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企業打響“電商戰”,新業務“錢途”未卜

  

養老企業打響“電商戰”,新業務“錢途”未卜

  受疫情波及而大面積業務停擺的養老企業,“不約而同”地瞄準了迅速爆發的老年群體網購需求,轉戰電商領域一較高低。3月12日,北京商報記者獨家獲悉,截至目前,北京已有至少4家涉老企業將在近期上線或已上線電商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開拓電商業務的涉老企業都明確表示,將重點利用養老驛站、老年用品商店這類線下門店鋪開渠道,部分企業還提出將以驛站為中轉,幫助平臺分發團購商品、節約物流成本。而這也意味著,北京約1000家養老驛站將直接成為這些企業爭奪的核心資源,一場短兵相接的渠道之爭一觸即發。

  養老企業打響“電商戰”

  疫情的到來不僅讓很多在電商業外徘徊已久的企業踢出了臨門一腳,也讓一些曾在電商市場淺嘗輒止的養老服務商一頭扎進了這個新行業。誠和敬養老驛站東城區南里東區站相關工作人員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驛站復工後迅速推出了線上業務。“最初,老年消費者主要是通過微信及電話溝通下單,隨著所需產品、服務的範圍不斷擴大,驛站逐步將在線訂貨的服務拓展到微信群中、企業公眾號上。”上述工作人員介紹,截至目前,通過誠和敬平臺,老人已經可以下單蔬菜水果、適老家居等多類產品。

  有知情人士透露,疫情之下,已有多家養老驛站經營商都有意籌劃形成自己的電商業務。

  除了養老驛站外,加入戰局的還有北京多家養老用品企業和科技類企業。北京銳感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袁軍學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其與北京老牌老年用品商店、北京鶴益慈老年生活用品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線上系統目前已經開發完成,再有兩週左右就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等渠道對接老人。他表示,此次疫情期間智能化需求激增,線上模式被更多老年群體所接受,也給了企業更多的信心。此外,最早一批依託養老驛站投放線上平臺的企業,北京心悅鄰和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韜也透露,近期將全面上線電商平臺系統;而北京嘉合百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近兩月也將全面上線2.0版社區電商系統。

  袁軍學坦言,疫情期間,老年人對於電商平臺的接受度和在線上下單的頻率快速增加,也倒逼涉老企業加速拓展相關業務。2月底,每日優鮮就曾發佈統計數據顯示,疫情之下,該網站中老年用戶增加了237%,其中九成用戶在兒女的幫助下學會了網購生鮮。

  鏖戰驛站渠道

  “涉老企業大多沒有足夠的資金大手筆砸錢去獲取網上流量,因此,精準對接社區老年人的消費需求,是其能快速拓展市場、保證銷量的重要方式,而養老驛站、養老用品商店這樣的線下門店,就成了這些企業需要爭奪的核心資源。”上述知情人士直言,這就意味著,對於那些聞風而動、開啟電商業務的涉老企業來說,渠道之爭是它們要打下的第一場“苦戰”。

  王韜介紹,雖然受疫情影響,心悅鄰和鋪開終端的進程延期了近兩個月,但如果3月底或4月中能夠順利上線,預計平臺今年能覆蓋全市100個養老驛站。對於驛站這一渠道,王韜顯得志在必得,他表示,今後平臺升級2.0模式後,驛站投放目標將增至2000家。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北京已累計建成並運營養老驛站915家,而根據規劃,今年北京全市將建成1500家左右養老驛站。有養老企業負責人坦言,除了心悅鄰和外,有意以驛站作為切入口、發展電商業務的涉老企業並不在少數。

  根據北京嘉合百善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文碩制訂的“突圍”計劃,他準備先從相對小型的養老驛站入手,為電商平臺系統接入更多驛站日常服務所需的功能,“我們的系統使用一年費用在幾千元,大健康數據可以幫助驛站進行會員健康管理。對於驛站來說成本壓力也會小得多。此外,我們還會將貨源按批發價提供給驛站,並會按照老人的不同情況進行產品配置。”郝文碩表示。

  談到競爭,中國社區商業工作委員會專家委員賴陽則表示,風口期大量商家的湧入是市場規律,但這同時也容易導致供應過剩的情況出現。

  新業務“錢途”未卜

  其實,渠道之爭只是這些開始做電商的涉老企業面對難關中的“冰山一角”。

  “從養老服務轉向電商,對各類涉老企業來說基本是從零開始入局一個競爭已十分激烈的新市場,過程勢必充滿坎坷。”中關村大健康服務平臺主任遲勝直言,對服務半徑、團隊規模相對有限的養老驛站企業來說,如果手中的布點數量太少,進貨量、銷售量無法達到一定規模,平臺上產品的價格就很難有太大競爭優勢。而且,日後如果驛站逐步恢復開放,僅靠驛站本身的員工,既要維持原本的線下服務,還要兼做電商平臺的渠道方,人員調配難度相對較高。

  值得注意的是,還有專家表示,目前相關部門已明文規定養老驛站不得出售保健品,然而,對於驛站接入電商平臺輔助銷售其他日常用品、服務等,相關管理制度仍存空白,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入局,監管“紅線”將如何劃定還是未知數。

  不過,賴陽也表示,為滿足老年人的網購需求,平臺化是必由之路。“隨著各類需求的增長,平臺也需升級、細分,從傳統的電商到外賣、生鮮配送等,電商平臺正向各個領域快速拓展,並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專業化、定向化。”他進一步表示,老人對線上的接受度有了提高,操作能力也基本可以得到保證。而涉老企業本身對老人的消費傾向就比較瞭解,整合信息、資源後也能帶動相關服務消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