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買了3套房,我都是“裝”出來的

01


你可能不相信,很多事情裝久了,就成了真的。


一個合作方的部門經理臨時休假,來不及交接太多,就讓他的助理臨時頂上。幾家合作公司開項目溝通會,看到經理助理從容地主持會議,我們在底下都暗暗感嘆:


“這小子不簡單吶,言辭老練,氣場夠足。和之前看到的樣子不太一樣。”


開完會,幾個比較熟的人開玩笑:X總果然沒看錯人。


這位助理有些不好意思:“沒有沒有,我都是裝的。”


兩年買了3套房,我都是“裝”出來的


實際上,他上司因為家裡有事突然休假,大部分事情都來不及仔細交接。經理助理最初一臉懵圈,壓根不知道咋應付,弱弱地和上司說他估計連例會發言都會心慌。


經理丟下一句話:業務你很熟悉,裝做不慌就可以了


沒辦法,助理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 內部例會時,他學著經理的樣子,讓各項目負責人彙報完,再一一詢問細節和安排任務;
  • 向老闆彙報時,他按照經理之前的彙報流程做好PPT,提煉好重要數據和結論;
  • 與甲方溝通時,他模仿經理的態度,說話時有理有據、不卑不亢。


還別說,一番“裝模作樣”後還真挺像樣的。


2300年前,亞里士多德發現,一個人如果表現得很有美德,他最終會成為一個頗有美德的人。


這條規律放到今天,可謂歷久彌新


哈佛商學院管理專家埃米尼亞·伊貝拉,曾在《能力陷阱》一書中提過個有趣的觀點。


她認為,要想成為優秀的領導者,你得先裝作是這樣的人。先在行為上表現得像領導者,思想上才會和領導者一樣思考。


兩年買了3套房,我都是“裝”出來的


不信你想想:


諸葛亮在司馬懿大軍直逼西城,自己無兵禦敵的情況下大開城門,在城樓撫琴,造成對方錯覺嚇到跑路,沒準諸葛亮那時心率也飆升至120。可還能怎麼辦?只能裝淡定啊。


《皇帝的新衣》裡,那位國王從容自得地假裝穿了新衣,大家也假裝他穿著,如果不是小孩子不懂事說出實話,估計這個場景還會持續很久。


其實,這是一種“由外而內”的逆向思維。


有時不是你先有了思維再有行動,而是先有了行動,再讓思想上發生改變。


02


剛畢業那會兒,我一個同學很愛看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等投資大神的書籍和視頻。


大家就調侃:“你整天看這些不切實際的書幹嘛?人家多少錢,我們才幾個錢啊?”


同學一本正經地說:看多了就會假裝自己是富人,然後才能像富人一樣思考


當時他和幾個同學合租,離市中心十幾個公交站的套房,4個人住,每月只要300多塊。糟心的是,每天上下班通勤2個多小時。而且由於是拆遷房,住戶密集,不少業主拆成隔間出租,經常凌晨3,4點都有人進進出出。加上隔音一般,晚上吵得無法入睡。


他果斷搬出,租下公司附近的三室一廳。


打掃裝飾後,加了點兒價格把租房信息發到網絡,市中心的房子很快就招來租客。折算下來,他這個“二房東”每月實際租金不過比原先高了一些。


將原本的負債,變成了資產。


後來,他成為同學中最先買房的人、然後又買了第二套小戶型,自己卻始終租在公司附近。靠兩套房的租金不僅抵扣了自己的房租,還給他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兩年內,就買了3套房。


兩年買了3套房,我都是“裝”出來的


人們在收入乏善可陳時,往往會忽略其他更需要關注的東西,掉入稀缺陷阱。


這種心態其實很難改變,可當你假裝富人時,考慮的角度可能就發生微妙變化了。


舉個例子。


大部分買股票的人,只想別人推薦幾隻賺錢的股票,或是熱衷挖掘“內部消息”。


實際上呢?


短期預判股市,幾乎等同矇眼接飛鏢;內部消息若能流傳到老百姓的飯桌上,這含金量你品品?最可能獲利的方式,是成為長期價值投資者。


就像巴菲特說的那樣:我們根據“護城河”、它加寬的能力以及不可攻擊性作為判斷一家偉大企業的主要標準。品牌、產品、銷售、成本等,都是“護城河”的主要來源。


所以你看,哪怕暫時窮困,如果大量接觸經典的投資理念,你的思考模式、一言一行都將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一步步把你往財富之路上推


03


為什麼說想做成什麼事,先從“裝”開始?


首先,人是會自我驗證的


就像開篇提到的那位經理助理,他自我暗示“裝作不慌就可以了”,之後行為儘量保持穩定冷靜,真的就開始平靜下來了。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中有過一段描述:


如果你不開心,那麼,能變得開心的唯一辦法是開心地坐直身體,並裝作很開心的樣子說話及行動。


如果你的行為散發的是快樂,就不可能在心理上保持憂鬱。這點小小的基本真理可以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奇蹟。


聽上去是不是有些雞湯?事實上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兩年買了3套房,我都是“裝”出來的


心理學上有個“赫布定律”,用官話說,是指一起放電的神經元會互相連接。用人話說,大意是做一件事的同時做另一件,這兩件事就會產生聯結。


這種“以假亂真”的做法在自我暗示和成長上,會讓你更快進入良性循環。


其次,“裝”有時是一種模仿。


比如我那位很愛看投資經典書籍的同學,模仿富人的思考方式,行為和判斷默默發生變化。


人容易受到收入、環境、職業等因素影響,視野難免有限。如果能找到一個標杆,不僅將大大加快進步腳步,同時想法也會拓寬很多。


連你家的貓貓狗狗看幾次開門可能都學會了,更何況人這種高級靈長類動物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多從厲害的人那兒偷師,久而久之,自己也會慢慢變成一個厲害的人。


04


對“裝”這個字,在我眼中更確切的定義是:學會給自己帶節奏


利用外部因素和自身行為,讓內在想法發生改變。最終讓自己越來越好。


兩年買了3套房,我都是“裝”出來的


我一個朋友比較自卑敏感,說話時對方眼神稍微有點兒變化,她都懷疑是不是自己說錯話了,或是對方有什麼想法了。


甚至一度在內部討論時,她發言時手都在抖。


她老闆給出的建議是:你看那個誰誰發言時特別自信對吧,你就裝成她那樣,抬頭挺胸看前方,保持笑容,就可以了。


朋友試了一次,狀態好轉不少,發現好像沒那麼難嘛。


再試了幾次,同事們看到變化也開始稱讚,得到正向反饋後她愈發自信。


真是完美印證了謝麗爾·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中的那句話:認可自己,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受歡迎;當感覺不到自信時,假裝自信


這種假裝,不是虛榮心作祟地買奢侈品、不是打腫臉充胖子,而是用正面的行動反哺思維,讓行動走在思考前面,實現知行合一。


假裝可以做到,直到真正做到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