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之前上汽大通MAXUS G50和吉利嘉際那兩篇文章發佈之後,Van粉們對駕駛輔助系統的興趣遠超出VAN哥的預料,對配置定製模式的必要性也存在一些爭議,其中有些觀點還挺有代表性……反正最近廂式車這個小圈子這幾天也沒啥大事兒發生,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單獨開一篇文章,閒扯一下VAN哥的看法。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注意哈,以下內容僅代表個人觀點,難免有片面之處,歡迎廣大Van粉們和車企同仁們交流指正,萬一能夠推動MPV市場的進步,VAN哥榮幸之極。

駕駛輔助系統正在主流化

首先要強調的是,VAN哥可從沒否定過安全帶、車身潰縮結構、氣囊等被動安全措施仍然是迄今最重要的汽車防護保障體系。最近三四十年來汽車相關交通事故死亡率的大幅降低,跟它們的普及是密不可分的。但之所以將它們稱之為被動安全措施,就是因為只有事故發生後才能發揮出作用。不用說,更積極、長遠的終極解決方案自然是從源頭上杜絕事故的發生。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如今人人都知道被動安全的重要性

而人類駕駛員的各種侷限性意味著,唯一的可行途徑便是通過科技的力量輔佐,甚至在必要時糾正人為錯誤。其實各位童鞋對這個概念一點兒都不陌生,畢竟大家從小就在各種科幻電影裡見識過具有全自動駕駛功能的交通工具。而特斯拉這個造車門外漢之所以成為汽車行業的最大黑馬,不就是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這個夢想嗎?

當然,現階段VAN哥還不太推薦大家嚐鮮太過超前的技術,畢竟特斯拉時不時便衝上頭條,就是託了自動駕駛系統不成熟的「福」。但請注意哈,你不用非得一步到位呀!只要把要求從特斯拉的高階L3自動駕駛降低到L2級,你就會發現,即便在長期被「邊緣化」的MPV領域,你一樣能享受到汽車科技進步帶來的巨大便利!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是的,除了50+萬元的奔馳V級和大眾邁特威之外,40萬元級的別克GL8 ES也提供了一系列駕駛輔助功能。而且即便在大家眼中並不以技術含量見長的自主品牌們,在這方面也有所突破。比如2017年底投放市場的傳祺GM8,便提供了主動緊急制動(AEB)和偏航預警功能,幾周前先後上市的大通G50和吉利嘉際,則用更低的價格提供了更慷慨的駕駛輔助配置,比傳祺GM8還多了車道保持、後方盲點警示等功能。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這在五年前還是不可想象的

講真,與全景天窗、液晶儀表盤、手機無線充電之類小伎倆相比,這才是車企們最應該大力推廣的實事。根據歐洲新車碰撞測試中心(E-NCAP)的研究,90%的道路交通事故是駕駛員注意力不集中引發的,如車輛配裝主動緊急制動系統,可將交通事故發生率降低27%以上,並明顯減少傷亡情況。

而早在2014年,E-NCAP初便將主動緊急制動系統納入評分體系。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及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IHS)也在2016年推動各車企簽署協議,在2022年將AEB作為所有新車的標配配置。就算被坊間戲稱為「五星批發部」的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也在2018版C-NCAP規程中增加了關於主動制動的評分,而且權重達到了總分的11%(而且最終得分要乘以已裝備AEB車型與全部車型數量的比值),換句話說,不提供這項配置的新車,理論上已不可能拿到5星評價!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C-NCAP主動安全項目計分表

但奇怪的是,即便在如此「重壓」之下,提供主動緊急制動系統的國產MPV新車仍然少得可憐,而且就算是剛才提到的傳祺GM8和吉利嘉際,也基本只在頂配車型上表個態。

當然,這倒不完全怪它們,畢竟最基本的碰撞預警功能大約會增加2000元成本,而帶有制動介入功能的完全版至少得大幾千元,對於售價十幾萬出頭的家用車來說,這個成本確實很難自己消化……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以吉利嘉際為例,入門版的價格僅為9.98萬元,但裝備主動緊急制動、偏離預警、車道保持等主動安全裝備等駕駛輔助系統的車型只有一款——14.88萬元的1.5TD臻享型。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明知安全是全家出行的最高優先級需求,為啥不能讓消費者自己決定呢?像大通G50那樣把駕駛輔助功能變成所有車型的選裝配置,豈不皆大歡喜?是的,VAN哥認為G50的最大亮點,就是做到了「不分高低貴賤」,全系均可自主選裝配置(

ADAS智能主動駕駛包,標價5490元),堪稱業界良心呀!


自定義選裝配置的流弊之處

既然提到選裝配置這事兒,VAN哥又忍不住多嘮叨幾句了。公眾號後臺收到的大量留言中,提及頻率最高的無外乎以下兩條:「買哪款車好」和「買哪個配置好」。其實這兩個問題並不是割裂存在的,它們都涉及一個最核心問題:性價比。

自從汽車在上世紀90年代進入「先富起來」的中國家庭以來,處於供方市場下的消費者一直沒啥選擇餘地,要麼標配,要麼高配。這些年隨著競爭的白熱化,車企們紛紛提供了五六種甚至更多配置方案,但不知道你們咋想,反正在VAN哥看來,但凡自己想要的配置,總是跟一大波根本不需要的配置捆綁在一起,出現在高配乃至頂配車型上。更有某些黑心車企,居然根本不排產低配車型。選擇恐懼症就是這麼逼出來的……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沒錯,車企市場部門制定出的配置方案十分「科學」,既能滿足80%用戶的需求,又能獲取足夠的利潤,但問題是剩下那20%用戶怎麼辦?讓他們另找高明嗎?況且就算那80%中,想必不少人也是不得已之下將就買了自己並不十分滿意的配置吧。如今都2019年了,二次購車用戶正逐漸成為主流(去年的數據已將近50%),他們比以往更理智,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車企們再這麼對付下去,是很容易丟掉客戶的!

而且,這本來就不是成熟汽車市場該有的樣子。在歐美地區,汽車消費者更熟悉的恰恰是大通那種完全自定義化的購買方式,想要啥自己在選配清單上打鉤,然後回家等到貨通知就好了。當然,類似國內這樣提供幾個配置級別的銷售方式也是存在的,但並不主流(北美相對常見),基本上要麼是爛大街的惡俗車款,要麼是本來就沒啥可選配置的廉價代步車。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一個原因是歐洲汽車經銷商規模普遍不大

即便在中國市場,以保時捷為代表的高端品牌也普遍延續了這種全定製選裝的銷售方式。不過遺憾的是,習慣了交錢提現車的壕們很少有耐心等上三四個月,於是經銷商便越俎代庖,提前選好配置下單,等這批車到港後按現車賣,(年景好的時候)還可以多賺一筆「加價」費。

言歸正傳哈,開創自主品牌定製生產先河的上汽大通MAXUS可以說為消費者開啟了另一扇窗。當競品們還在為提6座和7座兩種座椅佈局沾沾自喜時,G50一口氣提供了5/6/7/8座共5種佈局,而這只是小case。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沒人需要8座版?子非魚安知……

不用懷疑了,你能想到和想不到的各種配置都能自主決定,比如外觀類別裡的輪轂尺寸及顏色、電動尾門、普通天窗或全景天窗、LED大燈,內飾類別裡的座椅面料及顏色、全液晶儀表、8寸或12.3寸中控大屏、斑馬智行互聯、第二排小桌板,裝備類別裡的巡航(AEB主動制動包含在ACC主動巡航包內)、雷達及倒車影像、氣囊氣簾、車內氛圍燈、手機無線充電、電調節座椅等等,VAN哥實在沒辦法一一列舉……總之只要登錄蜘蛛智選平臺,每項配置都有明碼標價,選好之後總價便呈現在頁面底部。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蜘蛛智選平臺範例

對了,VAN哥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細節,如果你不喜歡橫置換擋桿造型,G50居然還提供了另外一個傳統款式。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從沒在其他品牌上見過這種操作

是的,一定會有人說:「費這勁幹啥,還不如買現車來得痛快」。但一定也有不少人跟VAN哥一樣,寧可多等幾個月也不願被迫做出不適合自己的選擇。對於消費更趨理性的MPV用戶而言,這才是真正的客戶至上思維吧。更難能可貴的是,G50即使定製也不需要等多久,只要不是住在新疆、西藏之類「非包郵區」,基本上一個月左右就可以拿到定製的愛車了,是不是很贊!

而且沒錯,這並不是G50的首創,實際上上汽大通MAXUS早就習慣了根據行業客戶的不同需求進行定製化生產,蜘蛛智選只不過是將那些選配流程互聯網化而已。而對走傳統套路的競品們來說,這種 「降維打擊」的殺傷力還真夠受的……

智能車機是然並卵的噱頭?

這又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頭疼問題。對相當一部分老司機來說,近來炒的熱火朝天的智能車機似乎沒啥卵用,不就是能通過語音識別實現導航設定、音響調節、在線搜索之類的功能麼,明明動動手幾秒鐘就能解決的事情,為啥要用更間接的方式?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老司機根本不care

VAN哥就是這個群體的一員……固執到啥程度呢?《Van有引力》的老讀者們都知道,VAN哥基本不在評測文章裡提及智能車機的使用體驗。而且不怕你笑話,直到今年春節自駕去陝西之前,VAN哥才在媳婦催促下買了個車載音響的藍牙連接設備,以便跑長途時聽聽手機裡的喜馬拉雅節目打發時間。

不瞞你說,VAN哥對智能車機的態度轉變,只不過是一週前的事情。在上一篇關於MPV擁有「中老年之友」隱藏屬性的推文發出之後,VAN哥經讀者提醒才意識到,對中老年用戶來說,友好性其實不限於車輛設計本身,也包括車載設備的使用便利性。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他們年輕那會兒真沒這些新科技

VAN哥也瞬間回憶起身邊兩個活生生的栗子。一是VAN哥的老爹,他那臺車買了五六年之後,才在VAN哥提醒下發現了座椅通風功能;二是VAN哥的老丈人,某年初夏跟我說家裡一臺車的空調不製冷,VAN哥檢查一番後發現,原來是壓縮機的A/C鍵木有按下去……是的,這些對我們來說習以為常的操作,在老一輩看來也許存在巨大的使用障礙。而語音操作,會讓那些問題迎刃而解。

沒錯,跟早期的智能車機相比,以斑馬智行2.0為代表的新一代車機,最切合實際的進步便是人車互聯,只需要最簡單的語音口令,便可實現車載電器的操作,例如「空調溫度調低點」,「打開天窗」或者「座椅加熱」之類。對於不太擅長操作車輛電器的長輩們來說,由隱形「副司機」來搞定,已經不僅是方不方便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減少駕駛者的精力分散,杜絕安全隱患。嗯,就算你選裝了駕駛輔助功能,也沒必要自己製造麻煩,對吧?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至於那些基於互聯網的多媒體功能,斑馬智行更是不在話下。有了它,老一輩們再也不用每次出門前讓你把目的地位置發到微信上,想去啥地方直接說出來就好,而且識別準確率還挺高。至於聽聽紅歌、沿途景點介紹之類娛樂需求,實現起來也不費吹灰之力。

順便說一下,這套斑馬智行還支持手機app操作,可實現遠程解鎖車門、燈光閃爍尋車、遠程升溫/降溫等,功能一點不比通用苦心經營多年的安吉星遜色。


啥才是MPV的真·大趨勢?不是顏值,不是高檔感,甚至不是空間!

別看樣子不太起眼……

至於它是不是同類智能車機中最優秀的,對此研究不深的VAN哥實在不敢下定論,不過就在上週,合資品牌斯柯達也宣佈採用這套系統,這大概足以證明它的靠譜程度了吧。

OK,本期閒扯到這裡就結束啦~

還是那句話

無論你認同或不認同

都歡迎點擊最下方「留言」交流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