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農村30、40、50後的老人是怎麼過的?

梁弟彩


  • 從去年的城市化水平來看,我們國家的城市化已經接近百分之六十,但是擁有城市戶口的比重遠低於城市化水平,目前50、40、30歲的農村人出生在上世紀六十、七十、八十年代末期的人,雖說時間相隔十年左右,但當時十年就是時代相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還是改革開放前,農村還是集體化,農村裡不單是農民還有知識青年和其他階層。到了七十年代末這批人,趕上了改革開放和高考,八十年代末期的已經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環境下,享有好的教育環境和生活環境。

  • 目前50歲左右的人,當時因為農業機械化和資本投入較低,農業生產基本上是靠投入大量的人力,當時農村讀書學習基本上是掃盲式,進入高等學府的農民很少,後來改革開放後農業資本投入增加,大量人力過剩,加上城市化建設加快,他們都進入城市務工,正當壯年,有力有闖勁。這就是第一代農民工。
  • 到了七十年代末期,目前四十歲的在父輩積累的基礎上,很多農村孩子都能接收到好的教育,目前40歲的農村人很多搞養殖、成立小型工程隊等等,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好時代,打上了時代發展的順風車。目前三十歲的農村人,留在村裡的特別少,除非家裡有繼承的事業,大多都進城了。打工創業,重點是找媳婦。

達瑪拉


我姐30後,三年前還在家給七、八口人做飯。姐夫20歲在生產小隊當隊長,當了40多年,從前幾年開始每月發佰拾塊補貼。兒子、兒媳、孫子、孫媳都很孝順。年紀大了,牙不好,喜歡吃軟一點的食物,現倆老口自己做飯,飯後在農村小道散步,有時也打小牌。身體沒大病。三年前建了一棟三層樓房。我哥40後,18歲在生產隊當隊長,幹了40多年,現每月有佰拾元的補助。兒女都在外地做小吃,倆老口管著兩個孫子上學,種著自己和孩子們的責任田,共有20畝左右。他說現在種地機械化了,比以前人拉肩扛輕鬆多了,農閒還去河溝裡摸個魚蝦啥的。四年前建了二層樓房,兒子也買了汽車。


用戶102184146816


這個我估計最有發言權了。

因為我家門口無論春夏秋冬,聚集了一大推上年紀的老年人。冬天曬太陽,夏天傍晚乘涼等。

現在老齡化越來越嚴重,在農村越來越多的老人。並且自己孩子,或者孫子孫女不在家。他們吃過飯,會選擇出來溜達。一堆老人坐在一塊,閒聊的,打牌的,下象棋的很多。儘管日復一日說同樣的話,天天干同樣的事情,他們也不會嫌煩。

唯一,能讓他們傷心的,除了家裡發生變故等之外就是平時跟自己坐一塊的老伴或者平時跟自己天天曬太陽的同同年齡的,突然不再了。 其實他們心裡已經翻不起多大漣漪,因為他們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常態。

有時候,村裡舉行大戲,下面的觀眾絕大部分都是老年人,這也是他們那是生活留下的時代印記。

我相信,隨著時間往後推延,門口的爺爺奶奶們,仍然會日復一日的在門口聚集。但是越來越少的符合他們年齡的時代印記會逐漸消失。

願所有爺爺奶奶們,身體健康。


焦作中央空調安裝工


我來說說吧,我是70後,現在奔50的年齡,在家種地,農閒了在家附近打工,多少掙點生活費,貼補家用。

60後和我差不多,還能幹的動,除了帶孫子、孫女以外,也是一會都不閒著,幾乎每天過著一樣辛苦打拼的日子。

50後差不多70歲了身體健康的,還能自己打理地裡的莊稼,畢竟現在基本上是用的機械,沒有多累的活,反正是隻要能幹活,就不會在家閒著玩,這也是為了過好自己的生活。本著自己還能幹活,能自己把日子過得好,就不會連累年輕的。

40後差不多快80歲了,你想想還能讓他們幹啥活,身體硬朗的,在自家院子裡,種種菜,喂點雞、鴨啥的,省了買菜、買雞蛋的錢,都用來買藥吃了,我看見這歲數的老人,沒有一個能離開藥,還幾乎是天天吃藥,因為他們年輕時,為了生活累了一身的病,到老了就這樣了。

那30後的老人,不用年輕人伺候的,生活能自理的,這就是過得最好的了。(不喜勿噴)





麥隴翠浪


根據問題,現在30、40、50後的老人生活是怎麼過的;

首先說30的老人,現在最年輕的都81歲了,這個時候的老人,已經是高齡了,現在每個月都領著基礎的養老金,在家門口數著過日子了;這個時候都兒孫滿堂了,最開心的時候就是一家人開開心心的聚在一起了,看看這個看看那樣,努力回憶著過往;

而40後的老人,現在已到70多了,相對於80歲的老人,這層的要更年輕一些,還可以出去走走路,買買菜,鍛鍊身體什麼的;已同樣領著養老金,已有的在自己菜園子裡種點菜補充家用,已打發時間;

50後的現在都60多了,現在很多60歲的,身體硬朗點的現在還可以出去做做工,做點輕便的活;而家裡的小朋友最親近的已就是這個年代的老人了,天天圍著一起玩;這個層次的幸福指數的最高的,兒孫滿堂,已記著很多人,有老朋友可以一起出去走走逛逛,閒來釣釣魚,已可以做做輕便活計或者帶帶娃,靈活性很高;

總體來講,這些都是老年人了,作為年輕人來說,我們應該好好的孝敬老人,而老人要求不多,平平安安就行。


豬豬壹號


現在農村30、40、50、後的老人是怎麼過的呢?

我們村目前30後的老人很少了,40、50的話很多的我就根據我們村的情況給大家說一下

30後的老人:30後的話最小的也已經80歲了,幾乎百分之90的都是自己了老伴早就過世了,在我們出這個年齡段的基本都出不了屋了也就是說在炕上每天靠家裡的孩子伺候著,時不時的會有親戚來看望,基本上都患有各種疾病每天都是考藥物來維持,還有嚴重的氧氣瓶是家裡常備,90歲或以上的在我們村可能還有1、2個,情況更不好!久病床前,無孝子!可以說是這個年齡段的在我們村也就是在床上等死,孤獨終老。

40後的老人:最小的70歲在我們村70歲或70多歲的還很硬朗,自己在家裡的院子種著蔬菜,還有大部分外出打零工,這個年齡段的話一般的都是老兩口子都還健在,兒女的話一般都是兒子在本村,女兒外嫁。老人一般都是和自己的兒子住一個院,要是兒子多的話有輪著住的也有固定在一個兒子家住的,有的時候甚至因為在誰家多住了幾天會引發矛盾。

50後的老人:最小的60歲了,這一輩老人的話,退休工人就多了,吃著老保在農村的話這樣的退休金比年輕人上班賺的都多,會成為家裡的香餑餑的,不管兒女還是孫子孫女都會討好這個爺爺的,相對來說非常幸福受人擁護,在我們村這個年紀的大部分都還有很強的勞動能力,有創業的外出打工的、打零工的,也就是說在我們村這個年齡段除了創業的就是打散工的了,兒女基本都結婚了,樓房也都給兒子買好了,房貸這塊,在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應該幾乎沒有了,因為在10幾年前買房特別便宜,哪個時候買房全款的多,即便是貸款也貸不了多少錢!應該說這個年齡段的是非常幸福的,兒孫滿堂自己還有勞動能力,不用指望著兒子。





農村張小利


先擦乾眼淚,再回答問題!

在我們這個央央大國,農民佔了全國多數人口!

已進入老齡化,30,40後農民還很多,他們確實不容易,靠每月7,8O塊錢養老金生活,中間的辛酸苦辣有幾人知曉!

50後,還有多人在外打工維持生話,貼補兒孫!

房子,車子,壓的年輕人無法生存,50後還算是好老力,在為城市添磚加瓦,為孩子們減壓!

農民真難,老農民更難,小農民跑完,房屋空閒,土地慌費,野草橫生!

只有老農民在家看家護院,陪著日月,度日如年!


張姨188


我是“農村戶口就是好”,歡迎大家點贊關注!(以下內容僅是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評論補充)

現在農村30、40、50後的老人是怎麼過的?

其實,對於這些老人,看他們是怎麼過的,關鍵是看他們的兒女是怎麼對待老人的。如果孝順,那老人晚年會很好,如果不孝順,那真的是比較可憐的。不孝有三,其中之一就是:既不能事親,是一不孝。意識是說,對老人沒有親自照料,贍養,對家人不愛護,就是不孝。

對於30後,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大多數都是行動不便,甚至有的是臥床,他們的生活一切都要靠兒女。他們每月也會有養老金,一些地方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也都會有一些補助。老人的晚年生活還是要靠孩子們啊。

對於40後,也都七十多八十了,對於這些人,身體相對好一些,如果兩位都在,他們大多數還是喜歡自己住,會覺得很自在,很舒服,自己想吃什麼做點什麼,自己可以種點蔬菜,養點雞,過著平淡無奇的生活。只要孩子們多回來看看,對老人多關注點就沒什麼大問題。除非生病了,還是需要多操心。他們甚至還會去打點零工。

對於50後,都六十多,七十了,在農村,六十多歲的老人,身體還是很硬朗的,在家帶孩子,下地幹活,都不在話下,有的甚至去建築工地幹活,這種情況在農村是非常普遍的。對於這些老人,你什麼都不讓他幹,他就會胡思亂想,覺得是不是自己身體出問題了。有時候讓老人適當的鍛鍊還是非常好的,農村的六十多歲的老人,沒有那麼嬌氣。

希望老人的都身體康健,福祿雙全,壽比南山。


農村的小孩兒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應該先說說這些農村老農民的年紀:三十年代後的農民在八十到九十歲之間,四十年代的農民在七十到八十歲之間,五十年代的農民處於六十到七十之間。他們的經歷比絕大多數人都豐富,由此造成其內心對一切的看淡,現在的他們只求活著,為此而已。但俗話說“十年一溝壑”,三個不同年代的老農民現在的生活方式還是有所差異的。

三十年代的老農民

這部分老農民看淡生離死別,有些人甚至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內心對一切現象的發生都毫無波折,只求能早日離去。毫不誇張的說,這個年紀的老農民一隻腳已經踏進了棺材,行將就木,多活一天可能就是多遭一份罪。

八十、九十多歲的老農民,年輕時遺留下來的疾病開始逐個顯現,絕大多數的農民都已經無法在勞動。於此這個年紀的老農民成為孩子們的負擔,負擔之下,矛盾顯現,且難以調和。畢竟父母能夠用自己的一切去撫養農村子女,農村子女卻無法用一切去贍養農村老人,這無關孝順不孝順,只是生活而已。

四十年代的老農民

這個年紀的他們是村子裡的長輩,一些有威望的老農民,村裡人家大事小情都會請著其幫忙拿個主意。但人前的風光,卻無法掩飾他們內心的落寞。這個年紀的老農民也想擁有自己的快樂老年時光,卻又不得不為減輕子女的壓力到田裡去勞動。他們和五十、六十年代的老農民一起,構成了農村現在種地的主力軍。

七十到八十年代的農民,對生死卻非完全看淡,因為他們這個年紀恰恰是第三輩子女上學讀書的年紀,心裡希望能夠多活幾年,看著孫子輩結婚成人。這個年代的老農民,因為孫子輩時常在家裡,故與子女之間的矛盾並沒有達到不可調和的地步。

五十年代的老農民

他們剛剛接觸老年生活,或許對自己前些年沒有買養老保險有些後悔,總覺得從這個年齡段開始就成為了子女們的負擔。所以這個年紀還能夠勞動的他們正在和時間打一場拼命的戰鬥,贏了則可以為自己七十歲以後的養老打下堅實基礎,輸了則會真正成為子女們的負擔。

這個年代的農民,相對來說是幸福的,他們還對生活有著一定的選擇權。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觀念的看法。“養兒防老”,即使在農村養老方式多樣化的今天,農村老農民生活究竟過得怎麼樣,還是取決於子女對的態度。當然現在對於農村老農民來說,多樣化的選擇未免不是多樣化的機會。


愛茶者九號


說說我所看到的實情吧。

那些還健在的老人,是怎麼過的?

慘點的活得可能還不如一個寵物,尤其是有病的,行動不便的,在農村基本就是等一口飯吃,找個地方一座坐一天,等死而已。

什麼娛樂,什麼頤養天年,都沒有,那些老人所求的就是一口飯,可即使如此,也依然有很多的老人吃不到這一口飯。

好一點的老人,也就是兒女孝順點的,吃好穿好,也是等死而已,兒女不嫌棄,就是對他們最大的恩惠。

過的再好點的,有錢人家的,可能在享受著四世同堂,或者五世同堂的天倫之樂,不過這種老人很少,尤其是在農村之中。

農村,很現實,因為窮,因為兄弟姐妹多多年邁的父母各有各的埋怨等等,老人們的日子都不是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