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是人性本善呢,還是人性本惡?

泗水留情


人性論一直是如今儒家最為重要的基礎觀點之一,但針對這個問題,即使是歷代大儒們也一直爭論不休。

其中最有代表的,就是孟子的“人性本善論”和荀子的“人性本惡論”。那麼除此之外,有沒有其他聖賢提出過不同的觀點呢?今天小編帶小夥伴們一起了解下。

孟子

孟子性善論

孟子的性善論在中國廣為人知,也是性善論最堅定、最有力的支持者。

畢竟孟子被後人尊為僅次於孔子的”亞聖“,其地位和影響力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人性本善的觀點佔據了正統地位,

孟子的性善論,並非只是誇誇其談。孟子在它的一些著作中對”性善論“都有一定介紹。

例如在《告子》篇,孟子就試圖去證明人性本善觀點的正確性,但顯然有點牽強。

孟子

首先孟子認為,人之所以為人,而區別於其他動物,其主要原因就是人有“人性”,而這所謂的“人性”被孟子歸結為仁、義、禮、智、信。

然後孟子說,既然人性根本是仁、義、禮、智、信,而這些都是好的品質,這些好的品質又必須基於“善”,才能發展而來。人性如果性本惡,又怎麼會有仁、義、禮、智、信呢?所以人性最初必然是善的。

顯然,孟子的說法有點牽強,孟子直接將人性總結為仁、義、禮、智、信。對其他負面品質視而不見,這本身就有問題。

孟母三遷的故事

荀子性惡論

荀子在儒家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存在,首先,荀子雖然也是儒家聖人,但卻並不贊同的孟子的性本善說法。而是直接走向另一個極端。認為人性本惡。

另外就是,荀子雖然是儒家代表人物,卻教育出了兩個頗負盛名的法家弟子,即韓非子和李斯。

而秦朝後期的焚書坑儒又和當時的丞相李斯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這就也導致了李斯的師父——荀子在儒家的地位頗為尷尬,尷尬到什麼地步呢?至今,孔廟中都沒有荀子的牌位,由此可見一斑。

荀子

在小編看來,荀子主張的性本惡說其實就是法家理論的倫理基礎。

為什麼法家主張依法治國,用嚴刑峻法來約束人們?

因為他們認為人性本惡。既然人性本惡,就要有另一種手段來抑制人性中的惡。而且這種手段還必須能不被人性干擾,於是自然而起就產生了法律。

所以說,荀子和法家的關係可以說是密不可分。

荀子勸學

告子“人性如水”論

在小編看來,無論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顯然都太過極端,都不正確,人性是複雜的一個東西,不可能簡單隻用善惡來一言概之。

那麼在性本善和性本惡之外,諸子百家中還有沒有其他人提出其他的關於“人性最初”的理論來?

答:有。他就是告子,先秦諸聖之一。

因為先秦書籍能流傳至今的少之又少,所以致使很多諸子百家的理論典籍都失傳了。

其中就有告子,告子本身並沒有什麼著作留下,現有的相關書籍中最重要的就是收錄在《孟子》一書中的《告子篇》。

至於告子的身份,歷來也爭議很多。他在思想學派中屬於法家,卻有人說他是孟子的徒弟,也有人說他的墨家創始人墨子的徒弟。總之是眾說紛紜。

告子針對人性之論提出了一種新的說法,而且也是小編覺得目前為止最為正確的說法。

《孟子告子》篇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這句話簡單來說就是,告子認為人性最初並沒有善惡之分,就像了流水一樣,是善是惡全看後天引導。如果是向善引導則為善,如果向惡引導則為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