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與妻子相差13歲,相守28年,餘下33年,抱著骨灰度過餘生

他與妻子相差13歲,相守28年,餘下33年,抱著骨灰度過餘生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每當讀起蘇軾這首詞時總是讓人無盡的浮想,世間之情究竟要情深幾何才能讓人縱使歷經世間種種、鬢霜銀白也難以釋懷。面對逝去多年的愛人究竟要用多少的言語才能道出心中的無限落寞。

巴金,這個生命跨越百年,活了兩個世紀的百歲老人。2005年11月17日,在降生這個世界101年之後悄然離逝。在巴金的一生中,除了為我們留下無數的文學鉅著,也為人世間留下了一段悽婉的曠世之戀。按照老人生前的遺願,巴金老人的子女將老人的骨灰同巴金夫人蕭珊的骨灰一起灑向了大海。

28年的相伴,33年的獨自青燈孤影。這一刻巴金先生和自己唯一的最摯愛蕭珊女士再也不會分開。此後任憑滄海桑田、人世變幻再也沒有任何力量可以割開這對相差13歲的夫妻

他與妻子相差13歲,相守28年,餘下33年,抱著骨灰度過餘生

初識

1936年的一天,一封來自於陌生讀者的來信寄到了巴金的手中。這一年巴金32歲。當巴金展開這封讀者的來信的時候立即被裡面的文字和一張女性讀者的照片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他不知道是怎樣的一位讀者會將自己的照片放入信中,並且特意在照片的背面註明獻給最為尊敬的巴金先生。

巴金立即讀完這位女性讀者的來信。他發現這是一封來自於一個要比他小整整十三歲的少女。在這位的少女的文字間,巴金隱隱的感到這樣一位懵懂少女內心的纖悉與知性。自此巴金便和這位相差了13歲的少女開始了長達半年的書信交往。半年後,應蕭珊的邀請,巴金終於同蕭珊見了面。初見時的兩人都被彼此的真實所驚呆了。

在巴金看來,眼前的這位少女遠要比他心中的那位讀者更加知性而富有內涵。而蕭珊卻忍不住驚訝於眼前的事實:原以為能夠寫出《家》這樣小說的人一定是一位經過歲月蝕刻,早已將世間辛苦萬種都盡數刻畫在面龐的男人。怎會是眼前的這樣一個風度翩翩的男子。蕭珊俏皮地說道:

“你比我想象中的年輕很多”。

兩個素未謀面的陌生人,越過著紛繁複雜的紅塵阡陌,這一刻卻在這世間建立了某種難以名狀的聯繫。只是誰也未曾料想到,這份聯繫最終化作了二人這一生都解不開的情緣與36年的紅塵相伴

他與妻子相差13歲,相守28年,餘下33年,抱著骨灰度過餘生

相戀

自蕭珊與巴金相識以後,很快,蕭珊便認定了巴金是這一生的摯愛。只是在巴金看來只恐辜負了這位婉轉柔情的少女。這時的巴金心裡生出一絲的困惑與憂愁。暗地裡竟也分不清這樣一位少女對自己到底有多少是愛情,有多少情誼是因為仰慕。天性敏銳的蕭珊很快便察覺了巴金的心事。面對巴金的困惑,蕭珊卻始終無可奈何。

隨著時間的流逝,蕭珊也到了理當步入婚姻的年紀。在家人的安排之下,為年輕貌美的蕭珊尋覓得一門親事。在多少人看來,這樣一樁門當戶對的姻緣必定能夠成就一對美滿的新人。可是在蕭珊的心中,卻升起了一縷愁怨。蕭珊明白,自己早已找到了心中的彼岸。此生唯一想嫁之人便是巴金。

終於,蕭珊將內心的困惑告訴了巴金。而巴金也勇敢的面對了自己內心的恐懼。明白彼此心意之後的二人終於打破了彼此的隔閡。自此,兩個人終於找到了人生的目標,那便是要承擔起這份情意。縱然婚姻離二人依然很遠,但也要為這樣一個人澆灌出一世的幸福。

人世間多少姻緣緣起於剎那的心動,又有多少本應相伴天涯的人最終只是成為匆匆的過客。試想,無論巴金還是蕭珊,但凡有一人在這樣的時候選擇的不是勇敢面對,而是逃避,又怎會有這樣一段曠世之戀。

他與妻子相差13歲,相守28年,餘下33年,抱著骨灰度過餘生

婚姻

八年後,1944年。巴金與蕭珊經歷了八年的戀愛時光,終於步入了婚姻。就這樣巴金同蕭珊開始了平淡的婚姻生活。沒有鮮花,沒有掌聲,亦沒有隆重的婚禮。因為兩個彼此交融的靈魂早已不再需要這人世間的儀式。歷經戰火紛紛的歲月洗禮,走過斑駁歲月的鐫刻。對於巴金和蕭珊而言,人生最為重要的便是擁有著彼此的當下。屬於婚姻的那份承諾,自當放在彼此的心靈深處。

從這時開始,巴金用盡了一生的時光來履行對於婚姻的承諾與擔當。要讓自己的妻子因為婚姻而感到幸福。婚後巴金竭盡全力的呵護著自己的妻子。在縱然是在“十年動盪”的浩劫之中也為未曾違背這心中的承諾。

餘生相伴

“十年浩劫”那段讓多少中國人都終身難忘的歲月,多少人受盡屈辱憤然離世。多年後,多少老人在回憶起那段屈辱的歲月時都黯然淚下。蕭珊在與巴金經歷了28年的婚姻歲月之後,於1972年懷著滿腔的屈憤和對丈夫的無盡思念悄然離世。在彌留的日子裡,蕭珊獨自在醫院的病床上。細數著往日的種種,蕭珊知道自己已然來日不多。經過了六年的批鬥,在那個生不如死的年月裡,面對死亡還能有多少的恐懼。只是蕭珊的心裡知道,往後的日子巴金經如何度過。

蕭珊離世後,巴金將蕭珊的骨灰置放於床頭。在《懷念蕭珊》中巴金這樣寫道:

“人死猶如燈滅。我不相信有鬼。但是,我又多麼希望有一個鬼的世界,倘使真有鬼的世界,那麼我同蕭珊見面的日子就不遠了。”

或許在巴金的心中,蕭珊並沒有離世,只是脫離了這世間的痛苦去到了另一個世界。面對餘生,縱然孤燈相伴,心中的摯愛只剩下這一點殘留的骨灰。巴金也毅然決定要陪伴蕭珊一同走完人生中剩下的所有歲月。

巴金逝世後,按照老人生前的交代。巴金與蕭珊的骨灰一起被灑向大海。從此這對相知相守了半個世界的夫妻,在闊別了33年之後終於又能廝守在一起。而這一次的廝守縱然到達時間的盡頭也絕不會再分開。

他與妻子相差13歲,相守28年,餘下33年,抱著骨灰度過餘生

世間多少戀人能做到如此,或許面對人生,面對婚姻太多人選著功利和安逸。太多人選擇了理所應當的幸福的方式,卻太少的人會願意用有限的時間去守候那些已然離去的愛戀。每當人們讀起巴金和蕭珊的這段戀情之時,又有多少人會感到餘生無比沉重。面對孤寂的人生,又有多少人能夠選擇這份青燈殘影,面對那無處訴說的無限淒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