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轉型金融的名校MBA們#生涯規劃師上頭條#

  • 故事一:國企“憤青”轉型進投行


2005年,在某國企工作的A君,申請成功了T大國際MBA項目,成為了我的同學。那時的他,在別人的眼中,是一個所謂的“憤青”。對過去國企的工作,做訂單的處理,既沒有興趣,也覺得沒有價值(待遇低,發展空間小)。來T大讀MBA的目的,為了改變命運,畢業後去到一個更好的平臺賺錢養家。


在T大期間,因為一次與臨近大學的交友活動,認識了他的女友,現在的妻子。他喜歡DMD(Data, Module&Decision)《數據、模型與決策》課程,當了DMD的課代表,與授課的X教授接觸漸多。後來,經X教授推薦,2007年,他得到當時國內No.1投行的實習機會,且以他能夠勝任的二級市場行研分析轉為全職。2007年,底薪20多萬並不算高位數,但是半年的獎金數卻非常可觀,給了他在北京買房的本錢。


後來,他跳槽到了另一家Top投行的香港公司,轉型為更加國際化的金融分析師。記得畢業3年還是5年後返校,在年級校友分享會上,他說:我這些年寫二級市場行研報告,確實賺了錢,但是覺得有時也是給市場製造噪音,於整個社會並沒有做什麼有貢獻(利他)的事。


然後,他就辭職了,在家炒股一段時間,又嘗試移民澳大利亞。因為在澳洲提前進入養老狀態的不適應,2015年回北京任職某香港上市國有控股公司的企業發展部總經理。他愛人一直支持他當全職媽媽,在香港育有一兒一女。


2015年10月,我回母校T大任職,再見他,滿滿都是對目前工作的滿意,計劃幾年後把妻子和子女接來北京。他說:“每次我們的項目實施,汙水處理了,河流兩岸的生態環境改善了,我就覺得特別欣慰。而且,我現在的工作收入也很不錯。”


2005年至2015年,十年的時間,我看著一個國企“憤青”,讀MBA後進入投行,再轉到企業從事投資相關的工作,活成了賺錢能力強,工作家庭平衡,有成就感,利己且利他的“人生贏家”。


  • 故事2:因為“愛情”轉型進基金


B君,來讀MBA前,在某高科技公司做項目管理,年薪40萬以上。在讀MBA期間談了戀愛,認識了從事基金行業的女友,於是決定也轉型進基金公司。


我曾給他做過一次職業諮詢,從職業價值觀、興趣與能力三方面進行分析,並未發現他自己有很強動因(自己內心真正想做)進入該行業。


B君畢業時,加入一家平臺不錯的基金公司,作為行業新人,薪水比讀MBA前降了一半,職別也降低了。工作半年,因為做項目期間睡眠太少,女友勸他辭職了。再後來,聽說他去做了一個農業互聯網項目,幹得特別風聲水起。有時候,愛情的陪伴,不在於是否同行業,而在於是否在各自熱愛的領域成長同行。


  • 故事3:藥科專家轉型醫藥投資


C女,讀MBA前,是護膚品的配方專家,找我諮詢時,對自己要轉型醫藥投資領域的目標非常明確。


對於自己的能力(知識、技能及才幹)有充分的認識,對於要去的醫藥投資企業,也列了一個清單,對於每家的要求(學歷、證書,從業及職能經驗,相關軟實力)一一匹配諮詢。


2016年秋,我所在部門組織了八十多家企業的學院招聘會,來了一家知名的醫藥投資企業宣講。我私信她去換名片,近距離溝通。2017年春,她發來信息,入職了該家醫藥投資公司,雖然職位比以前低了,但是收入有提高,她對未來很看好。我也相信,她的未來,會更好。


  • 故事4:傳統地堪技術人員轉型投資人及創業者


D君,地質學本碩,跟金融不沾邊。讀到研三時放棄科研選擇加入了一家地勘事業單位工作5年,不喜事業單位體制內的氛圍報考T大MBA。


入學面試資格獲取後,他以“行業專家”身份進了某業內知名PE公司,從投資助理做起。他剛找我諮詢時,我入行職業諮詢顧問不久,只是讓他先把相關的測評都做了一遍,包括價值觀測試、MBTI,霍蘭德測評等。然後,我們的諮詢交流時間,基本是他在闡述自己為什麼適合在現階段做PE。好像後面我惟一提供的建議,是針對他要路演的PPT,從Marketing人員的角度更加強化了一些。


由於他入學前不懂會計,也不會看報表,在讀MBA期間,非常注重財務的學習,紮實學習了王琨老師的《Accounting》、陳濤濤老師的《財務報表分析》、黃張凱老師的《中國資本市場與公司財務》和周立老師的《戰略成本管理》。轉做消費行業投資時,他又選修了胡左浩老師的《營銷管理》、劉夏老師的《Marketing Research》,還讀了李飛老師《營銷定位》。


在做投資工作時,他機緣巧合又做一個創業企業的合夥人。團隊都是技術起家,他針對性學習了管理課:鄭曉明老師的《組織行為學》、《領導力開發》,以及郝潔老師的《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在T大的三年,他練就了自己的投資、投行能力。他說:“回想過去,我在三十歲的時候來到T大,終於找到更好的自己。所謂最成功的投資,其實就是投資自己。”


結語:轉型五看


我在T大職業諮詢期間,創立了一個模型:職業發展五看,有助於想轉型者進行思考分析:向內看(做專家)、向上看(做高層)、左右看(換職能或換行業)、向外看(做兼職,把興趣轉換成第二職業)。


那些轉型金融的名校MBA們#生涯規劃師上頭條#


假如生活沒有給你想要的,那麼你想要什麼呢?


其實生活很奇怪,你專注瑣碎,生活就會給你瑣碎,但如果你專注於你想做的事情,生活就會給你價值、給你意義感,給你力量。


我做諮詢時常問的:你為什麼喜歡做金融?你喜歡金融的哪個細分?你為什麼喜歡這個細分?這個行業你認為會帶給你什麼?


我也一次又一次聽到下面的這些答案:“金融很刺激,能夠改變世界”、“金融需要數學頭腦,我數學學得很好”、“金融掙錢多,是很體面的工作”、“我喜歡M&A,一種直覺”等等。


當然也會偶爾有那麼一些人,娓娓道來,告訴我TA們對行業的認識和了解,告訴我什麼事情表明了TA們基因中的東西適合這個行業。


無論何種行業,選對趨勢非常重要!大道至簡,所謂賺小錢靠能力,賺大錢靠趨勢,再怎麼努力,也需要運氣!Good Luck!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