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師爺的鼻祖——鄔思道

中國歷史上有一群最聰明的人,他們適時地謀權、用權、固權、棄權,有著明哲保身、名垂千古的生存智慧。這群人就是古代幕僚,他們整體上可看做是官場智庫,一面忠心服務於“主子”,一面出謀劃策開啟官智,在關鍵的隋唐確立的科舉制度,是中國官制上的一大變革,從此大批中下層出身的讀書人被錄用為各級官員。但是通過這種途徑當官的人畢竟是少數,被科舉淘汰的很大一部分則是有一定文化,但並無功名的讀書人。這一大批邊緣知識分子為了生計或是所謂的人生理想,不得不在各個幕府間奔波遊走。

明中晚期以降,在各級衙門活躍著這樣一批幕僚。他們由地方主官聘請協助處理各種事務:或為幕主出謀劃策、參與機要,或起草文稿、代擬奏疏,或處理案卷、裁行批覆。這一批幕僚,有個通稱——師爺。而這些師爺又以紹興籍為多(因為紹興落第讀書人學習法律的較多),史上有“無徽不成商,無紹不成衙”之稱。紹興師爺分佈於各級官衙,在清朝曾達到鼎盛,幾乎包攬了基層全部的政務。在紹興師爺當中有位被公認為師爺鼻祖的人物,他就是雍正年間的師爺鄔思道。

紹興師爺的鼻祖——鄔思道


鄔思道在做河南巡撫田文鏡師爺的時候,正值雍正帝打擊“舅舅”隆科多之時,但由於擔心被人冠上兔死狗烹的罵名,所以一直不敢下手。鄔思道窺探到雍正帝的這一隱秘心思,就替田文鏡草擬奏章,上書彈劾隆科多。隆科多由此獲罪,雍正解決了心腹大患,而鄔思道的名字也被雍正牢牢記在心裡。後來,田文鏡上奏請安摺子時,雍正甚至直接寫下批語詢問:“朕安,鄔先生安否?”鄔思道所受禮遇之大,由此可見一斑。

紹興師爺的鼻祖——鄔思道


晚清以來,清朝內憂外患,各封疆大吏自闢僚屬,曾出現了四大幕府,即陶澍、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幕府。而其中尤以曾國藩幕府為最。曾國藩幕府是在太平天國興起以後,清朝讓出一部分地方實權的情況下形成的。曾國藩幕府的辦事機構,按其職能可分為秘書班子——負責起草各類文告,處理重要事務,左宗棠、李鴻章等都曾擔任是職。思想文化機構——主要是負責編書、洋務等任務。此外還有軍事情報機構、司法機構、善後機構等。在這批機構及其幕僚的努力下,曾國藩一度成為晚清最有實權的地方大員。而曾幕中的許多幕僚也陸續被委以重任,成為政府統治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這些幕僚中官至督撫者就有26人,而其中同時與曾國藩為督撫者一度達14人之多。至於道府州縣官、布政使、按察使、提督、總兵等更不知凡幾。

紹興師爺的鼻祖——鄔思道


作為古代官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幕僚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戰亂年代,這些幕僚往往成為各方諸侯爭奪天下的重要謀士,而在承平年代,特別是明清時期,則是輔助各級官員處理政務的重要助手。古代幕僚的群體智慧上的重要作用,在當代同樣如此,要廣開言路,用人之所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