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地位的評價中總冠軍重要還是MVP重要?

閉上眼說再見122234981


毫無疑問是總冠軍重要!

不管是任何集體運動,個人榮譽都排在團隊榮譽之後。

我們以足球為例,儘管梅西每年都能獲得無數獎項,但他最心心念唸的依然是歐冠和歐洲盃冠軍,實際上最終能被球迷記住的也是冠軍次數。

集體運動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個人能力強,不見得就能代表全隊能力強。有明星的球隊不少,但是最終得冠的為何獨獨是那一個,這也正是球迷對足球和籃球這種集體運動著迷的地方。


KOK全球資訊


評價一名球員的歷史地位,個人職業生涯的數據表現是第一位的,還有對籃球這項運動的推動力作用和影響力,總冠軍和MVP,也是兩項重要的因素,是加分項,但不是決定項。如果非得在二者當中選一個,那麼我選總冠軍,好的球員很多,常規賽的個人數據和帶隊能力是選MVP的重要指標,對於MVP級別的球員來說,退役之後基本都能進名人堂,但是能奪得總冠軍的MVP在名人堂的地位更高。

☞沒有得過MVP,率隊奪得過總冠軍球員的歷史地位

1、LOGO男韋斯特

科比意外逝世後,球迷們發起倡議,希望把NBA的LOGO改成科比的後仰跳投,最後官方發表聲明不會輕易修改NBA的標誌。可能熟悉NBA的球迷都知道,現在LOGO的原型球員就是韋斯特,韋斯特14年的職業生涯中10次入選最佳陣容1陣,卻從來沒有得過常規賽MVP,1968-69賽季,31歲的韋斯特成為NBA成立以來唯一一位以失敗者身份榮膺NBA總決賽MVP的球員,這或許是聯盟給沒有獲得過常規賽MVP,又屢屢在總決賽失利的韋斯特的一種安慰。1971-72賽季,韋斯特才獲得了唯一一次總冠軍,提升了他在名人堂中的地位。

2、熱火隊魂韋德

韋德從來沒有獲得過常規賽的MVP,大家是不是都不敢相信,事實就是如此,因為03一代中有個男人叫詹姆斯,即使韋德比詹姆斯拿到總冠軍的時間要早,05-06賽季獨自率隊獲得總冠軍的韋德,榮膺總決賽MVP,但是,那個賽季的常規賽MVP屬於太陽隊的納什。

三巨頭時代的韋德,跟詹姆斯、波什一起為熱火奪得了2次總冠軍,韋德作為白銀一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入選名人堂肯定是沒有問題,出色的個人數據,3枚總冠軍戒指,即使沒有MVP獎盃,也不影響韋德的歷史地位。

3、微笑刺客小土豆托馬斯

這個托馬斯可不是凱爾特人的那個,兩人同名同姓,但不屬於一個時代,歷史地位也不是一個級別。微笑刺客托馬斯,是喬丹時代的球員,也是在80年代末在季後賽中數次將喬丹擊敗,兩奪總冠軍的活塞球員,這個托馬斯的生涯數據並不出眾,打得最好的85-86賽季,場均得到20.9分10.8助攻,凱爾特人當老大的那個托馬斯在16-17賽季,場均貢獻28.9分5.9助攻。

但是,微笑刺客托馬斯憑藉著擊敗過喬丹,還拿到過總冠軍戒指,在2000年入選了名人堂,從凱爾特人跌落的托馬斯,現在都快要沒球可打了。

看完這三位沒有MVP的總冠軍球員,各個都獲得了很高的歷史地位,成為NBA歷史上的傳奇性人物,總決賽的經歷也被球迷津津樂道。

接下來,我們在看一下那些沒有獲得過總冠軍的MVP,歷史地位又如何呢?

☞沒有總冠軍戒指的MVP

我們來看一下NBA近40的歷史中,有哪些球員獲得了MVP,卻沒有帶隊奪得總冠軍呢?

1、已退役的MVP

巴克利、卡爾馬龍、艾弗森、納什都曾獲得常規賽MVP,沒有奪得過總冠軍,其中,馬龍、納什都是2次獲得MVP。他們因為個人出色的生涯數據,退役之後也都入選到名人堂,可是每當提起他們,不僅球迷會為他們生涯沒有奪得過總冠軍而惋惜,他們自己也都因為沒有冠軍戒指而遺憾。

2、現役球員中沒有總冠軍戒指的MVP

史上最年輕的MVP羅斯、常規賽場均3雙的威斯布魯克、大鬍子哈登、還有去年的MVP字母哥,這四人是現役球員中已經獲得過MVP,還沒能拿到總冠軍戒指的球員。

羅斯已經因傷凋落,生涯早期的輝煌,不足支撐他退役之後進入名人堂,而威少、哈登、字母哥正值巔峰,還有機會衝擊總冠軍,因此這三人生涯一直穩定,沒有大的傷病,數據值已經非常可觀,未來進入名人堂肯定沒有問題,能否得到總冠軍,是決定他們在名人堂的地位高低,他們的歷史地位已經有了。

3、姚明,沒有MVP,沒有總冠軍,數據不突出的名人堂球員

姚明入選NBA名人堂的時候,美國很多專業人士都提出過質疑,認為姚明沒有資格入選名人堂,不過,最終,姚明還是靠著自己巨大了影響力,對NBA走向世界,徹底打開中國市場的重要作用,成功入選了名人堂。

MVP是對球員個人表現的獎勵,打出驚豔的數據,已經把球員的歷史地位提到了一定高度,MVP加分並不多;總冠軍,需要球員擁有個人實力突出,數據好是必要條件,除了個人能力,還要有球隊的團結,其他球員的支持貢獻,所以,能夠帶隊奪得總冠軍的球員,是MVP中的MVP,對提升歷史地位作用更大。

總冠軍常用MVP球員相伴,但是MVP球員卻不一定拿到總冠軍。


球員的歷史地位是自己打出來的,可是每個球員在球迷心中的地位也是不盡相同,即使沒有好的數據、沒有MVP、沒有總冠軍,只要球迷認可,他也是偉大的球員。


球場陸道空


在NBA的歷史長河中群星璀璨競相追逐,有籃板高手、有得分大神、有助攻之王、還有蓋帽神兵,但是在評判一個球員歷史地位的時候什麼最重要呢?MVP還是總冠軍亦或是一個個逆天數據?

歷史地位的評判不是簡單的榮譽比拼,如果說總冠軍重要那你敢說羅伯特霍利(七個總冠軍)比巴克利(一次MVP)地位要高嗎?如果說MVP重要你敢說羅斯(2011年MVP)比雷阿倫(2008.2013總冠軍)厲害嗎?所以簡單對比這兩個榮譽本身就有侷限性。所以我認為一個球員的歷史地位高低認定要有以下因素比對才更為科學合理。

一,該球員所在球隊成績。球隊成績也是判斷該球員總體帶隊能力,比如蒂姆鄧肯自從1998年加入馬刺隊後連續18年打入季後賽,多次打入西部決賽總決賽。還有些球員個人數據個人能力都很強但是帶隊成績欠佳,如中國球迷熟悉的麥迪兩次獲得常規賽得分王(2003.2004)但是無論在魔術隊還是火箭隊球隊成績一直不穩定多次無緣季後賽,所以在評判麥迪地位的時候肯定要減分。

二,球員個人數據。一個球員個人數據最能體現該球員能力,比如詹姆斯在還沒有退役的情況下總得分已經到達34000分助攻已經接近10000,達到了歷史大神級別,又比如威斯布魯克雖然到現在沒有獲得過總冠軍,但是其連續三個賽季的場均三雙逆天數據(2017-19)絕對會在NBA歷史長河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也會直接提升威少的歷史地位。

三,個人榮譽。這裡主要說MVP和總冠軍,都是個人歷史地位的重要參考項目,MVP是一個球員整個賽季常規賽綜合數據最有力的體現 所以歷史上很多名宿傾其一生也沒有得到過,如助攻大神斯托克頓(歷史助攻王+搶斷王),logo男傑裡韋斯特(一次總冠軍),閃電俠德文韋德(3次總冠軍)等等在其漫長職業生涯內都沒有觸及MVP獎盃,所以說常規賽MVP在所有榮譽裡更難拿。單純說總冠軍如果一個球員運氣好就相對來說更容易一些,比如羅伯特霍利(7次總冠軍),麥考(3次總冠軍)但是作為核心球員想要獲得總冠軍卻又是那麼艱難,比如郵差馬龍數次與總冠軍擦肩而過,空中飛豬巴克利沒有總冠軍是一輩子的遺憾。特別是在20117-18賽季詹姆斯在季後賽如天神下凡般的表現場均34分9助攻9籃板,還是飲恨總決賽,可想而知獲得總冠軍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兒。

喬丹 詹姆斯 科比 魔術師約翰遜 拉力伯德之所以偉大不僅僅他們是總冠軍還有逆天數據和個人MVP榮譽。

所以說一個球員歷史地位高低是綜合數據綜合實力的比拼,不僅僅是一項榮譽一項數據的高低,但是如果單純總冠軍和MVP比較我更傾向於MVP更重要。


飛俠小哥


在歷史地位的評價中總冠軍和MVP,總冠軍相對較為重要。

列舉幾個例子:

納什

納什是NBA歷史上最優秀的控衛之一,他的傳球出神入化,非常的具有觀賞性,他的整個職業生涯有2座常規賽MVP,但始終沒有總冠軍,納什曾經說過,他願意用他的2座常規賽MVP來換一枚總冠軍戒指,沒有為鳳凰城球迷帶來總冠軍,是他一生的痛。

巴克利

雖然巴克利真的很“大嘴巴”,但是不可否讓他職業生涯的成就,有常規賽MVP,有全明星賽MVP,常規賽各種名譽,但是就是沒有總冠軍,現在和奧尼爾經常搭檔做評論員,也經常被奧尼爾調侃巴克利沒有冠軍,最著名的一句就是奧尼爾說的:你去谷歌一下巴克利有幾個冠軍?

加內特

加內特在森林狼的職業生涯各種數據爆炸,在當時也是各種個人榮譽加身。但一直沒有得到總冠軍,才有了後面轟動一時的一換七加盟凱爾特人組建三巨頭。

諾維斯基

諾維斯基得MVP那年慘遭勇士黑八奇蹟,領取MVP獎盃時略顯尷尬。






老漢看籃球


先說下2點前提:能爭奪常規賽MVP的球員就不用強調了,一定是球隊的核心。第一點,強調一下總冠軍,我指的是這位球員是巨星,並且曾經作為球隊老大期間帶領球隊奪冠過。為什麼強調這一點呢,是為了防止出現一些不理智的球迷發表麥考3冠與詹姆斯平起平坐、霍里冠軍比喬丹多比喬丹偉大等不符合實際的言論。第二,從nba有30支球隊左右(前後差距5支內)的時期開始看,避免厚古薄今的情況。

開始了

韋德沒有常規賽MVP,有3個核心總冠軍戒指,他是nba公認的排名第三的得分後衛。然而那些只有MVP,沒有總冠軍的分位,目前歷史地位都沒有韋德高。

再舉個例子,詹姆斯不用介紹了吧,有他的球隊就是總冠軍熱門(偶爾有意外,我說的是生涯大多數情況),如果詹姆斯每年的常規賽都不留餘力,以他的實力可以打出爆炸輸出並且帶領球隊穩居分區前4,我認為他在的每一年,幾乎可以一直拿常規賽MVP。可是前兩年不是流行一個詞,描述詹姆斯的,就是“划水”,為什麼“划水”呢?就是為了省下體力,備戰季後賽,奪取總冠軍。可是明明竭盡全力就可以帶領球隊排名前幾,自己得到完美的數據,最終奪取常規賽MVP,可是詹姆斯卻選擇常規賽省力,季後賽發力,為什麼?我認為是因為詹姆斯覺得,總冠軍比MVP重要。就說這賽季,詹姆斯的最終目標,也是總冠軍,他好像對MVP一點想法都沒有,因為只要濃眉打得好,基本都會給濃眉做球。

科比和詹姆斯MVP個數的對比,是1比4,總冠軍個數對比是5比3。曾經有人問喬丹關於科比和詹姆斯的比較 ,喬丹發表的是5>3。我就一直想著,為什麼不是4>1呢?有人說,喬丹發表這個只是為了壓制詹姆斯,怕詹姆斯超過自己,這個言論我認為是不可能,因為哪怕是吹得最厲害的詹密,也只說詹姆斯目前排名歷史第二,連詹姆斯最瘋狂的球迷都不覺得超過喬丹,那喬丹根本不需要害怕,所以這個言論可以認定是錯誤的。那原因就只有,喬丹認為,總冠軍比MVP重要得多得多。

喬丹應該比大多數的球迷懂球,所以個人認為喬丹的觀點比大多數球迷的觀點有說服力,核心總冠軍比MVP重要,並且從上面詹姆斯常規賽划水,不加入爭奪MVP行列只為奪得最終目標總冠軍的例子,也可以看出詹姆斯認為,核心總冠軍比MVP重要得多。



寧萍倉夏


有道是,物以稀為貴。在通俗的比較中,如果兩者分量相當,那麼,稀缺性往往會成為脫穎而出的關鍵。

對於NBA來說,總冠軍和常規賽MVP,都是球員們夢寐以求的頂級榮譽,也是評價一個球員歷史地位最核心的兩個指標。這兩個指標,由於評判的標準不同,本身很難區分誰更重要一些。總冠軍是屬於集體的終極榮譽,常規賽MVP則是屬於個人的最高榮譽。在爭奪總冠軍的過程中,巨星的作用顯然是不可忽視的,但是,集體的優秀,才是團隊奪冠的關鍵。而在常規賽MVP的評選中,則更傾向於個人的發揮,參考球隊的戰績。於是乎,就有這樣的現象出現,不是每一個優秀球員都能如願以償得到總冠軍,同樣的,常規賽MVP的評選中,也有非常多優秀的球員,為了總冠軍而主動退出這方面的競爭。

事實上,在歷史地位的評價中,總冠軍和MVP的權重,也不是一成不變的。總體而言,歷史前15,總冠軍的權重要略高於常規賽MVP,而15名開外,常規賽MVP的權重要略高於總冠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這主要是和榮譽的分佈有關係。

我們都聽說過二八定律。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同樣的,在NBA,70年曆史長河中,80%的榮譽,掌握在20%的人手中。並且,越優秀的球員,手上的榮譽越多,可謂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以比較公認的前五為例,沒有三個總冠軍三個常規賽MVP,基本上連門都摸不到。歷史前十的球員裡,絕大多數都至少擁有兩座以上總冠軍而且,因為這些人都是球隊的絕對核心,這樣一來,前十的球員,幾乎囊括了NBA整個歷史長河80%的冠軍。

於是,前十到前15,總冠軍數量相當的情況下,MVP的優勢就開始凸顯出來。

到了15名開外,實際上,這部分人群中,大部分要麼沒有總冠軍,要麼有總冠軍,但是,個人不是球隊的第一核心,導致他們的總冠軍成色下降明顯。並且,由於個人沒有常規賽MVP加持,他們的個人能力,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而MVP則是個人能力最有力的支撐,所以,擁有常規賽MVP的球員,在排名上會更佔優勢。一個簡單的例子,六屆總冠軍,被譽為史上最強二當家的皮二爺,在NBA的歷史排名中,普遍被排到了20多位,究其原因,在於離開喬丹以後,皮蓬的個人表現著實有限,被很多後輩超越,也就不難理解了。


知閒君


總冠軍的意思大家應給很清楚,那麼何為MVP?美國職業籃球聯賽最有價值球員獎(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Most Valuable Player Award ,簡稱MVP)是一個自1955-1956賽季以來每年對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常規賽中全場表現最佳的球員所頒發的一個獎項。

在歷史地位中,個人感覺MVP是階段性小目標,總冠軍才是最終目標。

我們通過一個例子就能清楚表明二者孰輕孰重: 大家都知道王健林曾說先定個先定個小目標,賺他一個億(mvp)。馬雲說,我對錢沒感覺。

什麼意思?錢不重要?一個億是很小的錢很小的榮譽?相信一個億對99%的人來說,都是一輩子不敢企及的數字(相當於MVP),如能獲得,定然是風光踏入頂級階層,對普通人來說(普通超巨拿MVP)那是身份的質變。但是對財富前10的人而言,賺錢在他們還沒財務自由之前是最重要的,但是財務自由後,錢不是最重要的了,一個億,10個億,100億對他們來說,就是當初階段性小目標,小目標,小目標。。。。而影響力,對社會的貢獻力才是他們終生追求的東西。(相當於總冠軍)

再比如:如果王健林年年蓋房子拿首富,做的是簡單無創新的商業。而馬雲不停研發出世界級產品(就像支付寶)之類,財富只是第二,但是中國首創領先世界的產品,獲得了國家的認可表揚。(相當於王健林數據好,MVP,馬雲拿了總冠軍),在商界前十里,你願意做馬雲還是王健林呢?

所以MVP是階段性小目標,總冠軍才是最終目標。


如果有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交流學習。

騎螞蟻去西藏


總冠軍和MVP在歷史地位評價中,很顯然總冠軍含金量是高於MVP的為什麼呢?

MVP

1、要率隊取得好的戰績,一般為聯盟前四;

2、在球隊中的作用,要體現核心作用,自己發揮好的同時,使隊友變得更好;

3、個人各項數據處於聯盟前列,效率處於聯盟前列,關鍵時刻可以站出來率隊取勝;

4、公眾形象也要不錯,至少是媒體記者們認可你才能投你票。

5、一般還要整個賽季上場次數要足夠多,特別是常規賽後期不要受傷退賽,否則也會受影響。

總冠軍

除了你要具備MVP的實力,你還要有領袖氣質,你可以帶領球隊前進,還有就是你沒有短板,不會在季後賽中或者總決賽的舞臺上被針對,你的精神作用超過一切,有你在球隊就有主心骨

總結:所以總冠軍在評價歷史地位時要比MVP重要很多,總冠軍是超巨,MVP算頂級全明星








可樂講鞋


任何球員都有可能獲得總冠軍,哪怕只是聯盟的邊緣球員,也許一場季後賽都打不上,也能拿到總冠軍,並非貶低,但是很多中國球迷都知道的,巴特爾和孫悅這兩位的NBA總冠軍就是這麼拿的。但是MVP,別說巴特爾和孫悅,就算是拿過FMVP的比盧普斯,伊戈達拉,你讓他們職業生涯重新來一回,也幾乎不可能拿MVP。從平均含金量來說,總冠軍差MVP差的太遠。

但是為什麼總冠軍還是那麼多球員眼中,評價一個人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呢?因為球員的比較是分層次的,對於一般的球員來說,如果還不到能爭奪MVP的水平,那麼總冠軍多少對於一個球員的層次來說,意義不大。當然了,肯定是聊勝於無,別的實在差不多的話,還是有冠軍更好。舉例子,納什沒有冠軍,但是歷史地位要比2004年的FMVP比盧普斯更高。

但是上升到一定層次,已經是MVP級別的人物,那麼通常來說,球員會更看重總冠軍。打籃球,為的就是贏球,光看得分,那肯定是沒有上限地都自己投才好。小托馬斯尚且能被眾星捧月成場均29分的超級得分手,所以一切都要以贏球為核心,看個人表現,才有說服力。而總冠軍是能贏出來的最大榮譽,MVP和FMVP是評選出來的榮譽,評選出來的成績,可以打折扣,伊戈達拉得FMVP,威少得MVP的時候,看看有多少人不服就知道了。但是總冠軍,贏球就是贏球,沒什麼可商量的,當然了,非要說裁判什麼的,那也是個別現象。

以核心身份獲得總冠軍就是帶隊水平最好的體現,以我為核心打球的球隊,能獲得最多的冠軍,最能說明一個球員的價值是最大的。至於MVP,人評選出來的東西,就總有偏見,有時候因為一點運氣,一點傷病,早一年晚一年拿MVP,我覺得問題不大。




步履不停走向前


任何球員都有可能獲得總冠軍,哪怕只是聯盟的邊緣球員,也許一場季後賽都打不上,也能拿到總冠軍,並非貶低,但是很多中國球迷都知道的,巴特爾和孫悅這兩位的NBA總冠軍就是這麼拿的。但是MVP,別說巴特爾和孫悅,就算是拿過FMVP的比盧普斯,伊戈達拉,你讓他們職業生涯重新來一回,也幾乎不可能拿MVP。從平均含金量來說,總冠軍差MVP差的太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