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理應成為人們應對疫情科學合理的工具

面對突如其來的洶洶疫情,一群又一群白衣天使義無反顧的申請加入湖北一線的偉大抗戰中。一幅又一幅感動中國人的畫面,不斷的在各大新聞媒體衝擊著國人的眼球。

截止當前,從2月3日第一名犧牲的宋文傑醫生算起,媒體報道已經有包含李文亮等醫護工作者6名犧牲在抗擊新冠肺炎病毒的第一線上。如果包含病患身故人數,截止目前已經突破了1000人。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沒有一個人能夠斷言這場疫情會持續多久,社會大眾唯一能做的就是“保護自己,恪盡職守,保證自己首先安全”。

是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此時的你我只有積極主動配合全社會主動防疫,抗擊病毒,首先做到自己安全,保持個人衛生才是作為公民最基本的職責所在。同時,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投入社會生產,保證自己和家庭收入不斷,能夠照顧自己和家庭的生活所需,就是不給社會增加負擔,就是愛國。


保險,理應成為人們應對疫情科學合理的工具

致敬鍾南山院士

還有很多人問,我還是害怕,我不知道這些管不管用,我擔心家人......

害怕危險,趨利避害是所有生命體共有特徵。之所以害怕,甚至恐慌,是因為我們對眼前這種實物不瞭解,不認識。當我們瞭解的多了,認識致病機理,也掌握基本的預防方法後,大家就不再害怕恐慌。所以,從正規渠道獲取科學的防護信息,是讓我降低恐慌的重要方法。不要道聽途說,更不要無中生有,傳播謠言。

為什麼人們不害怕癌症,不害怕心腦血管疾病,不害怕意外,不害怕重大疾病?他們的致死率或者罹患概率遠遠超過了這次疫情。

答案很簡單——因為了解,也因為科普的越來越多!

癌症的致死率可以達到60%,甚至更高,絕大多數的癌症一旦罹患,就意味著60%以上的死亡率,即使度過5年生存等待期,也是未來一生的不能工作和長期重負荷的醫療康復醫藥費用。

還有重大疾病,每個人一生罹患大病的概率是72.18%,人們也不恐慌。

還有流感,人類一度時期流感的致死率能達到10%甚至更高,但是現在人們也不再恐慌。

還有很多,不勝枚舉!

保險,理應成為人們應對疫情科學合理的工具

2月9日,在山東濟南,山東大學第二醫院支援湖北抗疫國家醫療隊中的黨員在出發前重溫入黨誓詞。

恐慌,就是因為不懂,不瞭解,不認識,不知道,不熟悉。

人類天生對自己熟知的危險有一種“視而不見”的免疫力。所以,未雨綢繆這個詞幾乎和健康不掛鉤。

說到底,還是不懂,不能正視,幾千年的傳統思想還嚴重的影響著中國人的生存思想。

最後,我想簡單的給大家說一下保險這個話題,你可以不選擇,但是不能不科學的面對。如果能正確利用保險,就能做到真正的“上帝與佛祖保佑”,不是長生不老,而是給你多一份選擇和重新開始的機會。

過去老人們喜歡拜神,給神塞個紅包。孩子考大學也得算一算,考上了還得拿著紅包去“還願”。

去寺廟拜菩薩佛祖,也要給功德箱捐個善款。

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這就是我們的“保險”,也是我們的“保佑神”,西方人雖然有“上帝”,但卻發明了“保險”,真正起作用的是“保險”這個科學合理的規避風險工具。


保險,理應成為人們應對疫情科學合理的工具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個人觀點:面對這次疫情,國人對“安全”、“預防”、“風險”應該有更加科學合理的認識。而面對這些,除了多學習以外,我唯一能想到的是“保險”。

中國人應該充滿感恩,感恩我們的國家和政府,改革開放的40年讓我們的綜合國力有了奇蹟般的增長。面對這次疫情,可以舉國之力抗擊,而且對所有感染的患者免費治療,全部由國家負擔。但是,大家想過沒有,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疑似患者沒有及時入院確診?

答案很簡單,即使祖國很強大,還沒有強大到可以全員覆蓋免費醫療,我們的醫療隊伍也沒有壯大到全民覆蓋。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一個完整的生肖輪迴,總是對我們這個善良的民族帶來磨難,多難興邦,天佑中華,我們這個民族從來沒有被任何磨難擊垮過,人類歷史也從來沒有因為微生物帶來的疫情所倒下。

也許這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也許很快就會結束,但我相信,通過SARS和新冠兩次舉國抗擊病毒事件,一定能引發全民思考,我們的固有生活習慣,思想,是不是真的符合當下的環境生態系統,是不是什麼都能吃,都能為人所消費,享受?

我更加堅信,保險這個國人詬病的行業,反而會在一次又一次災難過後,越來越多的人重新認識瞭解,成為國家,企業,家庭,個人防範一切風險的最後一道“屏障”。

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保險,理應成為人們應對疫情科學合理的工具

浙江省人民醫院,緊急醫療隊隊員在出徵儀式上手舉“必勝”字樣標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