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王樹山書法原文

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卜算子,詞牌名,又名“卜算子令”“百尺樓”“眉峰碧”“楚天遙”等。以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為正體。另有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三仄韻;雙調四十五字,前段四句兩仄韻,後段四句三仄韻等變體。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李之儀的身世

李之儀是北宋的詞人,字端叔,自號姑溪居士,他早年師從范仲淹次子範純仁,後來又在定州跟隨了蘇軾,拜在蘇軾門下。蘇軾和李之儀亦師亦友,在蘇門弟子中,李之儀的文采不算是很高的,比黃庭堅比秦觀都差,但他寫的這首詞,讓蘇門中人紛紛唱和,這首詞非常精彩,可謂千古絕句,寫出了人世間最美、最痛的愛情。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寫作背景

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仕途不順的李之儀(原來是宋神宗時樞密院的編修官,後來因為直言上諫讓皇帝不高興)被貶到太平州去當府丞。。禍不單行,先是女兒及兒子相繼去世,接著,與他相濡以沫四十年的夫人胡淑修也撒手人寰。事業受到沉重打擊,家人連遭不幸,李之儀跌落到了人生的谷底。這時一位年輕貌美的奇女子出現了,她就是當地絕色歌伎楊姝。楊姝是個很有正義感的歌伎。早年,黃庭堅被貶到當塗做太守,楊姝只有十三歲,就為黃庭堅的遭遇抱不平,她彈了一首古曲《履霜操》,《履霜操》的本意是伯奇被後母所讒而被逐,最後投河而死。楊姝與李之儀偶遇,又彈起這首《履霜操》,觸動李之儀心中的痛處,李之儀對楊姝一見傾心,把她當知音,接連寫下幾首聽她彈琴的詩詞。這年秋天,59歲的李之儀攜18歲的楊姝來到長江邊,面對知冷知熱的紅顏知己,面對波濤翻滾,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心中湧起萬般柔情,寫下了這首流傳千古的愛情詞。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詞意淺釋

李之儀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風味,明白如話,復疊迴環,同時又具有文人詞構思新巧、深婉含蓄的特點,可以說是一種提高和淨化了的通俗詞。被選入《宋詞三百首》。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繫,樸實中見深刻。以長江起興。開頭兩句,“我”“君”對起,而一住江頭,一住江尾,見雙方空間距離之懸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長。重疊復沓的句式,加強了詠歎的情味,彷彿可以感觸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與嘆息,在閣中翹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於此江山萬里的悠廣背景下凸現出來。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三、四兩句,從前兩句直接引出。江頭江尾的萬里遙隔,引出了“日日思君不見君”這一全詞的主幹;而同住長江之濱,則引出了“共飲長江水”。如果各自孤立起來看,每一句都不見出色,但聯起來吟味,便覺筆墨之外別具一段深情妙理。這就是兩句之間含而未宣、任人體味的那層轉折。字面意思淺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見,卻又共飲一江之水。深味之下,似可知儘管思而不見,畢竟還能共飲長江之水。這“共飲”又似乎多少能稍慰相思離隔之恨。詞人只淡淡道出“不見”與“共飲”的事實,隱去它們之間的轉折關係的內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詞情分外深婉含蘊。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最後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真摯戀情,脫口而出。“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換頭仍緊扣長江水,承上“思君不見”進一步抒寫別恨。長江之水,悠悠東流,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止,自己的相思離別之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停歇。用“幾時休”“何時已”這樣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觀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觀上恨之無已。江水永無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離之恨也永無消歇之時。此詞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變民歌、民間詞之直率熱烈為深摯婉曲,變重言錯舉為簡約含蓄。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寫到這裡,詞人翻出一層新的意蘊:“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恨之無已,正緣愛之深摯。“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無已,自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負我相思之意。江頭江尾的阻隔縱然不能飛越,而兩相摯愛的心靈卻相通。這樣一來,單方面的相思便變為雙方的期許,無已的別恨便化為永恆的相愛與期待。這樣,阻隔的雙方心靈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潤與慰藉。從“此恨何時已”翻出“定不負相思意”,江頭江尾的遙隔這裡反而成為感情昇華的條件了。這首詞的結拍寫出了隔絕中的永恆之愛,給人以江水長流情長的感受。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全詞以長江水為貫串始終的抒情線索,以“日日思君不見君”為主幹。分住江頭江尾,是“不見君”的原因;“此恨何時已”,是“不見君”的結果;“君心似我心”“不負相思意”是雖有恨而無恨的交織。有恨的原因是“不見君”,無恨.的原因是“不相負”。悠悠長江水,既是雙方相隔千里的天然障礙,又是一脈相通、遙寄情思的天然載體;既是悠悠相思、無窮別恨的觸發物與象徵,又是雙方永恆相愛與期待的見證。隨著詞情的發展,它的作用也不斷變化,可謂妙用無窮。這樣新巧的構思和深婉的情思、明淨的語言、復沓的句法的結合,構成了這首詞特有的靈秀雋永、玲瓏晶瑩的風神。薛礪若《宋詞通論》:李之儀的詞,很雋美俏麗,另具一個獨特的風調。他的《卜算子》,寫得極質樸精美,宛如《子夜歌》與《古詩十九首》的真摯。

王樹山書法 膾炙人口的愛情名篇《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詩後的故事

李楊的愛情生活可以用古歌謠裡的“樂莫樂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別離”來形容,59歲的李之儀與18歲的楊姝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日子,生下一兒一女。幾年之後,李之儀遇赦復官,卻又因得罪權貴故友,一切煙消雲散,兒子的官位丟了,楊姝還被杖刑。李之儀病逝後,楊姝還很年輕,她遵其遺願,將其安葬在當塗藏雲山腳,與前妻胡淑修葬在一起。楊姝後來的境遇,她的子女們在仕途上沒有發展,她自己過得也很孤獨。他們的愛情就是古版的“爺孫戀”,李之儀年歲大,閱歷豐富,多年經驗十分懂得如何俘獲少女的心,一首詞讓楊姝決心嫁他為妻足以見得,同時也說明了楊姝是多麼的幼稚單純;自己妻子屍骨未寒,他續娶楊姝,說是為了慰藉自己內心的痛苦,實則是為了解脫自己內心的空虛。李之儀在妻子胡淑修未去世之前還曾戀過自己所謂的營妓知己蔡九,多情未必不可,只是隨意蹉跎了別人的青春就不對了。愛情中的兩個人年齡有差距確實能夠互補,但是差距過大時便會增添煩惱,一時的新鮮終究抵不過相互廝守,常常久久。

王樹山書法 內容源自網絡 請書友鑑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