用了順序加插敘的方式,描述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絃。電影通過兩個恰當的隱喻、兩個重要的衝突,展現了“情感”與希望的重要性,褪去高科技和高深理論的光環,就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情感”,對國家、人類的情感,這是大愛,對戀人、兒女、父親的愛,這是小愛......愛可以穿越時間、空間,甚至可以穿越黑洞。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隱喻一:玉米地

小麥代表歐洲文明,玉米代表拉丁美洲文明,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地區正是玉米的發源地。電影一開始就出現了大片的玉米地,還有漫天的沙塵暴。玉米在農作物中是比較容易種植的,可以當食物,秸稈可以粉粹當肥料,也可以做家畜的飼料。對於美洲來說,玉米絕不僅僅是食物,而是神物,玉米崇拜是當地重要文化現象之一。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在瑪雅神話中,玉米神-尤母.卡科斯是瑪雅人崇拜偶像中的第三位重要神靈,他象徵著生命、繁榮和富足,是一個善良之神。在神話中,人的身體就是用玉米做成的,直到今日,土著人被稱為“玉米人”。玉米是覆蓋率最高,最容易存活得作物。在很久以前,每個村落把玉米磨坊設在中心位置,因為家家都需要磨來研磨玉米,有時公共活動也設在石磨旁,逐漸成為一種權利的象徵。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玉米神

所以,不論是在食物供應上還是精神依託上,玉米對於人們來說,非常得重要。由於人們的浪費、過度消耗,地球已經不堪重負,小麥已經滅絕了,今年秋葵也滅絕了,只有玉米還勉強生存著,每天和沙塵暴作鬥爭。

拯救人類就成為了一項刻不容緩的任務,布蘭德老教授在實驗基地研究能抵抗枯萎病的玉米幼苗,同時B計劃培育人類受精卵,希望人類不會因此滅絕,文明不會湮滅。電影的結尾也出現一大片玉米地,在一個曲面的新世界,人們在開心的打球,庫珀的任務已經完成,人類文明得以延續。

隱喻二:無人偵察機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電影中庫珀看到頭頂掠過一架無人機,瘋狂的追起來,把送孩子去學校的事情拋到腦後。最終無人機被庫珀截獲,發現這是一架無人偵察機。當時地面上的德國和美國控制中心已經關閉10年,這架無人機至少在天上飛了10年。並且電池是印度產的,性能很好,說明印度電池科技已經非常完美,也暗示了宇航員在太空遨遊幾十年的可能性。

無人機的出現有什麼含義呢?電影裡的任何一個鏡頭都不是多餘的,這架無人偵察機就象徵著庫珀自己。

這架無人機猛然闖入庫珀的世界,就好比庫珀猛地出現在布蘭德老教授面前一樣。當時NASA美國航天局已被迫解散,人們需要的是糧食,不需要無用的研究。在世界上最隱秘的地方,布蘭德老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秘密進行。無人機被庫珀拆開,取出了裡面的零件,墨菲問“可不可以放它走,它沒有傷害任何人”。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庫珀說“讓它做對社會有用的事,比如聯合收割機。這東西得學會適應,就像我們一樣!”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老教授說服了庫珀,他願意參加這項拯救人類的計劃,開始了漫長地在太空中遨遊。庫珀之所以接受任務,是因為他本來就有一個“太空夢”,他不喜歡種田,他以前的職業是宇航員。庫珀愛孩子,他說“從孩子出生那一刻,父母就成了孩子的幽靈”,事實上,他確實是墨菲一生的“幽靈”和信念。

墨菲就像當時阻攔庫珀打開無人機一樣,極力阻攔爸爸離開自己,可是庫珀還是走了,直到墨菲長大到爸爸當時的年紀,她都沒有原諒他的離開。

“無人機為什麼飛這麼低?”“不是電腦被曬壞了,就是在尋找東西。”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最先出發的12個勇士和無人偵察機一樣的命運,在陌生的星系,尋找能夠生存的星球。哪怕只要有一個人能找到,就能改變人類未來的命運。

衝突一:面臨選擇,理性還是感性

登陸“水球”失敗後,他們要再登陸一個星球。選擇哪個星球呢?

當時的情況,曼恩博士和艾德蒙斯的數據都比較適合。曼恩的數據是一直在傳送的,證明曼恩還活著。他們出發前,布蘭德老教授對曼恩博士評價很高,用了一個詞“偉大”,可事實卻截然相反。曼恩在漫長又寒冷的等待中,逐漸改變了初心,他不惜偽造數據來吸引夥伴過來救他。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這邊布蘭德一直堅持選艾德蒙斯,但她的理由卻沒有說服力。好像冥冥中的第六感,在心裡告訴她,去找艾德蒙斯是正確的。後面被庫珀揭穿她和艾德蒙斯戀人關係後,她也只能說,“我只是想跟著心裡的感覺走,我們習慣依靠理論來解決問題,但是愛,從來不是人類發明出來的東西,愛一直存在,而且很強大,它也許是一種力量,超越時空維度的力量......”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對面兩位科學家對布蘭德的話不認同,毅然選擇了曼恩的星球。後來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錯誤的,曼恩博士數據是偽造的。

布蘭德的話正是導演想要表達的,我們習慣了用理性解決問題,卻不知在一些時候,需要聽從內心愛的指引,雖然它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但愛就在冥冥之中為我們指引了道路。也許愛就是一種力量,在更高維度的文明裡,它是一種可以計量的力量,但在我們現在的三維文明裡,只能用心感受它的存在。

衝突二:彌天大謊,沒有A計劃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在看了中年墨菲發來的視頻後,庫珀和布蘭德得到一個很重要的消息,老教授根本沒有打算實行A計劃,A計劃只是一個巨大的騙局,布蘭德和庫珀非常氣憤。

為什麼要欺騙,這裡曼恩說出了答案,“有些事情不用說太明白,因為只有心懷希望才會有人去做事,懷著救孩子的希望。讓人們聯起手來犧牲,拯救種群,比起拯救自己的孩子要難的多。”他認為人類進化還沒有突破這個簡單的障礙,“情感障礙”。

最後庫珀掉入卡岡圖雅黑洞,進入一個未來人類編織的四維空間,就是在這個空間裡,庫珀通過摩斯密碼、二進制向女兒傳遞了重要信息。

黑洞是怎麼定義的,黑洞(Black hole)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NASA提供的黑洞圖片

簡單的說,黑洞是一個光都無法逃逸的天體,信息更無法傳遞。

可是庫珀就是在四維空間裡向女兒傳遞了重要數據,這說明了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可以穿越一切障礙。

最後庫珀找到了他的老朋友“塔斯”,他的智能機器助手。其實老教授就像塔斯一樣,誠實度90%,幽默度75%。對於老教授,他並不是壞人,他把一生都奉獻給了A、B計劃,孜孜不倦研究理論,但他唯一忽略了情感的力量,情感不是我們需要跨越的障礙,而是一股力量,幫助我們成功的力量。

從兩個隱喻,兩個衝突,理解《星際穿越》導演意圖

結語:

電影中墨菲曾經為她的名字苦惱,其實墨菲定律不是一定有壞的事情發生,而是隻要有希望,就一定能實現。

電影情節引人入勝,觀看後不覺枯燥,可以學到知識,又耐人尋味,引發對人生的思考,《星際穿越》做到了,是一部不錯的電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