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你想過該怎麼處理自己帶過的口罩嗎?

新冠肺炎期間,口罩成了大眾的必需品,對於這些口罩的處置,很多社區都配備了“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對於很多小區臨時設立的廢棄口罩垃圾桶,它真的就那麼實用嗎?有什麼樣的弊端?需要做哪些改進呢?


疫情下你想過該怎麼處理自己帶過的口罩嗎?

對於口罩的垃圾屬性認定,它到底是屬於“醫療垃圾”還是“生活垃圾”?

在新京報的一篇報告上,我看到了這樣一段話:據北京市城管委介紹,在定點醫院、發熱門診、社區衛生站、疑似病例的觀察場所等地使用過的口罩,應直接投入醫療廢物垃圾桶。

普通居民佩戴過的口罩,沾染新型冠狀病的風險較低,可直接投放到生活垃圾四分類中的“其他垃圾”桶內。

一篇名為億萬廢棄口罩屬於有害垃圾還是其他垃圾?文章中講到:針對此次疫情,應該列入醫療廢物處理的有三種:

一是醫院裡的醫務人員,如醫生、護士、護工、病人,他們平時用的口罩,本來就屬於醫療廢物的一部分,現在仍然作為醫療廢物;

二是新增的已經確診的、疑似的或者正在隔離觀察的人員使用的口罩等用品,原來不屬於醫療垃圾,現在這部分應該也作為醫療垃圾的管理範疇;

三是如果去過醫院或者一些人流較多的公共場所,也可能接觸到疑似人員或者有感染的風險,這類人佩戴的口罩也可以作為醫療廢物管理。

當然各地方政府也做了一些緊急響應,其中湖南和四川的住建委就下發了相關通知,疫情期間居民丟棄的口罩,以及發熱家庭所產生的生活垃圾,均可作為特殊的有害垃圾,但對於大多數的地方而言,用過的口罩投放至其他垃圾處理。


疫情下你想過該怎麼處理自己帶過的口罩嗎?


社區專用廢棄口罩垃圾桶以及衍生智能廢棄口罩收集箱在社區的可行度

最近很多城市也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在廣州天河小區就用上了互聯網+大數據的智能廢棄口罩收集箱,對一線大城市來講高知人群,對於潛在的二次感染有較強的意識,地方政府對於廢棄口罩回收投入力度也很大,可小城市呢?很多人對於新鮮事物的破壞力是大於對它的認可度的,所以簡便 高效 成本低的廢棄口罩收集箱,我想更符合大眾的胃口。

我認為醫用廢物垃圾桶就能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它的腳踏開門就很好的避免了用手觸摸帶來的二次感染,在顏色上也能與大部分的垃圾桶分別開來,更主要的是它價格便宜,易於大面積的使用投入。疫情過後,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關注,有越來越多的人可能會選擇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所以在公共場所 社區等人口聚集地配備大量的廢棄口罩垃圾桶是有它的必然性的。

疫情下你想過該怎麼處理自己帶過的口罩嗎?

通過對傳統的垃圾桶的改造增加初步的消毒措施是不是就可以得到廣泛使用?

智能廢棄口罩收集箱我想要解決的不僅僅只有成本造價高的問題,還有很多社區垃圾桶放置區域無電源配置問題,那我們有沒有可能只是基於對這種傳統的垃圾桶進行一些改造,例如說感應型無電源的紫外線燈管的應用,是不是就能解決成本問題和無電源問題呢?又或者設計一款家用的廢棄口罩處理器,就能在家進行廢棄口罩的初步消毒處理呢?當然,離實際的應用還有待考究,但是可行度不是沒有,限於本人的認知能力,也希望能集思廣益一起來探討研究。


疫情下你想過該怎麼處理自己帶過的口罩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