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小孩要家長守在身邊才寫作業?

用戶5679143318791


我接觸過很多的孩子,發現大部分孩子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機械化的完成學習任務。我問過很多8---16歲的孩子兩個問題:你喜歡學習嗎?你為什麼學習?得出的結果很驚人,粗略統計,超過90%的孩子表示不喜歡學習,更多孩子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沒有目標,沒有志向。大部分都是父母告訴他們要學習,所以才學習。有很大一部分的孩子有夢想,可就是在這部分人中,很少有人能把夢想和學習串聯起來。

我認為這其中主要有兩部分原因:應試教育就像一個工廠,設定好基本參數,機械化統一生產。生產後再篩選,優勝略汰。這個過程忽略了每個人的特性和天賦不同,導致培養出來的都是合格產品,卻很少精品和藝術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賦部分,比如朗朗會彈琴,姚明會打籃球,劉翔會跨欄,王菲會唱歌……他們都不是全才,但是以點帶面,不僅優秀還卓越。第二點就是家庭教育: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但在我的經歷中來看,很少真正懂得教育的家長,大多數都是隨大流,人云亦云,沿襲著上一輩人的觀念和教育。所以現在的大環境中,有太多的孩子不理解父母,也有太多的父母不懂孩子,導致了所謂的代溝。做父母的如果沒有教會孩子愛與感恩,沒有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相處,沒有幫助孩子建立志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那這個孩子教育有超過80%概率會走向失敗,家庭教育缺失的部分,很難在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中去彌補。

孩子為什麼玩的時候不需要家長督促和陪伴,多少孩子玩手機,你不制止他,他可以沒日沒夜的玩。我們小時候上學,在下課後去打籃球,不用別人提醒,準時準點出現在場地,滿場飛奔幾個小時不覺累,那是最快樂的時光。喜歡才會快樂,快樂才會動力,有動力才有熱情,有熱情才能持續,有堅持才能成功。如果做家長的能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學習,找到學習的動力和熱情,那麼不用你督促,他會自動自覺的去寫作業,因為這是他想要的。而現在不喜歡學習,是因為那是家長和老師想要的,孩子不僅會不喜歡,時間長了還會討厭壓抑,他心裡要有個宣洩的出口,所以他要轉移注意力,所以就開始迷戀讓他放鬆快樂的事物。家長就會說:孩子,你不聽話。而孩子會說:你不懂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