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被“拍花子的”囚禁,幸好見到父親,父親卻認不出變形兒子

有一個男孩不聽話,父親總是提醒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跟陌生人玩,他就是不聽,經常亂跑。有一天孩子突然失蹤了,大人們找了好久也沒有找到,特別傷心。

在聊齋時代孩子多,大人比較忙,顧不上孩子,然後就編造各種嚇唬孩子的故事,告訴他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在那些故事中,孩子會被拐走,變成小驢拉磨;把腿打斷、舌頭割掉用來討飯,等等,其中一個故事一直影響著我,多年以來都不願意看馬戲團表演:

這個故事說起來比我知道匹諾曹的故事還要早得多,那真的是來自聊齋時代的一個嚇唬孩子的故事。說有一家男孩不聽話,父親總是提醒他不要和陌生人說話,不要跟陌生人玩,他就是不聽,經常亂跑。有一天孩子突然失蹤了,大人們找了好久也沒有找到,特別傷心。

男孩被“拍花子的”囚禁,幸好見到父親,父親卻認不出變形兒子

有一天,村裡來了一個小小的馬戲團,其中有一個毛驢滾筒的馬戲,那個毛驢總是走不好,主人就使勁的抽他,這家的父親站在旁邊看小毛驢,突然小毛驢跳下滾筒,撲到他懷裡,馬戲團的主人把小毛驢拽回去,打了一頓鞭子,可是小毛驢仍然往他身上撲,最後小毛驢一口叼下了父親腰裡別的菸袋,衝開人群逃跑了。

因為小毛驢跑的很快,很快就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這個父親挺失落,因為丟失了心愛的菸袋,可是等到他回到家的時候,發現小毛驢叼著菸袋跑到自己家裡來了。這個小毛驢和家裡的人特別親,而且還跑到了自己居住的小屋裡躺在炕上,這讓父親大惑不解,鄉親們知道了他家來了一個小毛驢都來圍觀,這頭小毛驢見到自己家裡人就表現得非常親熱,見到了以前討厭的人,就轉過屁股用腳踢他,父親逐漸看出了門道,感覺到小毛驢的好惡和自己兒子的好惡非常像,他毅然跑到了縣衙,舉報了馬戲團。

男孩被“拍花子的”囚禁,幸好見到父親,父親卻認不出變形兒子

縣官逮住馬戲團的老闆一審問,老闆交代的事情原委,收起了法術。最後小毛驢又變成了小孩。這個故事現在想起來已經有些模糊,但是從那以後,每當看到馬戲,腦子裡想到的都是每一個動物,都可能是被拐賣的兒童。說起來非常可笑。

《聊齋志異 造畜》這樣一個故事,不妨一看,這個故事並不新鮮,但是有兩點比較值得關注:

第一點,被施了魔法的小動物,喝水之後就可以消失魔法變為人形。

第二,當時的官府對這種事件不能容忍處理,非常嚴格,裝神弄鬼,危害百姓的一律殺死。比起我們現代社會對販賣人口的這些人販子的量刑,現在處理的還是太輕了。

《聊齋志異 聊齋 造畜》譯文

男孩被“拍花子的”囚禁,幸好見到父親,父親卻認不出變形兒子

(文言文非常優美 為了閱讀習慣 先看白話文,文言文附後,有興趣的一定要看看)

裝神弄鬼欺騙人的巫術,可以說五花八門,不止一種。有的巫術,是以美味作誘餌,引誘你吃下去,便會神志不清,身不由己地跟著他走,這俗稱“打絮巴”,江南一帶叫“扯絮”。小孩無知,常常受騙上當,深受其害。還有一種巫術能把人變成牲畜,稱為“造畜”。這種巫術江北一帶很少見,黃河以南常有。

一天,揚州某旅店中,進來一個人,牽著五頭驢,順手拴在馬廄下,囑咐店夥計說:“我一會兒就回來,”並囑咐:“不要給它們水喝。”說完就出去了。那些驢被太陽曬得暴躁不安,又踢又叫。店主人就把它們牽到陰涼處。驢一見水,掙扎著奔過去,店主就讓驢飲足。轉眼工夫,見驢在地上打滾,塵土飛揚中,立即變成了婦人。店主非常驚異,問那婦人是怎麼回事,婦人舌根發硬,說不出話來。店主忙將婦人藏到屋裡。一會兒,驢的主人回來了,把牽來的五隻羊又拴到院子裡。發現驢不見了,便驚慌地詢問店主。店主忙上前拉他坐下,又命人端上飯菜,寬慰說:“你先吃飯,驢馬上就來了。”店主出去,讓羊飲足水後,一打滾,又全都變成了小孩。於是將此事偷偷地告到郡裡。官府立即派人捉拿住那巫士,一頓亂棒便將他打死了。

《聊齋志異 聊齋 造畜》原文

魘昧之術,不一其道,或投美餌,紿之食之,則人迷罔,相從而去,俗名曰“打絮巴”,江南謂之“扯絮”。小兒無知,輒受其害。

又有變人為畜者,名曰“造畜”。此術江北猶少,河以南輒有之。揚州旅店中,有一人牽驢五頭,暫縶櫪下,雲:“我少旋即返。”兼囑:“勿令飲啖。”遂去。驢暴日中,蹄齧殊喧。主人牽著涼處。驢見水奔之,遂縱飲之。一滾塵皆化為婦人。怪之,詰其所由,舌強而不能答。乃匿諸室中。既而驢主至,系五羊於院中,驚問驢之所在。主人曳客坐,便進餐飲,且雲:“客姑飯,驢即至矣。”主人出,悉飲五羊,輾轉化為童子。陰報郡,遣役捕獲,遂械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