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這屆藝考生迎來“史無前例”變化

因為藝考時間一再推遲,專業課複習要一直進行,文化課學習也不敢耽誤。疫情影響下,讓藝考生們“慌了陣腳”。

3月12日,教育部表示,儘可能減少校考專業範圍;鼓勵高校採取考生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進行考核;對於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實施初選後,在高考後再組織現場校考。

目前,全國有近2000所高校設有藝術類專業,2020年報名人數預計為115萬。在這個關鍵檔口,藝考迎來了“史無前例”的變化,這些變化,有何影響?藝考生該如何備考?

校考“瘦身”,推遲到高考後舉行

從早上8點一直到21點,這是秦皇島三中美術類藝考生魏江輝每天的複習節奏。因為已經通過了河北省專業統考。3月份以來,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突擊複習文化課”。

這是魏江輝第二年參加藝考了。2019年初,幾乎和有藝考生一樣,她拖著箱子四處奔波、穿梭於城市間趕考。她曾前往瀋陽、大連、石家莊等地,至少參加了七、八場校考。其中,有四場是各所學校把考點集中設在石家莊。“在那前後呆了,差不多一個月。

事實上,“校考”瘦身的消息早已傳出。

2019年12月11日,教育部發布《嚴格規範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特殊類型招生工作》,明確提出:從2020年起,除了經教育部批准的獨立設置的本科藝術院校仍可單獨組織校考,其他高校的美術學類和設計學類專業將不再組織校考,而是統一使用省統考成績。

疫情發生後,魏江輝還是在等待北京印刷學院的校考。這些保留下來的“唯數不多”的校考,均為名校。此前它們多次推遲校考時間,中國傳媒大學、中央美術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電影學院、中國戲曲學院均在此列。

然而,3月12日,教育部再次發出通知,對藝考安排進行部署:原則上2020年高考前不組織現場校考。對於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鼓勵先通過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對報名考生進行初選,在高考後再組織現場校考。

這意味著,今年校考推遲到高考後,還將面臨諸多重大改革。一所美術類名牌高校的相關負責人回覆記者,學校正在研究出臺具體方案,招生辦會在第一時間公佈。

“按照今年藝考的規模,如果加上陪考的家長,赴校考者將有200萬人左右。”華中師範大學測量與評價中心主任胡向東表示,“如果仍按過去的規模流動趕考,這200萬人無疑會給正處於吃勁階段的抗擊疫情工作帶來,嚴重後果。”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這種方式也方便了考生及其家庭,免去了以往許多考生和家長長途奔波“趕考”和“陪考”的情況,減少了交通、住宿等開支。

疫情下,這屆藝考生迎來“史無前例”變化


分級報考、兩次篩選

政策出臺後,藝考生們可以把全部精力集中在文化課複習上。但是,對於藝考改革本身,隱憂還在。有人會問,這次藝考政策變化的是疫情影響下的權宜之計,還是代表某種長遠趨勢?

“我國高校藝術類校考一直存在規模過大、重複多、效率低下、公眾質疑其公平性等方面的問題。”胡向東直言,“縮減校考專業和規模卻並不只是單純為了抗擊疫情而被迫採取的措施,它是藝術類專業招生考試發展的大勢所趨。”

“嚴格控制現場考試規模的實質是由直接報考、一次篩選改為統考+校考的分級報考、兩次篩選,具有實施的必要性與可行性”。胡向東認為,政策改革的指向是將藝術類考試分為省統考和少數專業校考,考生先通過省統考合格線並達到一定成績線,才具有報名校考的資格,這就可以通過有效篩選縮減過大的考試規模。

截至目前,全國僅有河南省個別專業的統考測試尚未完成,其他省市的藝術類專業省考均已結束,基本可以為各高校提供考生的專業測試成績。

從目前看,“省考成績”將作為大部分院校錄取的參考標準,但是對於名牌藝術類院校來說例外。

2月,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如果用省聯考的成績作為錄取分數,“對很多考生不太公正,而且每個學校的要求也都不一樣,也許並不能達到我們各自院校的要求”。

對此,教育部稱,對於專業性強且擬繼續組織校考的高校,鼓勵先通過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非現場考核方式對報名考生進行初選,在高考後再組織現場校考。

但是,讓魏江輝放心不下的是,“對美術專業而言,通過電子掃描或網絡視頻看到的作品和現場的視覺效果會有很大出入”。她擔心,“這會嚴重影響考試結果”。

事實上,近年來已有部分高校在藝術類專業招生和高水平藝術團招生中,對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等方式開展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前的探索積累了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這些高校對使用這類方式選拔的學生進行了持續性跟蹤調研,進一步印證了這種選拔方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疫情下,這屆藝考生迎來“史無前例”變化


新政策下怎麼做到公平

提交作品、網上視頻面試,從未大範圍使用的技術手段,將在今年藝考中出現。在這次非現場遠程考試中,如何防範作弊,最令人關注。

國家教育考試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志文表示,除了利用人臉識別等信息技術手段外,教育部門還將和公安部門充分合作,以做嚴格的身份甄別。更重要的是,支持高校在高考後再進行復核,甚至部分現場考試。

“這些年,美國ETS一直在做網絡考試,尤其是對於偏遠國家與地區,不宜設置考場的地區,ETS早就推出了網絡考試的方式。與我們目前做法類似,一個系統進行考試,另一個系統是視頻監控,自動提交全部視頻資料。”陳志文介紹。

“即便是,有人可能仍存有僥倖心態,但要明白,作弊行為在考試監控系統中很容易就被發現。此外,一旦此前提交的作品、信息與考後現場測試信息不符,將失去當年甚至未來幾年的考試機會,有誰會敢冒這個風險”。陳志文說。

“藝術類招考體系的每一步調整與優化,都充滿探索性,也有內外部因素帶來的不確定性。”胡向東也坦言,遵循藝術高考發展的本質規律和發展大勢,不斷提升招考治理能力,全力維護高考的公平性和科學性,是優化藝術考試管理的核心所在。

針對藝考政策的變化,教育部特別強調,有關高校要為農村和貧困地區等不具備條件的考生提供參加考試的兜底條件保障。具體方案由高校自主確定。

“儘管,網絡基礎條件已經具備,但是對於農村、偏遠地區等不具備錄製視頻條件的考生,高校要進行兜底保障,根據考生申請協調基層招考機構為其提供免費錄製視頻服務,以保證廣大藝考生都站在國家考試的同一起跑線上。”胡向東建議。

“完善和優化藝術類招考體系又是一項長期性工程。”胡向東說,要建立並完善一個長期性、追蹤性、數據化的藝術校考質量監測系統。以時間、區域、院校等逐步構建藝術專業校考質量監測平臺,以生源地域分佈、畢業校構成、省統考表現和校考表現以及學生後續發展情況等逐步構建一個藝術考試質量數據監測體系,建立藝術校考質量保證的預警機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