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爲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爲何破滅?

滿清入關,神州陸沉,隨著南明諸王的小朝廷陸續遭到剿滅,而立國300多年的大明王朝,也正式宣告了它的終結。明朝的遺老遺少忍受著剃髮易服,在不斷的深感悲痛,明朝昔日的那些藩屬國也如喪考妣。悲痛的同時,明朝的一個藩屬國卻豎起了“反清復明”的旗幟,並且為此還秘密謀劃了將近260年,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為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為何破滅?

這個國家其實就是李氏朝鮮王朝!說起李氏朝鮮,與明朝的淵源確實極深的。

在明太珠朱元璋時期,那時的朝鮮半島上還是“高麗王朝”,不過隨著在外南征北戰的大將李成桂的崛起,最終他造反了。李成桂建立起新王朝後,便馬不停蹄的來到大明,請求朱元璋給他的國家起個名字。當時朱元璋便從“朝鮮”(箕子所建古國名)與“和寧”(李成桂誕生之地)之中選擇了朝鮮,後來也就有了歷史上的李氏朝鮮。

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為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為何破滅?

在1592年,朝鮮發生“壬辰倭亂”,日本的豐臣秀吉派兵攻佔朝鮮。在初期,朝鮮一度被倭寇攻佔了都城,連朝鮮國王都不得不逃出王城,無奈的朝鮮只能向自己的宗主國求救了。當時的大明兩次前往救援,最終以豐臣秀吉身死而結束。

為朝鮮取名,定其根本;兩次救援,幫助朝鮮打敗日軍,收回國土,可以說是“再造之恩”。所以當時朝鮮對大明的“感情”是極深的,所以朝鮮向來認為 “中國父母也,我國孝子也”。

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為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為何破滅?

從1392年建國起,李氏朝鮮便是明朝的屬國,直到後來建奴崛起,朝鮮發生“丁卯胡亂”和“丙子胡亂”,兩度受到當時的後金侵略,最終迫於軍事壓力,割斷了與明朝的宗藩關係,成為清朝的屬國。

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為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為何破滅?

後來滿清入關,明朝覆滅,雖然朝鮮表面上尊奉清朝,但是暗中卻稱清朝皇帝為“胡皇”,清朝使者為“虜使”。當明朝滅亡後,朝鮮也一直在用崇禎為年號,暗中積極開展反清復明的行動。其實樹立起“反清復明”的口號,朝鮮也在抱著中原戰亂之際,以期入主中原,野心未泯罷了。

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為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為何破滅?

但有這心,卻沒那實力。在1649年,朝鮮孝宗便整頓軍備、擴展軍力,可惜孝宗在1659年便死了,十年的準備一朝盡散。15年後,吳三桂造反,朝鮮上下覺得又到了“反清復明”的好時機,可惜那時候的朝鮮國王顯宗又死了,繼位的只是一個13歲的小孩,主少國疑,機會也就流失了,最好的“反清復明”的機會也最終破滅。

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為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為何破滅?

在1683年,臺灣歸於統一,大明王朝最後一塊旗幟也消失了。而那時,朝鮮已經修建起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建築,大報壇。它是用來祭祀明朝神宗皇帝的,以此來感激壬辰倭亂時對朝鮮的“再造之恩”。此後204年,朝鮮都會進行大祭祀一次,每一任國王都會來參加,可以說是朝鮮最重要的祭祀活動了。不過在1908年,在日本的壓力下,大報壇被關閉,之後也逐漸淪為了廢墟。

朝鮮的“反清復明”之夢,為此謀劃了兩百多年,最終為何破滅?

《不滅的李舜臣》中的明神宗

如今,要想看到大報壇的全貌,也只能從繪製於1820年的《東闕圖》中,一覽其風采了。但明神宗的“再造之恩”,不知道在拍攝《不滅的李舜臣》時,是否真的忘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