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隨年齡增長,越要求簡單,是迴歸還是無慾?

冷榜林


1 、隨著年齡的增長,經歷的多了,懂得多了,知道了取捨,知道了什麼必須有,什麼不需要了。

2 、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性成熟了,更加重視內在的修養,和涵養的提升,不在太重視物質的享受了。

3 、看的開了,曾經爭的頭破血流東西,百年之後都成為過眼雲煙,生不帶來,死也帶不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才是最重要的。





A寫詩的少年郎A


我今年24歲現在妝化的少,衣服鞋子都是從簡,花花綠綠的衣服很少,也很關注健康養生,奈何時間精力有限,很多想法暫時實現不了。

可能唯一的區別就是我還是很喜歡各種飾品,我很早就入了手工坑,自己的飾品都是自己做的,基本都是珍珠和半寶石的,都還比較簡單大方,所以出門也沒什麼講究,稍微挑一下就可以戴,不費什麼時間。而且對於我來說,這些都是我真的喜歡的東西,戴著心情好,而且平常打扮簡單大方,就拿點飾品點亮一下。職場上還是需要精緻一丟丟的。

我覺得也不能說是老了吧,應該是成熟了,對自己的要求更高了,不再追求表面的美,對自己的內在更為關注了,更加在意自己的健康,內涵等等。

這也很好呀。我們都是在不斷成長的,能夠不在意外界的喧譁,不理會消費主義的洗腦,更關心自己,更愛自己, 更明白自己想要什麼,這是大智慧哩~


是沐藝CC啊


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求越來越簡單,說是迴歸真我也好,說是無慾無求也罷,其實說白了,只是對生活的妥協而己。

年齡越大,閱歷越多,自然就會多了一份成熟,經歷的事情多了,也就看開了。當你經歷苦痛,經歷生死別離,對某些曾經耿耿於懷的東西自然會釋懷了,在生死麵前你會發現一切皆為空。

不是說年齡大了就沒要求,只是他已經懂得有些東西不是屬於你的,再要求也沒用,所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他懂得了放下,也就是向現實低頭妥協了。



淺笑安然H


隨著年齡的增長,走過的路越來越長,經歷過風雨,領略了冷暖。看淡了太多的東西,在物質上簡單了很多,反而在精神層面有了很大變化,需要富有極簡極靜的心境,和安適平淡的感覺。

返璞歸真也好,大道至簡也罷。隨著年齡的增長,總想沉澱一下內心,總感覺簡單和有禪意的東西才能是自己平靜下來,才是靈魂最安適的狀態。那些曾經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在四季的輪迴中不再是牽絆,經過歲月的洗禮後,都將歸回塵土中。

詩人白居易說過:“何須戀世常憂死,亦莫嫌身漫厭生。生去死來都是幻,幻人哀樂系何情”。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也總會去,一切隨緣,隨性,隨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隨緣的自由風


我認為,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求越來越簡單,既是一種迴歸,也是一種無慾。

隨著年齡的增長,大多數人知道自己不是“小鮮肉”,顏值不足以贏得流量,臉蛋不足以獲取飯碗。只能走著自己的路,唱著自己的歌,在舞臺下為偶像喝彩,在人群中為英雄加油,然後度過屬於自己的、不被引人注目的、謂之“平凡”的一生。所有盲目的追求都是虛幻與虛空,與其盲目追逐,不如簡單尋求,簡單也是一種美,簡單的人生也可以是精彩的人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人更能體會到在芸芸眾生、茫茫人海之中,自己不過是這個世界的路人甲、路人乙。特別是當人生的奮鬥歷程步入下半場,不管是已過四十不惑,還是跨入知天命的年輪,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到了人生該做減法的時候了。於是,只堅守最值得堅守的陣地,只做最值得做的事情,用有限的生命堅守自己最能把握的精彩,牢牢把控自己平凡而又踏實的人生。

有些長者甚至已看淡世事,無論是貧窮疾病,還是顛沛流離,都是一樣從容豁達,他們此時的生命如秋葉之靜美,思維如湖水之澄徹,真正達到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上雲捲雲舒”的境界。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要求越來越簡單,既是一種返璞歸真的迴歸,也是一種細水長流的無慾無求。





自由地飛


越長大越朝著一個極簡的方向發展。

老子也在《道德經》中提出:“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返璞歸真,方為自然。太極只有兩色,卻暗合天地之道。而我認為,極簡主義也蘊含著返璞歸真的思維。
例如,白紙畫了一個圈,圈內無物,圈外無物,除了那個圈,餘者空白。你對這個圈怎麼看?你為了想明白,努力攀緣妄想:這到底要表達什麼呢?想不到。因為你有時覺得它可以是世間一切:太陽、大地、洞口、輪迴、繩子……有時又覺得它不過虛無,那紙上的線條像是在對你的智商不斷施放嘲諷。你越想越笑自己,於是你最終不想了,你丟下了所有念頭。過了片刻,你再抬頭看那個圈,你發現圈還是圈,空白處不多一分不小一毫,於是你略有所悟。就是這一下“略有所悟”,感覺恰到好處,極簡主義大功告成。

1、慾望極簡

有真實而確切的慾望,不受外在潮流的影響,不盲從,不跟風。把精力全部用在最迫切的慾望上,如提升專業素養、照顧家庭等。

2、精神極簡

瞭解、選擇、專注於1-3項自己最感興趣的事。學習、提高,只願跟志同道合的人來往和交流。

3、物質極簡

輕裝出行,能坐地鐵或公交就不開車。根據自己的需求添置物品。確有必要的物品,買個上等的,然後充分使用它。更注重電子產品的功能,不購買功能重複的電子產品。精簡出門行頭,只帶“身手鑰紙錢”。精簡銀行卡,僅保留一張借記卡一張信用卡。

4、信息極簡

不頻繁打開社交網絡和即時通訊工具。不關注浮躁的八卦新聞,但不忘側耳聆聽國家大事和經濟走向。APP使用少而精,刪除長期不使用的應用。

5、表達極簡

表達意見和想法,簡單直接。不把意志強加於別人。多用名詞、動詞。少用形容詞、副詞。

6、工作極簡

工作條例清晰,多而不繁。

7、生活極簡

有固定的休閒習慣,比如晚飯後的散步。吃飯和穿著簡潔,不花哨、不貪戀。對零食和副食不感興趣,不愛吃含有添加劑的食品,喝白水不喝飲料。

極簡主義生活方式,是對自身的再認識,對自由的再定義。深入分析自己,首先了解什麼對自己最重要,然後用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地追求,從而獲得最大幸福。放棄不能帶來效用的物品,控制徒增煩惱的精神活動,簡單生活,從而獲得最大的精神自由。


leven9


人生真是各個階段的需求都不同,現在走向精簡不將就的方向,知道喜歡什麼很容易,知道不喜歡什麼並不容易,慢慢了解自己。

年齡大了之後,社交圈、著裝打扮都開始日益精簡,整個人蜷縮到向內的那個地帶,更多的追尋自我。會明白自己擅長的、真正適合自己的人或物都很有限。比如衣服,最適合自己的款式和風格都大致是簡潔款,每季不斷變化的不過是顏色和細節點綴,因此不再熱衷於征服新的挑戰性款式;朋友不用多,只求都是心靈相通的知己,亦商亦友是錦上添花,但不必強求,人生於一定年齡後需不斷做減法,斷舍離,是從精簡步入上乘的最便之路。清空,從清心開始。



芸希小姐姐


我們隨著時間蒼老,一個真心的微笑都顯得珍貴的不得了。

我只是遺憾,有一種深情,我還從未遇到過,所有過往皆為彌天大謊。

從前喜歡熱鬧,喜歡qq的功能眾多、背景花哨,有很多群聊,現在守著微信裡為數不多的幾人,看著青白二色的對話框有說不出的乾淨整潔,一絲不苟的顯示出衰老。

獨自一人的時候,總是想象著下一秒就到老,那這倉促的一生也有幾分靜好。

我可以能言善辯,也早會沉默寡言,我對人的態度,取決於人對我的用心程度。

我們以人皮築了一堵牆,牆外鳥語花香驚濤駭浪,牆內是寸草不生的岸,漣漪未起的湖,一本老書一點殘墨。

寫書人的故事未提筆先走一遭百轉千回,躍於紙上寥寥幾句便是繁華謝幕的一生。

靈魂與肉體是可以很違和的,二十歲的眼可以歷經滄桑,四十歲的臉可以滿是陽光,相同的是,盡皆殊途坦蕩。

能讓你哭笑喜怒的不是文字,而是文字背後引你共鳴的感情,俗稱人性。

我們的一生不恰如一篇小說,從生澀開場詞彙稀缺到行文流暢辭藻華麗最後歸於平淡成於樸實。


不夜依歌


人隨年齡的增長,要求越來越簡單。這不是無慾,而是一種迴歸。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可見人的認識水平會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地提高。年輕的時候追求的東西,等到年老的時候再回過頭來看可能根本沒用。覺得那時候自己的做法很傻。所以以後也就不再追求那些沒用的東西了。

就如同我們常說的那樣,人都是赤條條來,赤條條去。什麼房子、車子、票子,都是身外之物,最後誰也帶不走。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對物質的東西會看得越來越淡,而更注重的是內心深處的情感或者是更有趣的靈魂。因此人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會要捨棄一些東西,不再是拼命地去追求了。這時我們不能說是他的慾望少了,而是他正走在迴歸的道路上。

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場旅行。我們在出發的時候肯定要帶上好多東西。可是走著走著就發現有些東西根本沒用,這個時候該拋棄的也就拋棄了。在旅行的前半程,看到了很多欣喜的東西也要努力地去追求和不斷地去索取,可是到了後半程我們發現有些東西擁有了,也就不再覺得它有多麼的珍貴和誘人,有些事情經歷過了也就那麼回事。就如同孩子手中的玩具一樣,剛到手的時候如獲至寶。等過一段時間玩夠了,也就不再當好的了。以後再見到和這一樣的玩具也不想再要了。

所有說,人年齡越大,要求越簡單。這不是慾望的減少,而是智慧的提高。人是活得越來越明白了。

人,一邊在出發,一邊在迴歸。





塞外綠雪


人是長得越大,心裡藏的事情越多,的煩惱也越多,有時候只想閉上眼睛,不想看到這個世界,然後腦子裡也不願去想那些勾心鬥角的事情,只想簡簡單單的活著,有時候你生活著的環境,給你想要的環境永遠都是背道而馳的。這個世界越紛擾,你越喜歡安靜,而且跟人打交道打得也會特別多,所以自己不想要那麼麻煩的跟別人交流打交道,因為大家都需要注意很多交流方面的問題,如何與別人交往,有時真的是想一個人待一待比較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