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手機分期24期免息,划算嗎?

光影救贖184


我自己最近計劃買手機,有一些心得:一個標準是你的支付成本有沒有提高。

某些時候是划算的,手機價格降低,還能分期免利息。但是這個時候很少。

有些時候,利息是免得,但是總價會高一點。比如某平板電腦,分期的價格要明顯高於不分期的價格。

有的時候是線下找關係,可以拿到一個更優惠的價格,這個時候分期是不划算的。

從品牌來看,三星蘋果的價格標準化程度高一點,中間的利潤差價少;國產手機中,華為比OPPO他們的定價空間小。

總的來說優惠的順序從大到小大概是這樣的

OPPO>華為>三星>蘋果

線下熟人拿貨>線上電商>品牌專賣店

線下價格>日常價格>分期價格


白水90944696


剛來鄭州租房子的時候,託管給介紹個地方付1000就可以買三千多的電動車,但是需要連續12個月往車身上貼廣告,來抵扣每月剩餘需要還的錢,女朋友覺得划算,非讓我買!

跟著託管去了以後填單子,要下載借貸軟件從裡邊貸款七千多,每月廣告可以抵扣500,那天人還很多,最後要申請的時候我猶豫了就沒買,去電動車市場買了一臺跟那個一樣的,才2400,開心的騎回家了!

結果放樓下不到兩個星期被偷了,操,報警警察也沒管!

後來才知道分期電動車那個也是坑,騙了一撥人然後關門跑路了;感嘆幸好最後沒從那裡買,要不然騎回來車丟了,還TM揹著幾千的貸款!

回到正題,手機要是價格在自己承受範圍之內,可以直接全款或者3-6期,太長時間不建議,萬一還貸忘了上徵信或者手機丟了壞了,心理會極度不爽的,比如我!


胖臉饞貓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您的問題,買手機分期24期免息的話,是非常划算的,而且又沒有經濟上的壓力,像我去年雙11買的榮耀二零手機,購買價格是1999,然後分成24期的話,每期就幾十塊錢吧,不到100塊,我感覺非常划算,也沒有壓力,也沒有負擔,不然平時像我一個月3000多塊錢工資的話,一下子拿2000塊錢出來,就只剩下生活費了,像我這種月光族的話,會有點危險那種,所以現在我買東西一般的話都是買那些可以分期付款的,還有也要免利息的,免利息的話,也是賣家的一個促銷手段,現在是免利息的話,銷量都是非常可觀的,好了,我的回答完畢,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07ded776bd1048e38e55bac11aa64d04\

山口小二哥


可以分24期,然後把自己的錢拿來理財,我一個基金,四千元賺了三個月賺了九百,不過事事無絕對,我總共大大小小買了十幾個基金,有虧有賺,不過我還是覺得,無息分期可以的,有閒錢在自己手裡,兩年買個定期也是收益,如果分期計息的話,就要考慮自己多少期可以利益最大化


闕月閣


一款手機太便宜的用不到兩年,當然因為便宜也不需要24期,而且便宜的用一年就換了。。。24期適合比較好的手機,用個3年4年也是有的,再不濟2年還是能用吧。。我自己的vivoX21就兩年免息分期,剛還完,現在還在用


OoZnGoO


感謝您的閱讀!

划算嗎?我覺得不划算!不信?給大家算一筆賬

以iPhone手機為例,如果我們在2019年10月份購買了一款iPhone 11,當時的價格是64GB版5499元。

我們以現在iPhone 11的價格為例子,某多多的價格是4799元,5個月的時間,降低了700元,可想而知,在價格方面,已經虧損了700元。你可能會說,早買早享受。確實相比之下,一年之後,價格會更低。


分期24期免息,24個月,雖然每個月的總數加起來,似乎是划算的,如果你深入研究的話,你其實是在提前消費,它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提前消費,這和支付寶的花唄的理念是一樣的,我們看似提前獲得了手機,卻無形中提前消費購買了手機。

那麼,我一般是怎麼買手機的呢?

我認為如果是三星手機,最好還是買港版或者韓版的機型,價格相對比較便宜

如果是iPhone手機的話,因為價格前期穩定,最好等3個月之後,再購買手機

如果是國產手機的話,價格本身就便宜,應該也不需要24期免息

因此,我並不建議大家提前消費,畢竟你買的時候開心,還的時候就鬧心了。


LeoGo科技


現在買手機等數碼產品,很多人會採用分期付款,看到免息的促銷,以為商家賺不了錢,或少賺錢,因此很划算。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你,什麼叫買的沒有賣的精,商家不賺錢或少賺錢,那是不可能的。

去年因為工作需要,在某東購買了一臺iPad Pro(2018款,12.9英寸)加蘋果Pencil。本來沒想打白條的,但耐不住免息促銷的誘惑,選了12期白條。

iPad Pro套裝價是10298,優惠1000,實付9298(不計算2900個京豆抵付,相當於積分兌換)。有訂單圖為證。

看到這裡,有人大概以為,實付9298,打12期免息白條,相當於每月還774.84元,這賬好算呀!

告訴你,這麼算是錯的。

9298打12期免息白條,每月實際應還862.42元。也上個圖為證吧。

結果就是,買這臺產品的實際花費為:862.42(元)X12=10349.04元,比不打白條多花了:10349.04—9298=1051.04(元)。

這多出的1051.04元,我特意查了,商家叫“服務費”。按某東的服務費收費標準每月0.5%—1.2%。敲黑板!接下來你將見到:


東哥如何以免息的名義大賺一筆!

對我的服務費收取標準為:1051.04÷9298=11.3%÷12=0.942%/月,接近最高收費標準每月1.2%。

也就是說:

東哥雖然免了我的利息,但通過按接近最高服務費收取標準,成功地將免息地損失又賺了回來。

說實話,12期每年11.3%的服務費收取標準,已經超過絕大多數商業銀行了,目前商業銀行的信用卡分期付款的手續費一般是0.6%/月。

現在回到題主問題,買手機分期24期免息划算嗎?

答案是肯定不划算。

在某東的白條,分期的期數越多,它收取的手續費也會水漲船高,分24期的話,手續費轉化成利率很可能是28.8%,比12期的多了17.5%,一倍多。

在商業銀行用信用卡免息分期的話,24期的手續費轉化成利率能到14.4%,比分12期多了7.2%。

總之,分期付款的行業規則是:

  • 免息不免手續費,而且免息後很可能手續費收取標準提高;

  • 分期的期數越多,你付出的利率越高。


魔鐵的世界


芯科訊為您解答

買手機分期24期免息,划算嗎?

小編認為合不合算還是得看人 , 我給你舉一個我本人的例子 。在去年的雙十一我買了一臺魅族16s, 實際上我已經親睞這款手機很久了, 就等雙十一入手 。 可是在10月底的時候魅族這款手機除了一個24期免息的活動 , 預交50元, 我毫不猶豫就交了錢。 心想24免息 , 反正不虧

當時的標價是2799, 然後搶了天貓的一些福利。 最後每個月繳納107元的價格拿下來了 。但是, 重點來了, 雙十一當天這款手機只需要2400元左右,而我雖然是24期免息, 但是加起來大概在2600元,貴了200元。 這貴的200元就相當於是利息了, 所以並沒有什麼絕對的划算, 一切只是商家的套路罷了

所以說如果你的褲兜裡有那麼多錢, 還是直接全款入手, 免得後面還麻煩, 重要的是同一臺手機你能夠用最少的錢買下

褲兜沒那麼多錢就只好分期買了 , 雙十一iphone 11為什麼賣那麼好 , 還不是有了24期免息 , 每個月只要繳納250元左右就夠了。


芯科訊


很多人都認為分期購買手機是打腫臉充胖子的行為,但換一種想法,比如蘋果發佈iPhone 11系列推出的24期免息分期,一個月給個三四百塊錢分期一臺手機,多餘的錢放在自己手裡用到該用的地方,或者存在銀行卡里以備急用不好嗎?是在不行放在支付寶餘額寶裡一天1塊多的利息他留著買排骨不香啊?為什麼很多人會認為分期買手機是沒有消費能力的


豫東小杰


個人認為,買房可以分24期,電腦可以分24期,但是手機千萬不要分24期。

因為手機和房子、電腦不同,手機屬於更新換代速度很快的產物,一年有時候能出好幾代產品,從而衍生許多新技術,先是正面指紋,然後雙攝,全面屏,屏幕指紋,多攝,無線充電,超級快充,UFS3.0,WIFI6,高刷新率屏幕,總之,廠商為了產品的噱頭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

對於高端高價位手機來說,看似24期很合適,每個月只花一點錢就夠了,很多人甚至還說24期免息約等於不要錢,但是這對於電腦等大件可能適用,但是對於手機來說,即便是24期免息也不要分,因為你12期還沒還完你就喜歡上了新品,這時候你就算賣二手也是虧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手裡的這部手機都落後很多了,但是你還在為它還分期的痛苦,或者說iphone11都出了,但是你還在為手裡的iphone8還分期。

不過對於12期免息我認為是可以考慮,或者6個月左右的那種,這個分期在一部手機的生命週期中還算能夠接受。打折一般來說都是加價後再打折的,容易吃虧,官方促銷只會降價,不會打折,所以要買手機可以在官方商城,也可以在第三方軟件官方旗艦店購買,可以使用一些優惠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