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阿彌陀佛”這種唸佛方式是從哪裡來的嗎?

提起玄中寺,許多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它在哪裡,但是如果念一句“阿彌陀佛”,我想所有人都會知道這是佛教中最常見的唸佛方式。玄中寺就是誕生出這種最簡便易行修行方式的地方。

你知道“阿彌陀佛”這種唸佛方式是從哪裡來的嗎?

玄中寺位於山西省呂梁市交城縣西北約10公里的石壁山中,是中國佛教淨土宗的發祥地,距省會太原市約60公里。玄中寺始建於北魏時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之一,也是中國在日本影響最大的寺院之一。

整座寺院主要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七佛殿和千佛閣等。這種佈局與其它寺院的佈局沒有什麼大的不同,但玄中寺在佛教界的特殊地位使它在眾多寺院中獨樹一幟,並且聲名遠播國外。

你知道“阿彌陀佛”這種唸佛方式是從哪裡來的嗎?

雪落玄中

據史料記載,北魏時期的著名佛學家曇鸞潛心多年研究《觀無量壽佛經》,並著有《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往生論注)三卷,《略論安樂淨土義》《贊阿彌陀佛》等論著,開創了中國佛教淨土宗這一重要宗派。晚年曇鸞在玄中寺住持,大力弘揚淨土宗佛學,一時間使得玄中寺名聞朝野。

繼曇鸞之後,名僧道綽、善導繼承曇鸞有關淨土宗的佛學思想,完善和制定了一整套淨土宗的宗義和行義、儀式。後經遣唐僧人將淨土宗傳入日本,並在日本發揚光大。與中國隔海相望的日本國1億多國民中大約有8000萬人信仰佛教,而在8000萬信仰者中又有4700萬人信奉淨土宗或者淨土真宗,20世紀20年代,日本佛教史學者常盤大定博士歷盡艱辛,多方考證,認定山西省交城縣的玄中寺為祖庭。正如寺中對聯所描述的:“梵境入幽玄,端座蓮臺,妙法千秋光禹旬;慈雲遍廣宇,流傳中土,風濤萬里到扶桑。”凡日本淨土宗或淨土真宗的佛教弟子來中國參觀、訪問,都要到玄中寺進香。因此,玄中寺又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紐帶。

你知道“阿彌陀佛”這種唸佛方式是從哪裡來的嗎?

佛教淨土宗除了宣傳西方極樂世界為淨土仙界外,還有幾樣修行的方式大概是其“獨創”,它主張口唸“阿彌陀佛”即可滅罪消災,修身養性,死後就可往渡西方淨土。這種修行方式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人們大可不必把那些繁瑣難懂的經卷背誦下來,只要常常口唸“阿彌陀佛”就可達到修煉成佛的目的。另外在玄中寺擔任過住持的名僧道綽還大力提倡掐珠唸佛,主張唸佛的次數越多,越能早日成佛。利用手中的佛珠,掐數佛珠的個數來計算唸佛的次數,或者利用數麻豆等穀物的顆粒,來記錄唸佛的遍數。也許正是由於淨土宗這種簡便易行的修煉方式吸引了大批信徒,從而成為中國佛教史上一派重要的宗教力量。

玄中寺鼎盛時期除本寺外,還下轄40多家寺院,方圓百公里內盡屬“玄”矣。就連唐太宗李世民都曾親到寺中燒香禮佛,為文德皇后祈福除病,可見其影響之大。

你知道“阿彌陀佛”這種唸佛方式是從哪裡來的嗎?

由於玄中寺修築在山中,沒有足夠寬敞的平坦之地興建廟宇,所以寺院多依山而築,層次分明,看上去有一種步步升高的感覺,再加上四周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給人一種“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的意境。

進入寺中,給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大雄寶殿,不是遠古碑亭,而是那一叢叢、一簇簇的竹子。在北方極少見到毛竹,但玄中寺的竹子不僅生長得十分茂盛,而且青翠欲滴,綠得耀眼,綠得奇絕。在玄中寺,毛竹、牡丹、花椒和棗樹被稱為“玄中四絕”。寺中不但毛竹長得含煙籠翠,寺中的棗樹更是遠傳日本,在日本佛寺中得以遍植,甚至佛寺被人們稱之為“棗寺”。

你知道“阿彌陀佛”這種唸佛方式是從哪裡來的嗎?

若從現存建築物的規格上看,玄中寺的級別並不算高,其就主要的建築大雄寶殿僅為單簷歇山式。但這並沒有妨礙它的特立獨行。玄中寺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阿彌陀佛像,不同於一般寺院中供奉著佛祖釋迦牟尼。殿前左、右各有一座古碑亭,西邊一座記述的是李世民與玄中寺交往的過程,從而成為寺中一絕;東邊的是《唐石壁禪寺甘露義壇碑》,也是一塊不可多得的元代古碑,稱得上是一件藝術珍品。寺中觀音殿前的一棵“千頭柏”主杆頂端一分為三,生長著100多條小枝條,猶如千手千眼觀音像,別具一格。千佛閣中還有600多尊用黃楊木精雕細刻而成的小佛像,成為存世珍寶。

你知道“阿彌陀佛”這種唸佛方式是從哪裡來的嗎?

看過了五臺山寶剎如林的景緻,聽過了峨嵋山金頂悠揚的晨鐘,浴過了普陀佛國的甘露之水,拜過了九華山地藏菩薩的不朽之身,在佛教那令人回味的梵音經語中,在那迷濛的香燭繚繞中,心靈的淨化如春天消融的積雪,在漸行漸暖的腳步裡開始了潤澤與啟萌。

也許只有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深藏內涵的山中小寺才能真正蘊藏著“深山藏古寺”的韻味,才是佛教僧人追求的超凡脫俗境界。玄中寺大概就是這類古寺中的代表之一。


圖片來源於網絡,使用圖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