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地方,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他的具體方位,但是一說他的名字,我們就恍然大悟,原來是這兒,這個地方就是阿爾薩斯—洛林。能夠了解到這個地方,是因為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叫《最後一課》,我們還因此知道了“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這句話。但是這篇膾炙人口的文章,絕沒有表面上那麼簡單。

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具體問題出在哪裡呢?這還得回到課文的最後一段話: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沒有這麼高大。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氣,寫了幾個大字“法蘭西萬歲!”相信這段話感動過無數人,但是仔細想來,事情並非如此簡單。現如今的質疑者難免提出問題,首先,阿爾薩斯—洛林本來就不是法國,其次,這個地區的人明明說德語的人多,為什麼韓麥爾先生會讓同學們不要忘了自己的法語呢?

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著名作家閻京生在《最後一課騙了你》中指出:在該地區,以德語為母語的人佔百分之八十六,以法語為母語的人僅佔該地區人口的十分之一。按照閻京生的說法,當時的情況剛好相反:“不是德國禁止法語強制推行德語,而是法國在其統治期間強行將法語作為第一名母語。”試想一下,若是我們被侵略後,被要求學習他國語言,我們會發自內心的熱愛這門語言嗎?那麼,《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騙了我們?

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要說明這個問題啊,還得從阿爾薩斯—洛林的歷史說起。阿爾薩斯—洛林,在17世紀以前,一直都是羅馬帝國的領土。直到1618年,羅馬帝國爆發了大規模內戰,一打就是30年,史稱“三十年戰爭”。也就是在這場戰爭中,法國迅速崛起並獲勝,得到了阿爾薩斯的大部分領土。這還不算結束,1688年,法國再一次在與其他歐洲國家的戰爭中獲勝,簽訂了《里斯科和約》,同時吞併了整個阿爾薩斯,隨後又吞併了洛林。至此,阿爾薩斯—洛林全部被法國收入囊中。

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接下來就是大家都熟悉的“普法戰爭”,普魯士不滿法蘭西的控制和壓迫,各種賠款以及侮辱條約使普魯士人民心中充滿怨氣。而這口怨氣知道64年後的1870年才得以宣洩出來。這也就是“最後一課”的歷史背景,崛起的普魯士與衰落的法國進行的一場大戰,結果可想而知,法蘭西第二帝國被推翻,普魯士藉著戰爭完成統一,成立了德意志帝國。同時作為戰爭的另一個結果,阿爾薩斯—洛林又被收回了德意志。接下來便是《最後一課》中的描述。

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其實這篇課文並沒有騙我們,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法國在得到阿爾薩斯之後,也曾規定將法語定為唯一的語言,但執行並不嚴格。雖然法國給這個地區帶來穩定的經濟與長久的治安,但要說這個地區人民對自己“法國公民”身份的認可,倒是未必。直到法國大革命時期,才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場革命觸犯了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利益,他們組成聯軍入侵法國東北部,首當其衝的便是阿爾薩斯地區。

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既然這地地區的人民要的就是長久安穩,自然對戰爭十分厭惡。他們也就自然而然地拿起武器反抗侵略者,儘管他們大多數人都說德語。也就是從這個時候,他們從心底裡深深地認可“法國公民”這個身份。那麼說到這裡,都德的《最後一課》是否騙了人,相信大家每個人都有了答案。

初中課本篡改歷史?法德歸屬不清,《最後一課》是否真的飄了我們

總而言之,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阿爾薩斯—洛林更像是一種象徵,在哪裡?歸屬誰?都早已不再重要。而重要地是,我們能夠在自己地國家裡安穩地生活,國富民強,安居樂業,這應該是每個中國人的願望了吧?希望無論何時,我們都不要上那“最後一課”。

瞭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景塵文史檔案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