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讀」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項訓練21篇(含答案及譯文)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項訓練21篇(含答案及譯文)

「初中生必讀」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項訓練21篇(含答案及譯文)


中考課外文言文專項訓練21篇

文末有電子版獲取方式!


一、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戴胄犯顏①執法

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為大理少卿。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幾,有詐冒事覺者,上欲殺之。胄奏:“據法應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對曰:“敕者出於一時之喜怒,法者國家所以布⑥大信於天下也。陛下忿選人之多詐,故欲殺之,而既知其不可,復斷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執法,朕復何憂!”胄前後犯顏執法,言如湧泉,上皆從之,天下無冤獄。

【註釋】①犯顏:冒犯君主的威嚴。②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資蔭:資即資格;蔭指封建時代子孫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賞。⑤流:把犯人放逐到邊遠的地方服勞役。⑥布:昭示。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未幾,有詐冒事

②陛下忿選人之多詐

欲殺之

④天下無冤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上以選人多詐冒資蔭,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結合文意簡要分析戴胄的品質。(4分)


參考答案:

1. ①覺:(被)發現 ②忿:憤恨 ③故:所以 ④獄:案件

每題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選拔人才中發現不少人假冒有曾做過官的資格或曾受過封賞,下令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處死。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讓我失信於天下嗎?③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戴胄向太宗進諫,提出不同意見,可見他是一個忠誠耿直的人,正直無畏,秉公守法,不畏權貴,據理力爭。他嚴格依照法律處理犯事的官員,可見他是一個忠於職守、嚴於執法的人。

每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譯文】

皇上(唐太宗李世民)因兵部郎中戴胄忠誠清廉公正耿直,提拔他做大理寺少卿。(一次)皇上因在選拔人才中發現不少人假冒有曾做過官的資格或曾受過封賞,下令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處死。不久,有個假冒資歷的人被發現了,皇上要處死他。戴胄上奏說:“依照法律(這個人)應當被流放。”皇上大怒:“你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讓我失信於天下嗎?”戴胄答道:“皇上的命令出於一時的喜怒,法律是國家用來向天下昭示大信用的。皇上痛恨被選拔的人當中很多有欺詐行為,所以要殺他們。皇上已經知道不能這樣,再交由法律裁決,這正是忍耐小的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皇上(稱讚戴胄)說:“你擅於依法辦事,我又有什麼值得擔憂的呢!”戴胄前後多次冒犯皇上嚴格執法,爭辯的言論如泉水湧出一般,皇上都依照他的決斷,天下就沒有了冤案。


二、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何嶽軼事

秀才何嶽,號畏齋。曾夜行拾得銀貳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其留金也。旦日攜至拾銀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①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畏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數金乎?”其人感謝而去。

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畏齋,中有數百金,曰:“俟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託以寄去。

夫畏齋一窮秀才也,拾金而還,暫猶可勉③; 寄金數年,略不動心,此其過人也遠矣!

【註釋】① 封識(zhǐ):封存的標記。②利:貪圖。③暫猶可勉: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起貪心。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其人感謝而

他日來取

教書於宦官家

略不動心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其留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問其銀數與封識皆合,遂以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別用四個詞概括文中寫到的兩件事,並說說為什麼作者認為何嶽第二次的行為比第一次更難能可貴呢?(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4分)①離開,離去。②等候,等待。③曾經 ④一點也不,絲毫不。


2.(6分)

⑴不敢和家裡人說這件事,擔心家人會勸告他把銀子留下。

(2分,錯一處詞語解釋扣一分,扣完2分為止)

⑵何嶽問那人銀子的數目和封存標識,回答全都符合,於是就把銀子還給了他。

(2分,錯一處詞語解釋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補一處扣1分,扣完2分為止)

⑶(何嶽)聽說那官員的侄子,因為別的事來到南方,並不是來取箱子。

(2分,錯一處詞語解釋扣一分,扣完2分為止)


3.(4分)路不拾遺(或: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作者認為抵禦長期的誘惑更難。畏齋生活困難,而那箱錢一直存在他身邊,如果他意志不堅定,很可能找一些藉口把錢先用了。(2分)


【譯文】

有個秀才叫何嶽,號畏齋。曾經再一次走夜路的時候撿到200兩銀子,不敢跟家人說,怕他們勸自己留下這筆錢。第二天早上帶著銀子來到撿錢的地方,看到有一個人找了過來,問了他銀子的數目和封識(封印的標識),全都吻合,就還給了那個人。那人希望分給何嶽一些銀兩表示感謝,何嶽說:“如果我撿到這些銀子而不告訴任何人,這些不就都是我的了麼,難道我會在乎這點?”那個人千恩萬謝的離開了。

何嶽又曾經教書與官宦之家,那家的官員因為有事進京,把一個箱子交給何嶽保管,裡面有幾百兩銀子,說:“過一段時間來取。”走了好幾年,毫無音訊,聽說這個官員的侄子因為其他的事情到南邊來,並不是為了取回箱子。於是託他把箱子帶過去。秀才何嶽,只是一個窮書生而已,撿到錢歸還,在短時期內還可以勉勵自己不貪心;那金錢寄放在他家多年,而他毫不動心,這種高尚的品質遠遠超過了普通人。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遺行室①,奔入伏焉。狼自苫②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顧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③之法吹之。極力吹移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註釋】①行室:田間休息處。②苫:用草編成的遮蔽物。③豕:豬。

1.解釋加點詞語。(4分)

(1)一屠行 ( )

(2)顧無計可以之( )

(3)直不能屈( )

(4)遂之以歸 ( )

2.翻譯句子。(6分)

①一屠暮行,為狼所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顧無計可以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遂負之以歸。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選文中哪些詞語寫出了狼對屠的威脅,哪些詞語寫出了屠的機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故事中的狼是兇殘的,屠夫雖然只有一把“___________”的小刀,卻用它戰勝了狼,從而說明____________。(2分)


參考答案:

1. (1)晚上 (2)使……死 (3)大腿 (4)揹著

【評分】每題1分,共4分。


2.

①一個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後面受到狼的)逼迫。

②屠夫也沒有辦法殺死狼。

③屠夫於是把狼背了回家。。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狼的威脅:逼 屠的機智:伏、捉、割、吹、縛

4.不盈寸 擁有勇敢和機智就可以戰勝兇狠的敵人。

【評分】每點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譯文】

一個屠夫傍晚行路,被狼(跟在後面受到狼的)逼迫。大路旁邊有夜裡耕田時所遺留下來的屋子,屠夫就跑進屋裡躲了起來。狼從草蓆中把爪子伸了進去。屠夫急忙捉住它的爪子,讓狼逃不走。可是屠夫也沒有辦法殺死狼。屠夫只有一把一寸不到的小刀,於是割破狼爪子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來吹狼。屠夫用盡全身力氣吹了一會兒,覺得狼動得沒那麼厲害了,這才用帶子把狼捆縛住了。出來一看,那狼的全身已經脹得像牛一般大了,大腿伸直不能彎曲,嘴張大閉不上。屠夫於是把狼背了回家。如果不是屠夫怎麼能想出這樣的計謀呢。


四、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4分)

蒲留仙寫書

蒲留仙先生《聊齋志異》,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非僅抗於左史、龍門①也。相傳先生居鄉里,落拓無偶,性尤②怪僻,為村中童子師,食貧自給,不求於人。作此書時,每臨晨攜一大磁罌③,中貯苦茗,具淡巴菰④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見行道者過,必強執與語,搜奇說異,隨人所知;渴則飲以茗,或⑤奉以煙,必令暢談乃已⑥。偶聞一事,歸而粉飾之。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⑦。故⑧筆法超絕。

【註釋】①左史、龍門:指左丘明和司馬遷。左丘明著《左傳》,司馬遷生於龍門。②尤: 格外,十分。③罌: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④淡巴菰:菸草的舊音譯名。⑤或:有時。⑥已:止,停止。⑦蕆(chǎn):完成。⑧故:所以,因此。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每晨攜一大磁罌

②必令暢談

③必強與語

如是二十餘寒暑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食貧自給,不求於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置行人大道旁,下陳蘆襯,坐於上,煙茗置身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如是二十餘寒暑,此書方告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筆法超絕與前文的哪些詞句相照應?(2分)(原文回答)筆法超絕原因是什麼?(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到 ② 才 ③拉 ④像這樣


2.

(1) 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於人。

(2) 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

(3) 像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


3.(4分)

(1)用筆精簡,寓意處全無跡相,蓋脫胎於諸子。

(2)① 搜奇說異②歸而粉飾③持之以恆

【譯文】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志異》,用筆精確簡約,他寓意的地方不著痕跡,他的筆法脫胎於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馬遷學的。傳說蒲松齡先生住在鄉下,境遇落魄沒有伴偶,性格特別怪僻,當村中孩子的老師(就是私塾老師),家中貧窮自給自足,不求於人。創作這本書時,每到清晨就拿一個罐子,裡面裝著苦茶,而且還拿一包菸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墊著蘆襯,坐在上面,煙和茶放到身邊。見行人經過,一定強留他們和自己談話,蒐羅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異的傳說,和人聊天的時候知道了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給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煙,一定讓(那些行人)暢談才可以。每聽說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筆修飾而記錄下來。像這樣二十多年,這本書才完成。所以他的筆法非常絕妙。

五、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於令儀誨人

曹州①於令儀者,市井人②也,長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頗豐富。一夕,盜入其家,諸子擒之,乃鄰舍子也。令儀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為盜耶?”曰:“迫於貧耳!”問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恐。謂曰:“爾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感慚,卒為良民。(摘自《澠水燕談錄》)

【註釋】① 曹州:古地名,今山東曹縣。 ② 市井人:做生意的人。 ③ 長厚:為人忠厚。 ④ 忤:觸犯。 ⑤ 寡悔:很少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 ⑥十千:即一萬銅錢。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如其欲

②既

鄰舍子也

④恐為人所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豐富。

②汝素寡悔,何苦而為盜耶?

③盜大感慚,卒為良民。

3.從於令儀身上你學到了什麼?文章揭示了什麼現實意義?((4分)


參考答案:

1.①給 ②離開 ③竟然或原來 ④追問

【評分】每題1分,共4分。


2.

①他為人忠厚不得罪人(或不觸犯法律),晚年時的家道頗為富足。

②你一向很少做對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或:為人小心謹慎,很少做錯事的),(如今)為什麼做起小偷來了呢?

③那小偷深感慚愧,後來終於成了善良的人。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教育別人要講究方法。或:用寬大的胸懷挽救失足者。文章揭示的現實意義是,對於別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斷性的結論,要分析事件的原因,要有原諒和向善的心,這樣就能贏得他人的尊敬。(意思對即可)

【評分】每問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譯文】

於令儀,是個商人,他為人忠厚不得罪人,晚年時的家道非常富足。有天晚上,一名小偷侵入他家中行竊,被他的幾個兒子逮住了,發現原來是鄰居的小孩。於令儀問他說:“你一向很少做錯事,有什麼苦衷要做賊呢?”小偷回答說:“為貧困所迫罷了。”於令儀再問他想要什麼東西,小偷說:“能得到十貫錢足夠穿衣吃飯就行了。”於令儀依照他的要求給了他。小偷已經離開,於令儀又叫住他,小偷大為恐懼。於令儀對他說:“你十分貧窮,晚上帶著十貫銅錢回去,恐怕你會被人追問的,留下錢財,到了明天再拿走。”那小偷深感慚愧,後來終於成了善良的人


六、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孟子之少也,既學而歸,孟母方績,問曰:“學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斷其織。孟子懼而問其故。孟母曰:“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夫君子學以立名,問則廣知,是以居則安寧,動則遠害。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孟子懼,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選自《列女傳》

1、解釋加點的斜體字 (4分)

(1)學而歸

(2)孟母

(3)孟母

刀斷其織

(4)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2、翻譯。(6分)

(1)子之廢學,若我斷斯織也

(2)君子謂孟母知為人母之道矣

(3)今而廢之,是不免於斯役,而無以離於禍患也。

3.孟母是一個怎樣的人,試闡述理由(4分)


參考答案:

1.(1)已經 ( 2)正在 (3)用 (4)拜師學習


2.

(1)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

(2)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3)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


3.圍繞用孟母身體力行教育孩子即可,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譯文】

孟子小的時候,有一次放學回家,他的母親正在織布,(見他回來,)便問道:“學習怎麼樣了?”孟子(漫不經心地)回答說:“跟過去一樣。”孟母(見他無所謂的樣子,十分惱火,)就用剪刀把織好的布剪斷。孟子見狀害怕極了,就問他母親:“為什麼要發這樣大的火?”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如同我剪斷這布一樣。有德行的人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聲,問才能增長知識。所以平時能平安無事,做起事來就可以避開禍害。如果現在荒廢了學業,就不免於做下賤的勞役,而且難於避免禍患。”孟子聽後嚇了一跳,自此,從早到晚勤學不止,把子思當做老師,終於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認為孟母懂得做母親的法則。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4分)

賣酒者傳

魏禧

萬安縣有賣酒者,以善釀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問:“汝能飲酒否?”或傾跌破瓶缶,輒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歸。由是遠近稱長者。

裡中有數聚飲平事①不得決者,相對諮嗟②。賣酒者問曰:“諸君何為數聚飲相諮嗟也?”聚飲者曰:“吾儕③保甲貸乙金,甲逾期不肯償,將訟。訟則破家,事連吾儕,數姓人不得休矣!”賣酒者曰:“幾何數?”曰:“子母④四百金。”賣酒者曰:“何憂為?”立出四百金償之,不責券⑤。

客有橐⑥重資於途者,甚雪,不能行。聞賣酒者長者,趨寄宿。雪連日,賣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贏錢買酒肉相飲啖。客多負,私怏怏曰:“賣酒者乃不長者耶?然吾已負,且大飲啖,酬⑦吾金也。”雪霽,客償博所負,行。賣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錢買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將不肯大飲啖。”盡取所償負還之。

魏子曰:吾聞賣酒者好博,無事則與其三子終日博,喧爭無家人禮。或問之,曰:“兒輩嬉,否則博他人家,敗吾產矣。”嗟乎!賣酒者匪唯長者,抑亦智士哉!

(選自《魏叔子文集》,有刪改)

【註釋】①平事,商量事情。②諮嗟:嘆息。③儕:chái,同輩,同類的人。④子母:利息和本金。⑤責券:求取證據。⑥橐:tuó,口袋,名詞作動詞,“用口袋裝”的意思。⑦酬,這裡是“花費”的意思。

1.解釋下列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

善釀致富。

⑵或童婢沽……

⑶甲期不肯償,將訟

⑷聞賣酒者長者,寄宿。

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諸君何為數聚飲相諮嗟也?

⑵雪連日,賣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贏錢買酒肉相飲啖。

⑶嗟乎!賣酒者匪唯長者,抑亦智士哉!

3.選文表現了賣酒者的哪些品行?請結合具體事例分條說明。(4分)


參考答案:

1.(1)憑藉、依靠。 (2)派遣,打發。 (3)超過。 ⑷快步走。


2.

⑴諸位為什麼多次聚在一起飲酒,相互嘆息呢?

⑵雪一連下了幾天,賣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賭博,並把贏來的錢拿來買酒買肉一同吃喝。

⑶唉!賣酒人不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

(1)誠信經營。例如,兒童或女人來買酒,一定要問買酒給誰喝。

(2)樂於助人。例如,為別人還債。

(3)善解人意。例如,擔心客人不能盡情吃喝,採用了與客同博贏錢買酒肉的方式待客。

(4)智慧理家。例如,無事在家與三子終日博,保護自己的家產。

【評分】每條1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譯文】

萬安縣有個賣酒的人,憑藉精湛的釀酒技術而致富。一生從不欺負別人。有的人派遣兒童、女人來買酒,賣酒者一定問:“你能飲酒嗎?”有的人(來買酒的)走路不穩跌倒摔破了裝酒的器皿,賣酒者總是從自己家裡拿出瓶子,重新裝好酒。讓(買酒的人)拿著回去。因此,遠遠近近的人都稱讚他是有德行的人。

鄉里有人多次聚在一起飲酒,商量事情不能決斷,相互嘆息。賣酒的人詢問道:“諸位為什麼多次聚在一起飲酒,相互嘆息呢?”聚在一起喝酒的人說:“我們為某甲向某乙借貸提供了擔保,某甲超過期限不肯還貸,將要被起訴。如果被起訴就會傾家蕩產,事情就會牽連到我們,我們幾家人就不得安息了!”賣酒者詢問:“你們擔保了多少錢?”他們回答:“本息一共四百兩。”賣酒者說:“這有什麼發愁的呢?”立即拿出四百兩幫他們償還了貸款,並不求取借據。

有個用口袋揹著很多東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著下大雪,不能繼續前行。聽說賣酒者是有德行的人,快步走到他家寄宿。雪一連下了幾天,賣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賭博,並把贏來的錢拿來買酒買肉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時候是賭輸了,私下不高興地說:“賣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嗎?然而我已經輸了,還要大吃大喝,花費從我這贏的錢。”雪停之後,,客人兌現了賭博所輸的錢,準備出發。賣酒者笑著說:“哪有主人竟用客人的錢買酒肉的道理?天氣非常寒冷,不以博弈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賣酒者把從客人那裡贏來的錢如數還給了他。

魏先生說:我聽說賣酒者喜好賭博,沒事就和自己的三個兒子終日賭博,爭執起來沒有家人之間的禮節。有人問他,他說:“兒子們好玩耍,不這樣他們就會和別人賭博,敗壞我的家產了。”唉!賣酒人不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八、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14分)

江乙對荊宣王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註釋】①逆:違抗 ②不信:不誠實,不可靠。

1.解釋加點詞語(4分)

(1)子無敢我也

(2)天帝使我百獸

(3)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乎?

(4)虎不獸畏己而走也

2.翻譯句子 (6分)

(1)子以我為不信

(2)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3)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3.從這則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語 : (2分)

4.這個故事啟示我們:

(2分)


參考答案:

1.(1)吃(2)做……領袖(3)逃跑(4)明白


2.

(1)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

(2)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

(3)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


3.狐假虎威。


4. 這個故事主要的意義不在於表現狐狸的聰明,而在於揭露它的狡猾,指出:有的壞人為了欺負好人和幹壞事,總要找到一種勢力作為靠山,打著一塊招牌,掩護自己,嚇唬別人。善良的人們,要學會識破這種騙術。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裡,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象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九、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①,與母湛氏同居。同郡範逵(kuí)②素知名,舉孝廉③,投侃宿。於時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qìng)④,而逵馬僕甚多。侃母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髮委地,下為二髲(bì)⑤,賣得數斛(hú)米,斫(zhuó)⑥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剉(cuò)⑦諸茬⑧以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皆無所乏。逵既嘆其⑨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為美談。”侃乃返。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晫(zhuó)、顧榮諸人,大獲美譽。

【註釋】 ①酷貧:非常貧困。②範逵:人名。③舉孝廉:被舉薦為孝廉。④室如懸磬:屋裡就像掛著石磬一樣。形容窮得什麼也沒有。懸:掛;磬:樂器,中空。⑤下為二髲:剪下來做成兩條假髮。髲:假髮。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墊。⑨其:指代陶侃。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同郡範逵

知名 素:( )

②悉割半為 薪:( )

③明去 旦:( )

④侃猶不 返:( )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

②逵既嘆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

③路已遠,君宜還。

3.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試闡述理由。(4分)

答:


參考答案:

1.①素:向來,一向。②薪:柴,柴禾。③旦:天亮,早晨。④返:回去。

【評分】每題1分,共4分。


2.①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②範逵既讚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慚愧。③路已經很遠了,你應該回去了。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陶母是一個重視友情,重視功名,有主見、敢擔當的人;也是一個疼愛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的人。理由:當孩子想款待朋友,卻因家庭貧困受到難為時,陶母竭盡家庭所有滿足孩子的願望。

【評分】每問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如果有學生對陶母的做法並不認同,只要自圓其說,即酌情得分。


【譯文】

陶侃年少時就有大志,家境卻非常貧寒,和母親湛氏住在一起。同郡人範逵一向很有名望,被舉薦為孝廉,有一次想要投宿到陶侃家。當時,冰雪滿地已經多日了,陶侃家一無所有,可是範逵車馬僕從很多。陶侃的母親湛氏對陶侃說:“你只管到外面留下客人,我自己來想辦法。”湛氏頭髮很長,拖到地上,她剪下來做成兩條假髮,賣頭髮得的錢換到幾鬥米。又把支撐屋的柱子都砍下一半來做柴燒,把草墊子都剁了做草料餵馬。到傍晚,便擺上了精美的飲食,隨從的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顧。範逵既讚賞陶侃的才智和口才,又對他的盛情款待深感愧疚。第二天早晨,範逵告辭,陶侃送了一程又一程,快要送到百里左右。範逵說:“路已經走得很遠了,您該回去了。”陶侃還是不肯回去。範逵說:“你該回去了。我到了京都洛陽,一定給你美言一番。”陶侃這才回去。範逵到了洛陽,就在羊晫、顧榮等人面前稱讚陶侃,使他廣泛地得到了好名聲。


十、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陶公①性檢厲,勤於事。作荊州時,敕船官悉錄鋸木屑,不限多少。鹹不解其意。後正會②值積雪始晴,聽事③前除雪後猶溼,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官用竹,皆令錄厚頭④,積之如山。後桓宣武⑤伐蜀,裝船,悉以作釘。

【註釋】①陶公:陶侃,字士行,晉朝鄱陽人,曾任侍中、太尉、荊江二州刺史。②正會,元旦集會。③聽事:處理政事的廳堂。④厚頭:剩餘的比較大的竹塊。⑤桓宣武:桓溫,曾任大將軍、大司馬。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不解其意 鹹( )

(2)積雪始晴 值( )

(3)聽事前除雪後

溼 猶 ( )

(4) 悉作釘 以( )

2.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陶公性檢厲,勤於事

(2)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

(3)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無所妨。

3.文中寫了哪兩件事?表現了陶公是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話概況。(4分)


參考答案:

1.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含義。(4分)

(1)不解其意 鹹(全、都)

(2)積雪始晴 值(遇到,碰上……的時候。)

(3)聽事前除雪後溼 猶 (還)

(4) 悉作釘 以(用來)


2.請將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1)陶公本性節儉,在做事上非常勤快。

(2)都用鋸木屑覆蓋在地面上,(人們出人)一點也不受妨礙。

(3)這時陶公就讓人用木屑覆蓋在上面,人們出入一點都不受到妨礙。


3.積存廢棄鋸木屑,雪後覆地;積存竹頭,造船時做竹釘。陶公是一個節儉、勤勉的人。(4分)


【譯文】

陶侃性情儉省而嚴厲,對政事十分勤勉。他任荊州刺史時,命令監造船隻的官員把鋸木屑全部收集起來,不論多少。大家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後來正月初一大會僚屬,恰好遇到久雪初晴,大堂前的臺階雪後還很溼。這時陶公就讓人用木屑覆蓋在上面,人們出入一點都不受到妨礙。

官府用的毛竹,陶侃總是命令把截下的根部收集起來,(以至於)堆積得像山一樣。後來桓溫伐蜀,把戰船組裝起來的時候,都用這些竹頭作釘。


十一、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靈公好婦人而丈夫飾者,國人盡服之。公使吏禁之,日:“女子而男子飾者,裂其衣,斷其帶。”裂衣斷帶相望,而不止。晏子見,公問曰:“寡人使吏禁女子而男子飾者,裂斷其衣帶,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對曰:“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公何以不使內勿服?則外莫敢為也。”公日:“善。”使內勿服,逾月,而國莫之服。

1.解釋下面句子中加點的詞語。(4分)

(1)靈公婦人而丈夫飾者 好:( )

(2)公使吏禁 之:( )

(3)則外敢為也 莫:( )

(4) 使內勿服,月,而國莫之服。逾:( )

2.翻譯下面的句子。(6分)

(1)公何以不使內勿服?

(2) 君使服之於內,而禁之於外,猶懸牛首於門,而賣馬肉於內也。

(3)逾月,而國莫之服。

3.你從這則小故事中悟出了什麼道理?(4分)


參考答案:

1.(1) 喜歡(2)代詞,代女扮男裝的行為(3)沒有人(4)超過

【評分】每題1分,共4分。


2.

(1) 君主您為什麼不讓宮中的人不要女扮男裝呢?

(2)大王讓宮內女子這樣穿,但卻在宮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門口掛牛頭卻賣馬肉.

(3) 過了一個月,齊國都城裡再沒有人(或女子)穿著這種服裝了。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上行則下效;要想糾正某種不正之風,上級的以身作則比法律制止更有效。

【評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譯文】

靈公喜歡婦女穿扮男人服飾,全國(女)人全都穿男人服裝。靈公派官吏禁止這種行為,(並且)指出:“穿扮男人服飾的女子,撕破她的衣服,扯斷她的衣帶。”(雖然人們都)看見有人被撕破衣服,扯斷衣帶但還是不能禁止。晏子進見時,靈公問道:“我派出官吏禁止女子穿扮男人服飾,撕破她們的衣服,扯斷她們的衣帶,都親眼看見還是止不住。為什麼啊?”晏子回答說:“您讓宮內(婦女)穿扮男人服飾,卻在宮外禁止它,就如同在門口掛牛頭卻在裡面賣馬肉,您為什麼不讓宮內(女人)不穿扮(男人服飾),那麼外面也就沒有人敢了。”靈公說:“好。”令宮內不要女穿扮男人服飾,過了一個月,全國就沒有女穿扮男人服飾了。


十二、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哀溺文

永①之氓②鹹善遊。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遊。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③。其侶曰:“汝善遊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

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④之溺大氓⑤者乎?

【註釋】永:唐代地名,今永州。②氓:民,百姓。③尋常:古代計量單位,八尺為尋,十六尺為常,這裡指平時。④大貨:非常多的財物。⑤大氓:有錢有勢的人。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永之氓

善遊 鹹:

②中,船破,皆遊 濟:

③有頃,益 怠:

④又搖其首。溺死 遂: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

3.文中所寫落水之人為何被溺死?他告訴我們什麼道理?(4分)


參考答案:

1.①鹹:都。②濟:渡,渡河。③怠:疲憊。④遂:於是,就。

【評分】每題1分,共4分。


2.①其中一個人雖然竭盡全力也沒遊多遠。②為什麼不丟掉它呢?③你太愚蠢了,太不懂道理了。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不肯放棄腰中錢財而被溺死。它告訴我們不要過分看重錢財,要重視生命或在金錢和生命面前要懂得取捨等。

【評分】每文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譯文】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一天,河水突然上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遊起水來。其中一個人盡力游泳但仍然遊不了好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現在為什麼落在後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所以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搖他的頭。一會兒,他更加疲睏了。已經遊過河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愚蠢到了極點,蒙味到了極點,自己快淹死了,還要錢財幹什麼呢?”他又搖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

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象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


十三、課外文言文閱讀(14分)

鮑子難客

齊田氏祖於庭,食客千人。有獻魚、雁者,田氏視之,乃吧曰:“天之於民厚矣!殖五穀,生魚鳥,以為之用。”眾客和之。有鮑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進曰:“不如君言。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類無貴賤,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豈天本為人生之?且蚊蚋囋膚,虎狼食肉,非天本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眾客和之( )

②亦在坐( )

③天地萬物與我並生( )

④天地萬物與我並生,類也( )

2.翻譯:(6分)

①天之於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題目“鮑子難客”中的“難”,解釋為什麼?你對鮑氏之子的話如何看待?(4分)


參考答案:

1.①附和 ②也 ③一同 ④相似

2.

①老天爺對百姓有恩德啊;

②不像你所說的;

③僅僅因為力量大小有別、智慧高下不同而互相制約。

3.責難、駁斥。


【譯文】

齊國姓田的(權臣)出行前在廳堂設宴祭祀路神,(一起吃飯的)幕僚有上千人。宴席上有敬獻魚和大雁的,姓田的看了,於是感嘆道:“老天對民眾很厚道啊!生長五穀,孕育魚和鳥,用來享用。”所有食客高聲附和。鮑家男子年齡二十歲,在幕僚中排列在次等的位置,進言道:“不是您說的那樣。天地萬物和我們人類並存,種類不同而已。種類沒有什麼貴賤之分,只是因為大小、智力不同而互相制約,互相成為食物,並不是為了給誰吃而生存的。人類獲取可以吃的東西吃,難道是天為了讓人吃而孕育它們嗎?況且蚊蟲叮咬(人的)皮膚,虎狼吃肉,豈不是為了蚊蟲而孕育出人、為了虎狼而孕育有肉的生物了嗎?”


十四、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4分)

張之萬之馬

張尚書①之萬,畜一紅馬,甚神駿,嘗日行千里,不喘不籲。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固②請,之萬無奈,遂牽而去。未幾,馬送回,之萬怪之,詢其故,曰:“方乘,遂為掀下,連易數人,皆掀墜。此乃劣馬,故退之。”之萬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馬。比公乘之,馴良如故,蓋此馬願從主也。

【註釋】①尚書:職官名稱 ②固:堅持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4分)

A.畜一紅馬( )

B.公不許 ( )

C.之萬怪之 ( )

D.比公乘之 ( )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①有軍人見而愛之,遣人來買,公不許。

②此乃劣馬,故退之。

③蓋此馬願從主也。

3.韓愈的《馬說》中認為,由於沒有伯樂,所以千里馬得不到重用,本文中的“軍人”識馬卻駕馭不了馬,這是為什麼?說說你的理解。(4分)

參考答案:

1.

A.畜一紅馬(養)

B. 公不許 (同意 、 答應)

C. 之萬怪之 (對…感到奇怪)

D. 比公乘之 (等到)


2.

(1)有一個軍人看見非常喜愛,派人來買,張之萬不答應。

(2)這匹馬是劣馬,於是退回來。

(3)原來是這匹馬希望跟隨主人。


3.因為軍人雖識馬,但他沒有摸熟馬的脾氣、習性,不能以其道策之。


【譯文】

張尚書張之萬,養了一匹紅馬,非常神勇,曾經日行千里,卻沒有氣喘吁吁。有一個軍人看見非常喜愛,派人來買,張之萬不答應。那人一定要買,張之萬無奈,於是讓那人牽了去。沒過幾天,馬被送了回來,張之萬很奇怪,詢問緣故,那人說:“剛剛騎上去,就被馬掀了下來。連連換了幾個人,都被掀了下來。這匹馬是劣馬,於是退回來。”張之萬求之不得,於是退回了錢收回了馬。等到張之萬乘馬時,非常溫馴,和以前一樣。原來是這匹馬希望跟隨主人。


十五、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韓魏公知北都①,有中外親②獻玉盞一隻,雲耕者入壞冢③而得,表裡無纖瑕可指,真絕寶也。公以百金答之,尤為寶玩。乃開醇召漕使顯官,特設一卓④,覆以繡衣,⑴致玉盞其上,且將用之酌酒,遍勸坐客。⑵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吏將伏地待罪。公神色不動,笑謂坐客曰:“物破亦自有時。”謂吏將曰:“汝誤也,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註釋】①韓魏公知北都:韓魏公擔任北都的行政長官。②中外親:表兄弟。③壞冢:荒墓。④卓:同“桌”。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耕者入壞冢而

(2)公以百金之 答

(3)笑坐客曰 謂

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⑴致玉盞其上,且將用之酌酒,遍勸坐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俱碎,坐客皆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非故也,何罪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吏將伏地待罪”的原因是什麼?本文表現了韓魏公什麼樣的品質?(4分)


參考答案:

1.

(1)說。獲得,得到。

(2)答謝。

(3)對……說。

【評分】每空1分,共4分


2.

(1)把玉盞放在上面,並準備用它來勸說所有客人飲酒。

(2) 不一會兒一個武官不慎碰倒了桌子,玉盞摔得粉碎。

(3)(你)不是故意的,有什麼罪呢?

【評分】每句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3.俄為吏將誤觸臺倒,玉盞俱碎。 待人寬厚,能寬容別人的過錯等。

【評分】每問2分,共4分。意思對即可。


十六、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14分)

承拙齋家傳

張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號拙齋先生。父兌,以孝聞,事在郡志。

拙齋學於宜興杭生,通五經四子書,泛覽百家,為詩、古時文,然以躬行為務。補學生員,九試於鄉,不得舉。以所學授生徒,終其身。作《愛吾廬記》以自述,其辭曰:“愛吾廬者,拙齋先生讀書處也。破屋數椽,不蔽風日;方庭侷武①,無佳葩奇卉,可從娛目。有書數千卷,先生晝夜講習其中。有四子一孫,各授一經,日與辨析疑義。使為歌詩文辭,點筆②以為樂。役使無童僕,客有至者,則延入,蔬食相對,與之論古聖賢,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為基址,以身體力行為堂奧,以懲忿窒欲為牆垣,以推己及人為門戶,以書策吟詠為園囿。保吾墨,全吾真,處而安焉,入而自得焉,蓋不足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語學者曰:“文詞小伎,於身心何所益,讀聖賢書,如此爾耶?”子志,試禮部,瀕行,命之曰:“行已有恥,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際,慎之!”志兄弟皆恂謹力學,父之教也。著《四書質疑錄》《拙齋集》若干卷,時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慶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間逼仄、狹小。②點筆:圈畫改訂詩文。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⑴九試於鄉,不得舉( )

⑵客有至者,則延入( )

⑶常語學者曰( )

⑷於身心何所益( )

2.把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⑴愛吾廬者,拙齋先生讀書處也。

⑵使為歌詩文辭,點筆以為樂。

⑶處而安焉,入而自得焉,蓋不足為外人道也。

3.承拙齋先生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合內容分條說明。


參考答案:

1.

⑴任用,選拔

⑵領,邀請

⑶告訴,對……說

⑷好處


2.

⑴愛吾廬是拙齋先生讀書的地方。

⑵讓兒孫寫作詩歌文章,以圈點批改為樂趣。

⑶處在這個地方就心思安寧,進入(房屋)就怡然自得,這些都不值得對外面的人說。


3.

⑴博覽群書,身體力行

⑵安貧樂道,不慕榮利

⑶教誨子孫,樂此不疲

⑷憑藉讀書授課,意在修養身心

⑸勤奮著書

⑹熱情好客。


【譯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號拙齋先生。他的父親叫承兌,因為孝順聞名鄉里,從事編寫地方誌的工作。

承拙齋在宜興向杭生老師學習,精通五經四書,廣泛地涉獵諸子百家,寫詩歌、八股文等,並且把親自做事當作自己的追求。補學生員,參加了九次鄉試,都沒有考中。借所學的知識教授學生,終老一生。作《愛吾廬記》來自我表述,文章的內容是:“愛吾廬是承齋先生讀書的地方。有幾間破舊的房屋,不能遮蔽風雨、太陽;庭院 狹小,沒有奇葩異卉可以娛樂眼睛。有書幾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晝夜講習。有四個兒子一個孫子,分別授予一部經書,每天和他們辨析所學文章中的問題。讓他們寫詩歌文辭,以圈點他們的文章為樂趣。沒有童僕使喚,有到愛吾廬的人,就請進來,用粗陋的飯食招待,相對而坐,與他們談論古今聖賢之人,就像在几案邊會晤一樣。先生用窮究事物的原理獲得知識作為地基,用身體力行來登堂入室,用懲戒怨恨、遏制慾望為院牆,用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為門戶,用讀寫書策、吟詠詩歌為花園。保全我沒有受到塵俗玷汙的本性,處於這個地方就心情安定,進入這個地方就自得其樂,這些是沒有必要向其他人說的。”他的樂趣就是這樣。他常常對學生說:“文章、詩歌的詞句文法都是小技藝,對身心有何好處?讀聖賢書,難道就像這樣嗎?”他的兒子承志,進京參加會試。臨行前,承拙齋告訴他:“立身行事要有羞恥之心,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間,要慎重對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順謹慎、努力學習,這都是他們的父親教的。承拙齋寫有《四書質疑錄》《拙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歲,在嘉慶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十七、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於令儀不責盜

  曹州於令儀者,市井①人也,長厚不忤物,晚年家頗富裕。一夕,盜入其家,諸子禽之,乃鄰舍人子也。令儀曰:“汝素寡悔②,何苦而為盜耶?”曰:“迫於貧耳!”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於令儀如其所言與之。既去,復呼之,盜大恐。謂曰:“爾貧甚,夜負十千③以歸,恐為人所詰。留之,至明使去。”盜大感慚,卒為良民。(摘自《澠水燕談錄》)

【注】①市井:指做生意。②寡悔:很少做對不起自己的事。③十千:指十貫銅錢。

1.下列各句加點詞的解釋 (4分)

①諸子之 禽:

②汝

寡悔 素:

③問其所 欲:

為良民 卒:

2.請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汝素寡悔,何苦而為盜耶?

②於令儀如其所言與之。

③爾貧甚,夜負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

3.請簡要概括於令儀的性格特點。並結合實際說說你的感悟。(4分)


參考答案:

1.①禽:通“擒” 抓獲 ②素:一向,平時 ③欲 :想要 ④卒:最終

2.①你一向為人本分謹慎,何苦要當小偷呢?

②於令儀就按他說的數目,付給了他錢。

③你太窮了,晚上揹著十貫銅錢回家,恐怕會被人責難的。

3.寬厚大方,處處為別人著想。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譯文】

曹州人於令儀,原來是個以販賣貨物為業的小商人。他為人寬厚,從不欺騙人,晚年時家道殷實富足。一天晚上,有一個小偷,到於令儀家裡行竊,被他幾個兒子抓住了。原來小偷是鄰居家的兒子。於令儀問他:“你一向為人本分謹慎,何苦要當小偷呢?”小偷回答道;“不過是被貧窮逼成這樣罷了。於令儀問他想要什麼東西,他說:“我如能得到十千錢,就足夠穿衣吃飯了。”於令儀就按他說的數目,付給了他錢。小偷拿了錢以後,已經走出去了。於令儀忽然想起了什麼,又叫住他。那小偷不知是否有變,非常害怕。於令儀說:“你如此貧困,夜裡帶著十千錢回家,我恐怕你在路上,要被人懷疑盤問,就麻煩了。”

於是於令儀留下小偷,在自己家裡過夜,到天亮後,才讓他回去。小偷經歷了這樣的人和事,很受感動,大為慚愧,後來終於成了一個良民。


十八、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書謝御史

吳敏樹【清】

謝御史者,吾楚湘鄉謝薌泉先生也。當乾隆末,①宰相和珅用事,權焰張。有寵奴常乘和車以出,人避之,莫敢詰。先生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車,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燒其車。曰:“②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觀,歡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歸。

先生文章名一時,③喜山水,乃遍遊江浙,所至,人士爭奉筇屐迎。飲酒賦詩,名益高,天下之人,皆傳稱“燒車御史”。和珅誅,復官部郎以卒。

【注】九衢(qú):四通八達的道路。筇(qiǒng):竹杖。屐:登山用的鞋。

1.解釋加點詞語在句中的意思。(4分)

敢詰 莫:

②先生文章一時 名:

③汝敢我! 笞:

他事削其籍以歸 假:

2.把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6分)

①宰相和珅用事,權焰張。

②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

③喜山水,乃遍遊江浙,所至,人士爭奉筇屐迎。

3.這段文字主要記敘了什麼事?表現謝御史的什麼品格?(4分)


參考答案:

1.① 沒有人(誰)②著名 聞名 ③ 用竹板打 ④借

2.① 宰相和珅位高權重,氣焰囂張。

② 這輛車怎麼能再讓宰相乘坐呢!

③ (他)喜好山水,於是遊遍了江蘇浙江一帶,所到的地方,人們都爭先恐後地捧著竹杖草鞋歡迎他。

3.這段文字主要寫了謝御史因鞭打和珅家奴,焚燒和珅的車子而被削職的故事。表現了謝御史不畏權貴,剛正不阿的品質。


【譯文】

謝御史就是我們湖南湘鄉的謝薌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權,權勢很大。有一個得寵的奴僕常常乘坐和珅的車馬出門,人們都躲著他,沒有人敢質問他。謝薌泉先生擔任御史,巡查京城時遇到了他,非常生氣,命令士兵將這個奴僕從車上拖了下來,鞭打他。這個奴僕說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車,你敢鞭打我!”謝先生更加憤怒,將這個奴僕痛打一頓,最後將他坐的車燒掉。謝先生說:“這輛車怎麼還能夠讓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們圍聚在一起觀看,歡呼道:“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別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職讓他回到家鄉。

謝先生的文章在當時很聞名,他喜歡山水,於是遍遊江浙一帶,他所到的地方,人們爭著送上竹杖和登山鞋迎接。謝先生喝酒作詩,名氣愈來愈大,全天下的人都傳揚稱道“燒車御史”的名號。和珅被誅殺後,他恢復郎官職務一直到去世。


十九、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吳起者,衛人也,好用兵。吳起為西河守,甚有聲名。魏置相,相田文。吳起不悅,謂田文曰:“請與子論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將三軍,使士卒樂死,敵國不敢謀,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東鄉,韓趙賓從,子孰與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國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時,屬之於子乎?屬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屬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1.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4分)

三軍 將:__________

②吳起不 悅:__________

用兵 好:__________

是之時 方:__________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中的意思。(6分)

①治百官,親萬民,實府庫,子孰與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吳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認為吳起是怎樣的人?請結合上面的文言文簡要闡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率領 ②高興 ③喜愛 ④正當,在

2.①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行?

②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在你之上的原因。”

③吳起才知道自己(確實)不如田文。

3.要點:①性情率真 ②心胸開闊 ③有很強的軍事和領導才能 ④能以國事和大局為重 ⑤善於與同僚溝通。


【譯文】

吳起是衛國人,善於用兵。吳起做西河守,取得了很高的聲望。魏國設置了相位,任命田文做國相。吳起很不高興,對田文說:"請讓我與您比一比功勞,可以嗎?"田文說:"可以。"吳起說:"統率三軍,讓士兵樂意為國去死戰,敵國不敢圖謀魏國,您和我比,誰好?"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管理文武百官,讓百姓親附,充實府庫的儲備,您和我比,誰行?"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拒守西河而秦國的軍隊不敢向東侵犯,韓國、趙國服從歸順,您和我比,誰能?"田文說:"不如您。"吳起說:"這幾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職位卻在我之上,是什麼道理呢?"田文說:"田君還年輕,國人疑慮不安,大臣不親附,百姓不信任,正當處在這個時候,是把政事託付給您呢,還是應當託付給我?"吳起沉默了許久,然後說:"應該託付給您啊。"田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比您高的原因啊。"吳起這才明白在這方面不如田文。


二十、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孫叔敖納言

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為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後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盡來賀,子獨後吊,豈有說乎?”父日:“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⑤。”孫叔敖再拜曰:“敬受命,願聞餘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選自《說苑·敬慎》)

【註釋】①令尹:楚國官名,相當於宰相。②國:指都城。③吊:弔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⑤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裡。⑥意益下:越發將自己看低。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有一老父粗衣

②孫叔敖拜曰

③身已貴而驕人者民

④官益大而心益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孫叔敖為楚令尹,一國吏民皆為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中那位“老父”對孫叔敖提出治楚“三策”的內容是什麼?(用文中語句回答)楚國令尹孫叔敖位高權重,可面對一普通“老父”卻是先“正衣冠”後“再拜”,由此可見他是怎樣一個人?請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穿 ② 兩次 ③離開(背棄) ④小心謹慎

2.(1) 孫叔敖作楚國的令尹,一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

(2) 職位高,又大權獨攬,國君就會厭惡他。

(3) 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

3.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孫叔敖是個善於聽從別人意見,並能虛心接受的好官員。

【譯文】

孫叔敖作楚國的令尹,一國的官吏和百姓都來祝賀。有一個老人,穿著麻布制的喪衣,戴著白色的喪帽,最後來弔喪。孫叔敖整理好衣帽出來接見了他,對老人說:“楚王不瞭解我沒有才能,讓我擔任令尹這樣的高官,人們都來祝賀,只有您來弔喪,莫不是有什麼話要指教吧?”老人說:“是有話說。當了大官,對人驕傲,百姓就要離開他;職位高,又大權獨攬,國君就會厭惡他;俸祿優厚,卻不滿足,禍患就可能加到他身上。”孫叔敖向老人拜了兩拜,說:“我誠懇地接受您的指教,還想聽聽您其餘的意見。”老人說:“地位越高,態度越謙虛;官職越大,處事越小心謹慎;俸祿已很豐厚,就不應索取分外財物。您嚴格地遵守這三條,就能夠把楚國治理好。”


二十一、閱讀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題。(14分)

子產論政寬猛

鄭子產有疾。謂子大叔曰:“我死,子必為政。唯有德者能以寬服①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鮮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則多死焉,故寬難。”疾數月而卒。

大叔為政,不忍猛而寬。鄭國多盜,取②人於萑苻③之澤。大叔悔之,曰:“吾早從夫子,不及此。”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盜少止。

仲尼曰:“善哉!政寬則民慢,慢⑨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註釋】①(服)使…服從。②〔取〕同“聚”。③〔萑苻〕讀音huán、fú,蘆葦叢生的水澤,代指強盜出沒的地方。④〔汔〕讀音qì,接近,差不多。⑤〔從〕通“縱”。⑥〔詭隨〕放肆譎詐。⑦〔絿〕讀音qiú,急,急躁。⑧〔遒〕迫近,聚集。⑨ (慢) 對上司無理。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①故死焉

數月而卒

③不

④盜

2.翻譯下列句子。(6分)

⑴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太叔為政,不忍猛而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末孔子稱讚太叔的話說明了什麼道理?(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①很少 ② 病 ③到,等到④稍稍,稍微

2.(1) 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用寬厚(的政策)使民眾服從,其次(的政策)沒有比剛猛更有效(的了)。

(2) 大叔執政,不忍心嚴厲,而施行寬柔政策。

(3) 用寬大來調和嚴厲;用嚴厲來補充寬大,政治因此而調和。

3.答:說明為政者要寬嚴相輔而行,國家才能長治久安。(4分)

【譯文】

鄭國的子產得了病。(他)對子大叔說:“我死(以後),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夠用寬厚(的政策)使民眾服從,其次(的政策)沒有比剛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眾望見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水柔弱,民眾輕視並和它嬉戲,就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寬厚(的政策)難(以實施)。”(子產)病數月後死去。

大叔執政,不忍心嚴厲,而施行寬柔政策。鄭國(因此)很多盜賊,(他們)從沼澤地招集人手。大叔後悔了,說:“我早聽從(子產)夫子的,不會到此地步。”發步兵去攻擊沼地的盜賊,將他們全部殺滅,盜賊(才)稍微被遏止。

孔子說:“好啊!政策寬厚民眾就怠慢,(民眾)怠慢就用剛猛(的政策)來糾正。(政策)剛猛民眾就受傷害,(民眾受)傷害了就施與他們寬厚(的政策)。用寬大來調和嚴厲;用嚴厲來補充寬大,政治因此而調和。

電子版獲取方式:

②首頁私信回覆:資料,小編為你發送電子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