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鄰居和熟人總想繞路走避開是什麼情況?

肆意風範2018


根據你的描述,你不願意與熟人聊天的原因是因為性格內向,放不開。其實,從心理學上看,這屬於泛社交障礙,屬於一種危險的人格特徵,具體表現為社交宿醉。

社交宿醉

社交宿醉(social hangover)最早由語言學者蕭娜·考特爾(Shawna Courter )提出,指的是內向性格的人在經歷了高強度的社交後會出現出汗、疲勞等宿醉後的症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胸悶、呼吸困難。

對於一個內向者來說,他們的能量來自內心而不是外界,所以,高強度的社交不僅不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反而會給他們造成很多的困擾,長期得不到獨處對他們而言一種壓抑,不合群,可能只是表面孤獨,合群了,卻是真的內心孤獨。

擺在內向者面前的選擇,一個是來自內心舒適區的需要,一個是對外界刺激環境的不適應,要麼脫離舒適區,要麼擴大舒適區。

舒適區、拉伸區、恐慌區

認知心理學上,將心理距離具體化為舒適區、拉伸區、恐慌區,內向者長期待在舒適區內,導致了他們遠離了社交,那麼,內向的人真的不需要社交嗎?

答案是否定的,內向的他們其實更需要來自人際關係的力量,而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主動去了解別人,主動去溝通,一次次走出安全區,便不會再害怕了。

不要被內向所束縛

心理學上一再強調,內向和外向本就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並沒有好壞之分,而且也沒有絕對的內向者和外向者。

心理學博士Brian Little曾說過,覺察到自己是外向者還是內向者有助於瞭解自己,但我們不應該被性格所束縛。我們應該找到自己的自由的特性,去發現那些你最在意的東西。

接納自己的內向,試著判斷什麼場合讓你覺得舒適,什麼場合是你非常抗拒的,什麼場合又是可以激發你的表現欲的,這樣一來,你就能在外向和內向之間找到屬於你的平衡點。

自我孤立

這種人格很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自我孤立,自我孤立是一種逃避和抗拒社交的不健康的長期狀態。

心理學研究表明自我孤立很容易讓人陷入焦慮,因為它並不是一種主動選擇的、獨立的能讓內心平靜的生活狀態,而是一種逃避的行為。

我們瞭解自己的方式其實大部分來自於他人,我們能通過不同的人瞭解到自己的不同面。而自我孤立無疑也減少了我們認識世界和自己的機會,社會連接的減少會直接導致我們自我價值感的降低。

自我孤立不僅讓自己遠離了人群,同樣也拒絕了那些真正想關心瞭解我們的人。即使是家人或者最親密的朋友都需要我們付出時間和精力去保持互動,更不要說那些我們還不熟悉的人了。

我們知道,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漫漫的人生路途中,能夠有彼此溫暖的人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要害怕被拒絕,只有當你邁出了你的舒適區,你才能看到世界之大,人性之美。尋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社交距離比簡單粗暴地拒絕社交更能讓我們保持身心健康。


第一心理


民間有語曰:遠親不如近鄰,近鄰不抵對門。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並非全部如此,有的人會在看見鄰居和熟人後,繞道而行。那麼,他們是什麼情況呢,有書君認為,以下幾點或許可以說明:

一、面和心不和。

""口是心非""""表裡不一"",中國有很多成語來形容面和心不和,在紛繁複雜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確實面對著很多這樣的人或事,表面上熱情親切的鄰居或熟人,可能就是背後給你潑冷水的人;而中國人注重面子和禮節,即使這樣的人被揭穿以後,彼此也不會撕破臉,只是在能繞道而行的時候,絕對不會見面打招呼。

二、性格使然。

不得不說,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性格外向型的,就有性格內向型的;有善於交際的人,就有不善言辭的人。

小君就是一個性格內向的人,即使在公司和同事交往,也是""惜字如金"",除了工作上的事宜,幾乎沒有別的交集。如果在大街上遇到熟人和鄰居,小君更是覺得""痛苦"",過去打招呼還要找話題,本來自己就不擅長,在""尬聊""了幾次後,小君看到鄰居和熟人,開始選擇繞道而行。

三、嫌“麻煩”。

全世界都有一個""朝陽大媽""式的鄰居或熟人,不管你跟她的熟悉程度是什麼水平的,她見到你後總會親切的""窺探""各種隱私信息。

比如:結婚沒?談對象不?在哪工作,收入多少?等等,諸如此類。而現在的年輕人,比較追求自我,不喜歡被人""窺探"",時間久了,看到這樣的鄰居或熟人後,他們自然會繞道而行。

以上是有書君的回答,希望對屏幕前的你有所幫助,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見或看法,歡迎留言和有書君交流。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看到這個問題,其實我是想看答案的,因為我也是這種情況。

回答裡都說了是社交恐懼症、自我孤立,到作為有同樣經歷的人是怎麼想的呢?

住在村子裡面的時候沒有這種情況出現,我是在初中去到城裡住之後才這樣的,家裡的親戚也都在附近,回家的或者出去的時候往往想繞著走。一是怕碰見不知道說什麼會尷尬,二是給我談一些大道理,很不舒服。

個人性格內心是肯定的,更多的是感覺家裡人不理解自己,不一樣的觀念很麻煩,而長輩的灌輸不容反駁,反駁就會拿出他們幾十年的經驗告訴你,他們才是對的,這個時代還是他們的時代,聽他們的就對了。

我本來就是有很多想法的人,但是得不到他們的支持,還是懶得跟他們說了,自己處理自己的事情,也挺好的。

實話真的是與其跟一個陌生人聊天,說說一些理想的事情,也不願意跟自己家人討論這些,畢竟從來沒聽過支持,聽到反對只會讓自己難受,倒不如讓陌生人訴說,支持最好,不支持也不會太在意。

我也想過改變現狀,可是拿我這十來二十幾年的經歷去說服他們很難,不能強硬,不能道理,說有的話說出去都成了年少輕狂的話語。

忘了多久沒跟家裡聯繫了,沒有什麼喜可報,有些憂愁也不能說,當個人情冷淡的人也挺好,聽不到那些自己不喜歡聽的話,在外挺好。


詩夢零號鋪


看了你的描述,見到熟人繞道走和你內向的性格有一定關係,但更大程度上緣於你過去在與人交往中受到過傷害。你提到你的婆家人比較虛偽,你過去和婆家人打交道的過程中領教到他們當面一套背地一套的做派,受到了傷害。其實,你不排斥和外界的所有交流,只是討厭老公家的親戚,不願和他們過多來往。

你看到鄰居和熟人就想繞道走,並不是社交恐懼症的表現。患有社交恐懼症的人會過分的畏懼和恐懼外界的某些場景,他們雖然也很渴望和外界交流,但是焦慮害怕的反應往往難以控制,阻礙他們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你的情況是,因為你覺得熟人中沒有談得來的,你對和熟人交往失去信心,就自己減少了這種交往。這樣的心理也很正常。

封閉自己,逃避拒絕社交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狀態。看你的描述,你顯然將與鄰居和婆家交往的不愉快的經驗推廣到別的陌生人,覺得別人對你都不是真心的。和別人交往中不輕易交心,有所保留,是正常的自我保護心理。一旦發展過了頭,覺得世間不存在真情實意,這是一種過激的反應,是病態的心理狀態。看得出來,你並不享受現在的自孤立的狀態。繼續封閉自己,只會加深猜忌和失望,讓你自己痛苦。


自我孤立非但不會讓那些想傷害我們的人遠離我們,反而會將關心我們的人擋在門外。我建議你可以先走出去,試著與別人交往,接納別人的關心,建立正常的聯繫。這樣,你才能走出過去不

不好的體會,感受到人與人交往的真情實意。



職場火鍋


這屬於社交恐懼症的表現之一,不要被這個名頭嚇到以為是什麼嚴重的心理障礙。這種情況大部分人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尤其是現在社交多元化、文化多元化,你平時見到人可能說句話都愁,但網絡社交、虛擬社交可能會很活躍。

總歸人是社交屬性的動物,儘管在社交時有這樣或那樣的不適,但社交帶來的歸屬感、認同感、自我實現的需要、被尊重的需要還是能帶給人們大大的滿足。所以大部分人還是通過及時調整心理狀態、行為習慣等來贏得更好的社交體驗。

對社交恐懼症不妨試試如下調節方式。

1、接納自我

不喜歡社交的人往往對自己評價比較低,有強烈的挫敗感。這時不妨放下對自己的挑剔、批判與責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的自己。接納自己,在點滴進步中獲得自信與活力。

2、認知重建

所有人都活在眾人的評判之下,他人的評判有助於我們約束自己、修正自己。但過度在意他人的看法,會喪失對自己公允的評判。例如不太愛說話,可以是話少安靜的優點,也可以給人木訥的認知,而這大部分取決於主觀判斷。要對自己的性格特點有正確的認識,性格沒有好壞。

3、訓練社交技能

可以有意識地鍛鍊自己與人交談、當眾發言的能力,慢慢地你會發現社恐改善好多。


魯南製藥安神補腦液


我以前也是這樣,在剛下學的時候。因為那是特別自卑不知道幹什麼,總想一個人獨處。慢慢的出去打工以後,回來就好多了,因為接觸人多了,也願意跟喜歡的人聊天了。也沒那麼多顧慮了,以前怕別人不願理自己,現在,我向你打招呼,就算不理,也不會在乎了,什麼事,什麼人,一笑而過。


大黃和多多


一,內向的人不喜歡扎堆聊天,更不喜歡與人交際過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其實是好事情,但是,碰到熟人不打招呼,就不太好了;比如:早啊!你起的也蠻早的嘛!買早點嗎?一樣去超市嘛?帶寶寶下去玩?狗狗好可愛啊!這大堆的招呼語夠應付了吧?

二,簡單的禮貌用語,一般性的禮節問候,對任何人而言不是難事,千萬不要以內向當做失禮的理由,除非他們不睬你,那麼,你也沒必要熱情的打招呼了,若是人家給個微笑或點頭,你就可以回應一下了;

三,你婆婆家裡的人比較虛偽,這是社會現象,他們看不到你的優點,或許不喜歡你,對你設防,或許你們會有一些分岐。

即使如此,你也要以禮相待,任可讓對方承擔不義的責任,自己也得大大方方的,不要與家裡人記較得失。

四,人只有放下心事,才能夠愉快的生活,因此,把正能量的事情存儲在心裡,那樣你的心裡處處將是陽光和溫暖。





路人粉莉莉


看見鄰居和熟人總想繞路走的心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性格原因

繞路走,主要還是因為你性格比較內向,不喜歡和人打交道,不喜歡社交,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性格,比較難以改變。

性格內向的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與外面的世界很難相容,所以不管是遇到什麼人,有時候甚至是家裡的親戚來,也很少主動打招呼的,更不用說去對一些比較不熟悉的人主動問好,這是性格使然,沒有什麼可說的!

2,自卑心理

如果不是性格原因,那可能就是一種自卑心理!

由於本身的一些不足的原因,可能是自己長得不好看或是太高太矮太胖太瘦等原因,導致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所以在人前人後,都覺得抬不起頭來,這樣,就不可能會主動與他人打招呼了!

還有一個原因是沒錢,沒錢的人,通常心裡會比較自卑,畢竟,樣樣不如人,沒什麼好說的,自然不喜歡與他人多說話!

或是自己家庭方面的原因,不喜歡與他們多交流,這也是一個原因!

所以說,看見鄰居與熟人就避開的人,要麼是性格使然,要麼就是自身某些方面的原因,導致心裡覺得很自卑,所以,才會刻意逃避社交,不與他人多交流!


刀豕之言


我也是這樣,經常希望不要碰到鄰居或者熟人,遠遠看到了也假裝沒看到,趕緊繞開。有時候在刷手機,突然見有電話或者微信進來,也不想接,第一反映就是掛掉。

年紀越增長,越不想遇到熟人。實在沒辦法碰到了,有時候也很尷尬,不知道聊什麼。反倒是工作比較好,大家各自有分工,每天🈶️任務,有工作,大家很明確溝通的內容,和想要達成的結果。最怕熟人寒暄,更怕熟人之間傳話,一句無心的話在熟人圈裡傳開,越傳越可怕,越描越黑,到最後自己根本都懶得解釋。所以相見不如懷念,如果沒有事情,純粹寒暄,假話客套,能免則免。

每個人的興趣,關心的東西也不一樣,你說東,他說西,也沒有必要勉強。


梧桐


這可能和你的性格有關,一般性格內向的人幾乎沒有社交,都比較宅。不喜歡於外界打交道,導致見熟人面不想打招呼。

這種情況一定要克服,不能逃避,越是逃避,當時候越是宅,嚴重的會導致心理問題。總感覺別人都會以一種異樣的目光看你,對你不懷好意,所以平常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都應該和周圍人打交道。

多一個人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沒有朋友的人在社會上很難立足,。所以性格內向的一定要克服不能逃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