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今年雙十一,大家參與了一個用1小時3分59秒實現千億交易額的“大項目”——雙十一。不知道多少人和編輯研一樣購置了村裡直銷的農產品呢?農村創業,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熱度。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就電商來說,2009年,全國只有3個淘寶村。2017年,淘寶村數量已經達到2118個,銷售額超過1200億元。2018年,我國農村電商零售額高達1.37萬億元。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藉助電商和物流、鄉村旅遊業等等行業的發展與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回鄉創業的機遇和玩法也越來越多:閒置農房搞民宿、短視頻帶貨賣土產品、直播鄉村生活帶來流量收入……2018年鄉村振興調查報告中顯示,農民覺得鄉村振興最重要的,除了錢就是人才。農村不缺資源,缺的是有想法、敢於實踐、而且能夠堅持的人。


一個初中文化水平,再平凡不過的80後農村婦女,用兩年多的時間成為坐擁380萬粉絲的抖音紅人,一年賣出100萬斤荔枝,每月流水過百萬,甚至帶動鄉村脫貧致富……鄉村網紅“巧婦9妹”的成功,恰好集齊了這三個“必要條件”。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巧婦9妹

2017年,短視頻成為了最大的風口,而影視專業出身,又有不少工作經驗的張陽城恰好因家事回到了家鄉廣西靈山。


這是水果之鄉,卻也是不怎麼發達的村落,家家戶戶靠種水果過日子,到收穫季的時候客商就會來到村子裡收購。但是辛勤勞作了一年,卻總是面臨著因為銷售途徑太過單一,遭客商壓價的窘境:對方開的價格不高,但是又不能不賣,不然水果就要爛在地裡……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但是張陽城沒想這麼多,看到身邊的朋友試水自媒體,效果都不錯,就打算“用一二線城市的經驗,做六七八線地方的事。”和叔叔九哥討論之下,決定請其妻子“九嫂”甘有琴上鏡,打造一個名為“巧婦9妹”的自媒體號。


但是那是2017年,大家還沒養成用手機刷短視頻的習慣,成功的鄉村網紅更是少之又少。九妹哪裡瞭解什麼自媒體、線上流量的東西,完全是因為九哥支持侄子,而九妹支持九哥,才把這件在她眼裡又浪費時間又耽誤農活的事情接了下來。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九妹不理解,村民更不理解。在村民眼裡,到地裡把摘果擇菜這些再無聊不過的內容拍成視頻,還一邊說著不標準的普通話的九妹,就是個行走的笑話。


雖然一開始村民不待見,但是網友們的認可卻是實實在在的。這種爬樹摘果、撒網捕魚、田間勞作,然後在自家土灶上做飯炒菜的題材,成為了在鄉下長大,卻離開了家鄉的人最好的慰藉。


甚至有美國的華人大姐,看了九妹的視頻之後成為忠實粉絲,常常給她寄美國的護膚品、衣服等等。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九妹抓大鵝

一年出頭,九妹的抖音號已經有228萬粉絲,成為了西瓜視頻簽約創作者。這些成就,光靠9妹一人絕對不行,但沒有9妹骨子裡那種農民堅苦耐勞的精神,也是絕對達不成的。


我們看起來輕鬆愉快的農家生活,實際上確實實打實的“體力活”,每天堅持拍視頻更新,更是給原本就辛勞的農作生活加了負擔。


只要對短視頻行業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無論內容好不好,更新頻率一旦跟不上,就會被淹沒在人海里。但是愛上拍視頻和大家分享生活的九妹都堅持了下來,還增加到了每天三條視頻的頻率,甚至還帶動了村民們一起拍視頻。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隨著詢問能不能買水果的粉絲增多,九妹開始籌劃開網店賣水果,由侄子張陽城帶領的團隊負責運營。在一年多的時間裡,通過“巧婦九妹”賣出的各類水果超過了300萬斤。


這麼多農作物從哪裡來?除了九妹自家的水果,還有村裡其他家庭種植的作物。原本和其他村民無異的尋常九妹,帶動了全村的農作物銷售,2018年,九妹幫鄉親們賣掉了近800噸水果,實現了超過1500萬元的銷售額。


如今村民們都指望著九妹幫他們給農作物賣個好價錢,靈山電商數量達到3000家,四五百人都靠電商這個新行業生活著,連政府都給他們蓋起一座電商大樓。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利用生於農村長於農村這個優勢在鄉間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來自河南鄭州的付永、柴現恩、張詳威三位農業技術專家和七名諳熟新媒體技術的年輕人成立了“付老師種植技術團隊”。


他們的內容,就是把那些農民最需要的農作技巧做成視頻和圖文發到網上:白瓜瓜蔓上只留一個瓜、番茄如何物理防蟲不打藥……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付老師種植團隊視頻

湖南懷化的侗族農民“網紅”石秋食註冊了名為“鄉野丫頭”的賬號,給網友們分享獨特的侗族文化。


視頻裡,石秋食刨過野菜、扒過雞窩、撈過青苔,還用自己上山下河親手採到的新鮮食材,做出了炒臘肉、鰍魚荷包蛋等上百道侗家美食。


無論是對侗族傳統文化感興趣的人,還是資深“吃貨”,都被她捕獲了眼球,“秋子”如今已經坐擁200多萬粉絲。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鄉野丫頭

在鄉村發展機會越來越多的大背景下,農民在整個鄉村振興和產業裡扮演的角色已經發生了變化。原本的單獨生產、供應原材料的角色開始向加工、儲藏、物流、銷售及電商服務配套產業延伸,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回鄉不在等於種田,而無論是電商賣貨還是旅遊業發展等等,最大限度發揮鄉村價值都需要達成以下四個策略:


一是“商品化”。以農產品為例,賣水果、賣蔬菜,不應該停留在“把手上有的東西賣了換生活費”,更該放長眼光,考慮未來商品在市場上的地位,倒逼商品定位,穩定產量和質量,實現標準化,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二是“品牌化”。只有包包和衣服有人追求“大牌”,追求“小眾精品”嗎?非也,就算是購置水果的時候,消費者也同樣會有追求品牌的傾向。提升質量,打造好口碑,有一個響噹噹的名號,這都是鄉村任何一種價值“品牌化”必不可少的內容。


三是“信息化”。當下無論是吃飯,逛超市還是去旅行,大家做的第一件事都會是——上網查查資料。但是鄉村網絡信息依然有著很大的空缺,有的村莊在某些報導中似乎有著世外桃源一般的美景,但是真的去查詢的時候缺連個好看的照片都找不到,讓人心生疑慮。要抓住時代機遇振興鄉村,必須推進鄉村與網絡之間的信息融合,一邊適應農村生活方式,一邊改變其“待字閨中”一般的封閉性,實現更大的流量和增長。


四是“本土化”。如果說前面幾個策略都是技術層面的,那麼本土化就是實現鄉村振興長遠發展的“頂層設計”。因地制宜認清村莊的特點,長處和劣勢,然後進行接地氣、可操作的規劃,並且充分利用特色文化維持行業的獨特性,避免替代品一大堆的窘境,才能保證村莊的發展不是一兩位網紅、一兩家民宿或者一兩個年頭的事情。


什麼時候才能在鄉下有更好的發展?現在就是最好的時代!用敢於嘗試沒見過的林中野果的勇氣、風雨裡耕作不息的堅韌、總結農作經驗的學習能力來把握鄉村發展新機遇,每位尋常農民都能實現更大的價值。


一年幫鄉親們賣800噸水果,銷售額超1500萬,“巧婦9妹”的成功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