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國:居魯士之夢與上古時代中東政局的變遷

世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有跡可循,見證了無數帝國的興衰浮沉和悲歡離合。

從史前到上古時期,西亞歷史與東亞歷史源遠流長,文明發軔和帝國建立前後相繼,共同構成了人類文明的輝煌階段。正如歷史學家所認為:在公元前3世紀以前,中東地區一直是世界文明發展的重心地帶,沿著城邦、地區性王國到洲際大帝國的軌跡前進。毫無疑問,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是上古中東諸文明的集大成者,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版圖地跨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大帝國。


波斯帝國:居魯士之夢與上古時代中東政局的變遷

西亞局勢

在公元前553年,魯國大夫孟莊子和莒國使者向地會盟,莒國正式承認魯國對鄫國土地的兼併。與此同時,出身於古伊朗阿黑門尼德氏族的居魯士,率部反抗米帝王國的統治。居魯士血統混雜,其曾祖父為泰斯帕斯、祖父居魯士一世、外祖父阿斯提阿格斯、父親岡比西斯一世。事實上,他的母親是米底公主芒達妮,居魯士是米帝貴族和波斯貴族的混血。

這位名為居魯士的部落首領,將會名揚史冊、改變世界。

小居魯士個性英勇無比,具有領袖氣質。成年後,逐步形成了強大的部族權威和軍事力量,統一了10幾個部落。進而封邦建國,從地方首領一躍成為部盟皇帝。之後,率領擁護自己的波斯人,揭竿而起,帶鐮刀集合,訓練駱駝軍,在公元前550年擊潰了統治波斯人100多年的米底王國,建立了波斯帝國,延續了200多年,史稱阿契美尼德王朝、波斯第一帝國。


波斯帝國:居魯士之夢與上古時代中東政局的變遷

波斯人形象

波斯帝國的首都先後定於首都在帕薩爾加德、埃克巴坦那、蘇薩、巴比倫和波斯波利斯,居魯士則獲得了巴比倫之王、天下四方之王的頭銜。國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擁有無限權力。在考古銘文中,可以看出居魯士的驕傲:

我,居魯士, 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波斯帝國:居魯士之夢與上古時代中東政局的變遷

歷史圖畫

14任皇帝以瑣羅亞斯德教(祆教)為信仰,崇拜光明和火,具有相當的神秘性。波斯帝國建立之後,居魯士大帝開始夢想的星辰大海。從居魯士到繼任者岡比西斯二世,開疆拓土,積極進取,不斷征戰,馬上建立天下秩序,先後打敗了4個帝國,即米底、呂底亞、埃及和巴比倫。

波斯帝國征戰俘獲了各地首領,統一了大部分的古中東地區,建立了從印度到地中海的特大帝國,西亞各國紛紛臣服進貢。居魯士晚年為了穩定東方局勢,再次開啟馬背上的生活。在公元前530年,出兵征討裡海東岸草原上的塞種部落馬薩格泰人,可惜出師不利,隕落於草原大地。


波斯帝國:居魯士之夢與上古時代中東政局的變遷

波斯士兵

波斯皇帝以居魯士為榜樣,維持著對外戰爭的開國氣象和部族特質。公元前513年,著名皇帝大流士一世攻佔了城邦色雷斯。從此,波斯帝國疆域橫跨亞細亞洲、阿非利加洲、歐羅巴洲三大洲,對外擴張告一段落。征服帝國向統治帝國轉變,需要強大的控制力。

精明能幹的大流士一世實施社會改革,加強中央集權,發展經濟,進入鼎盛時期。波斯貨幣被統一,由中央政府鑄造,史稱大流克金幣。根據《貝希斯敦銘文》記載,為了實現有效的治理,大流士將全國劃分為23個省,規範稅收制度,派遣稅務官。修築通衢大道,開通運河,修建水庫,扶持農業。


波斯帝國:居魯士之夢與上古時代中東政局的變遷

俘獲異族

波斯帝國文化事業蒸蒸日上,彙集了多個文明,走入大融合期。經過改造後的楔形文字,廣泛使用,一度形成波斯古詩歌。帝國建築規模巨大,風格多樣。同時,設立5大軍區,下轄各省軍區,初步組建海軍艦隊。大流士一世還確立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定期祭祀。巍峨的居魯士陵墓,千百年來屹立不倒,見證著帝國的輝煌。陵墓石柱上刻銘文:

我是居魯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

不過,大流士之後繼任者能力欠缺,薛西斯一世和阿爾塔薛西斯一世,繼續採取窮兵黷武策略,覬覦發達的希臘城邦,輕率地發動了波希戰爭,消耗了國力,不入帝國的衰落。並且,社會危機爆發,起義頻仍,經濟下行,帝國岌岌可危。


波斯帝國:居魯士之夢與上古時代中東政局的變遷

石雕藝術

新帝國崛起,舊帝國衰落,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波斯進入沉寂期,而西亞政局此消彼長,馬其頓王國異軍突起,軍鋒強盛。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三世東征,不到4年,波斯帝國大廈瓦解末代國王大流士三世被殺,居魯士之夢宣告結束,古老中東的政局進入新一輪角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